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长三角新一轮引资大面面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21:52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徐寿松、陈琪)长三角的引资大战年年都有,今年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专家指出,时下的引资大战事关沪、苏、浙三地的新一轮发展,长三角地区十余年来所形成的“梯次差异”的引资格局与产业布局,将在三地争降商务成本中面临重大调整。 自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外资在长三角地区随产业布局的“梯次差异”呈现“梯次转移 但在苏、浙两省临沪地区的园区负责人看来,这意味着上海无论是在新兴产业领域还是传统产业领域,将“拦截大小资本,一网打尽”,长三角地区十数年来所形成的旧有竞争格局将被彻底打破。 竞争不可逆转地愈演愈烈了。为此,苏州积极“回应”,制订相关措施,“力求在外商投资成本上与上海不构成落差”,着力打造临沪经济带,将昆山、太仓、吴江三市建成与上海试点园区直接对垒的擂台。杭州、宁波同样在“北接上海、东引台资”中,使尽浑身解数,杭州湾开发如火如荼,一月之内,杭州、宁波、绍兴相继来沪,轮番推销。 竞争聚集了规模、提升了产业。新一轮引资激战之所以在长三角临沪地区打响,本身说明三地经济已是高平台上的竞争对手。长三角地区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便是竞争的硕果。苏州的电子通讯产业、昆山的IT产业、张江的微电子产业群,园区内的配套率均在90%以上。至于吴江的纺织服装、海宁的皮革制造,从原料到成品均在园区内完成。昆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说,长三角经济的繁荣在形态上表现为园区经济,其实质就是产业链经济或曰配套经济。 竞争还促使各地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台湾有关机构评选大陆投资环境最优、投资风险最低的地区,连续多年都在长三角即是明证。吴江市长马明龙说,从形式上看,上海的“173”计划是引资的一个新亮点,其内涵是要在试点区域内降低商务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以期引得进、留得住企业。这对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客观上加快了周边地区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进程,对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眼下,吴江市系列服务平台的迅速推出,就是受引资之争积极推动的表现。 据称,长三角的引资大战,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开发区黄牛”。他们出没于当地商务活动频繁的饭店、宾馆,专事卧底收集开发区招商信息。苏州工业园区一位负责人说:“常常是我们的谈判刚结束,‘卧底黄牛’后脚就跟进,开出更优惠的条件来拆台。”今年,一家从事合金材料生产的日本公司投资苏州新区的谈判已结束,新公司的营业执照都快办下来了,对方突然提出终止投资。细问才知,原来是另一地的开发区开出了更优惠的条件。这类事常常发生,弄得大家在谈判中不得不最大限度地体现优惠,向投资者倾斜。 从事开发区工作已18年的昆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告诫,当前的引资应该与20年前的引资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年一无所有,发展经济“只求有”;现在,在“有”的基础上,考虑的应是如何做“高”做“强”。 竞争是推动发展的磨刀石,没有竞争难有持久的繁荣。长三角不可一日无竞争。但是,如同足球赛需要红、黄牌一样,长三角的当务之急,是制订所有参与者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不该拼强的地方不要去拼强,应该做强的地方不要去争低水平的项目,在公平的环境下促进效率之争。否则,当超越规则的商务成本之争沦为地价、财税等硬成本的“血本甩卖”时,引资大战很可能会“播下龙种,收获跳蚤”。(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