中俄能源合作是大势所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3:38 世界新闻报 | |
进入9月以来,经历近10年努力后初步确定的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向中国大庆铺设输油管道的计划,由于俄罗斯政府官员表态的变化,再次陷入停顿。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专访时,莫斯科联合财政集团研究主任萨利文认为,俄罗斯当前的表态,并不表明安—大线计划已死。不论安—大线最终命运如何,俄中发展能源合作是大势所趋。 受访人:莫斯科联合财政集团研究主任 史蒂芬·欧-萨利文 采访人:《世界新闻报 俄罗斯还没下决心 《世界新闻报》: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之后,安—大线项目看来基本被确定了下来。为什么突然间又出现了变化呢? 萨利文:因为现在俄罗斯政府面对着两个彼此竞争的计划。向中国修建输油管道的建议是由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提出来的,就是所谓安加尔斯克—大庆线;日本方面竭力想促成另一条输油管线,这条管线是从安加尔斯克通往俄罗斯太平洋港口城市纳霍尔德卡的。 很显然,俄罗斯政府方面并没有作出最终的决定。有很多证据表明,俄罗斯倾向于最终向中国修建管线。但是在目前阶段,它并不想得罪中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方。我认为现在所看到的安—大线前景出现了不确定性,只是俄罗斯政府没有下定决心的表现。 《世界新闻报》:作为专家,您怎么评价分别由中国和日本提出来的这两条输油管线? 萨利文:中国计划的优点在于,这条管线比较短,修建管线的花费因而相对较低,需要花费大约28亿美元;但这条管线的局限性在于管线修好后,只能向中国这唯一一个市场供油。 日本计划的缺点是管线比较长,修建费用达到58亿美元。但是从理论上说,这条管线修好后,不仅能向日本供油,还能向其它国家和地区供油,这其中,也包括中国。 因此,在这两个管线计划中,存在一种取舍关系:是选择一个长期的、可以供给更多市场、但花费高昂的管线,还是选择一个费用较低但只供应一个市场的管线? 在我看来,如果中国方面能够与俄罗斯方面达成一项协议,以确保俄罗斯向中国供油将是长期稳定的、价格是合理的,并且中俄双方都能够从这项交易中获取利益,那么中国计划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商而言,就更有吸引力。而且肯定的是,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尤其是尤科斯公司,期望看到事情这样发展。 国家利益是决定因素 《世界新闻报》: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俄罗斯政府的最终决策? 萨利文:从经济的角度讲,俄罗斯方面将考虑项目成本,以及管线建成后所能带来的年收益。 从政治角度讲,俄罗斯政府还要考虑是否允许像尤科斯这样的私营公司进入经营石油管线的领域。因为俄罗斯的石油管线都是由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T)这家国有公司拥有和经营的。因此,俄罗斯政府需要决定,将来俄罗斯的石油管线是仍然全部由TRANSNET经营呢,或是允许私营公司参与石油管线的投资和修建? 但这里也并不是没有达成妥协的可能。一种方案是,安—大线最终由尤科斯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但还是归TRANSNET拥有和运营。总之,这不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 此外,俄罗斯政府还需要作出一个战略抉择:与中国和与日本的能源关系。俄罗斯与中国一再强调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自从苏联解体以后,实际上俄中两国之间的贸易出现了断裂和空白——除了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有限的商品,以及在两国边境地区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日用消费品以外。 一种战略性的能源合作关系,肯定会向两国间远远落后于政治友好关系的经济合作关系注入活力。 《世界新闻报》:您谈到了俄罗斯的“战略选择”,请您进一步明确这一选择所包含的内容。 萨利文: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考虑将最终决定俄罗斯选择中国还是日本计划。 俄罗斯政府必须决定:是与中国发展这种能源关系,还是与日本发展这种能源关系。对俄罗斯政府来说,这将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抉择。不幸的是,俄罗斯在这两者中只能取一,因为根据目前探明的石油储量,俄罗斯不可能修两条管线,来同时满足两方面的需求。 中俄能源合作是大势所趋 《世界新闻报》:这是不是说在你看来,俄罗斯政府的最终决定将对中国有利呢? 萨利文:至少在目前阶段,前景几乎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它是一个政治抉择,人们无法知道俄罗斯决策层各方利益代表间博奕的结果。 但是在我看来,从战略上讲,俄罗斯与中国发展战略能源合作是有益的。——为什么不呢?中国是世界上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供给增加最快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建立紧密的能源关系合情合理。 俄中两国已经存在着友好的政治关系,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合作,友好关系也会成为空谈。我要说,俄罗斯确实希望增进这样的联系;但是,我不能肯定俄罗斯将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世界新闻报》:如果出于各种考虑俄罗斯政府最终选择了日本的计划,这将怎样影响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 萨利文:安—大线只是俄中能源合作的一部分,两国间还存在其它的能源合作。俄罗斯的油气公司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开采和生产液化天然气,它可以供给中国、日本、菲律宾,乃至亚洲的其它地区。英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油气公司KNP在那里建立了合资企业,将来的出口对象也会是中国。在目前阶段,中国和俄罗斯在价格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论:中国希望价格低一点,俄罗斯希望价格高一点。但在两者之间,总会达成妥协。 所以,在目前阶段,俄中之间的能源合作包括了油和气两个方面,输油管线仅占其中之一。在将来,以这两个合作为基础,俄中之间可以发展很多能源合作项目。 从中国方面看,安—大线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如果俄罗斯放弃经济实惠的安—大线,而出于政治考虑改选日本计划,那么中国对与俄罗斯进行其它能源合作的态度一定会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公司正快速成长,中国需要更加清洁的能源来代替煤,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俄罗斯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能源提供者。合乎逻辑的结果是,两国进行合作。 所以,即使俄罗斯改选日本计划,俄中之间的能源合作也不会就此停止。 《世界新闻报》:您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能源政策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看到,对能源的争夺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俄罗斯的能源政策是怎样与外交政策相互影响的? 萨利文:在俄罗斯方面,能源政策对外交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私人公司提出了能源合作的计划。比如在安—大线这个项目中,尤科斯公司向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修建石油管线的计划。这将促进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也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起到了驱动作用。因为俄罗斯政府需要考虑:有这样一个计划,政府需要予以支持。 但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还有它自己的政治议题,这是尤科斯公司所不知道的。比如说,俄罗斯政府可能认为有与日本发展更为广泛的战略关系的政治需要,这种需要可能甚至超越了修建石油管道这一个问题。 现实地看,俄罗斯政府能源谈判的领导者是总统普京。在他访问欧洲国家时,他曾表示俄罗斯的原油要卖到美国去,甚至包括俄罗斯的天然气。现在,人们又在谈论向亚洲市场出售石油和天然气。所以很显然,能源处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前沿。石油和天然气在俄罗斯的出口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而它出口的对象: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又同为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大户。这样的一种供求关系,也必然定下了未来在消费国与出口国之间形成两个阵营的基调。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