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溶解交通“血栓” ——“畅通工程”专家谈堵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4:44 新民晚报 | |
“北京的交通拥堵是一个难题,这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正在外地出差的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长段里仁教授听说了17日北京雨天堵车的消息,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长途电话采访。 段里仁教授是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专家组成员,至今已研究了30多年的交通问题。 202万辆车,多还是不多 现在不少人对北京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忧心忡忡,认为车辆高速增长必然会使交通拥堵状况加剧。 段里仁认为,北京约12个人有一辆车,国外的一些城市10个人约有8辆车,这表明北京的车辆还不太多。而且,摩托车、运输用拖拉机等不能进入北京市四环以内,在四环以内行驶的机动车大约只有120万辆。不过,段里仁指出,与世界上一些大城市相比,北京市的出租车数量太多,目前已经达到6.7万辆。美国纽约有出租车约1.6万辆,香港有出租车约1.8万辆。 北京出租车占路面交通量的30%至40%,平时白天空驶率约为37%,晚上空驶率为40%至50%,这样便无效占用了道路的面积,如果出租车空驶率能减少20%的话,整个交通量就能减少8%。 针对目前车辆增多的现状,段里仁建议,大力发展公交交通和智能交通。确立公交车辆优先的原则,吸引大多数人乘坐公交交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缓解交通拥堵。 堵车是因为路不够吗? 在抱怨车多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堵车是因为路不够。对此,段里仁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来,近几年北京在道路交通方面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北京目前的城市环路水平是世界第一。国外一些大都市,像巴黎、伦敦都还只有一条环路,而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已经通车。近两三年内,五环、六环也要修通了。不能说北京的路不够。” 但从需求方面分析,段里仁认为北京道路的密度不够,同时,缺乏大型住宅区和城区间的交通走廊。 解决堵车难是一个系统工程 段里仁认为,交通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靠全社会的参与。 段里仁说,当前要强化“路权”观念,无论是对车辆还是对行人来说,都要“各行其道、互不干涉”。眼下在北京不少马路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大车压小车的道,小车挤占自行车路,自行车又骑到了机动车道上,而行人也常常随意穿越马路,给车辆正常行驶带来不便。 对交通管理部门来说,他认为还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加强:首先是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智能交通管理,让每个开车、骑车、坐车、走路的人都能随时随地得到交通信息;其次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快速反应机制。与此同时,还要合理调节交通的“微循环”,即利用好支路和胡同,如果把大量能通机动车的胡同都利用起来,将增加几倍的运量。本版撰稿新华社记者张旭东孙晓胜孙承斌李柯勇牛爱民摄影张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