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胜景今犹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3日18:01 北京晚报 | |
本报记者丁肇文 金中都:北京建都的开始 从公元1153年金中都建成到今天,北京作为首都已经有850年了。 早在数十万年前,古人类就开始在这里活动。进入新石器时代,北京地区就由于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接地带,成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3000多年前,北京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城市,是西周王朝燕国都城所在,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秦汉以来,北京地区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军事重镇。随着东北少数民族的崛起和全国政治重心东移,北京地区在全国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辽南京城更揭开了北京从地方重镇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的序幕。 公元12世纪,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女真族兴起,建立了金朝,于1151年开始在辽南京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扩建新都。公元1153年,金主完颜亮正式将都城由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市)迁到北京,改称中都。从此,北京开始了作为我国一代封建王朝首都的历史。此后,历经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成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北京成为我们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都。 今年,时值北京建都850周年,从9月20日起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以进一步发掘北京历史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现北京的今天。离宫别馆再现当年繁华历史的长河总是奔流向前,永不复返;850年前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画面似乎已经永远隐退到了历史的大幕后面。 春花烂漫时节,当你带着家人泛舟北海公园,享尽大好春光时;夏日里,当你走进大觉寺,坐拥满院玉兰花,低头啜饮一杯清茶时;中秋节,当你徜徉在卢沟桥畔,手扶桥头石狮,抬头仰望天边那一轮明月时;冬日的暖阳下,当你漫步银山塔林,陶醉于千年古塔那精致的倒影时……你可曾意识到,这些绝美的景致背后,还有着更深刻的历史内涵? 中都城位于今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呈长方形,由外城、皇城、宫城三部分组成。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我们尚能看到金中都的三处夯土城墙,即今北京丰台区高楼村的西城墙残垣、万泉寺村和凤凰嘴村的南城墙残垣。中都实际上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将东、西、南三面城墙各向外扩展三里而成。城墙周长共186900米,全部为夯土版筑而成。 今天的北京人都知道在北京城的西南,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有一座卢沟桥,是进出北京西南的重要门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卢沟桥其实就是金代定都中都后兴建的。卢沟桥横跨永定河上,已经有800多个年头了。 根据史料记载,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即1189年,明昌三年即1192年三月正式建成,敕名广利。该桥所跨越的卢沟渡口是当时进出都城的惟一门户,这里原本有一座浮桥,作为临时性的交通设施;但是随着金迁都中都以后,这里日渐成为拱卫北京城、沟通南北东西的通衢要道,金统治者遂决定修建一座永久性的石桥。 卢沟桥是一座有11拱的大石桥,全长266.5米,桥面宽度为9.3米,桥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桥墩砌筑为船形,其前有名为“斩龙剑”的分水尖,用于抵御急流。卢沟桥的建筑装饰亦别具特色。桥栏为高达近一米半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个大狮,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于是民间便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早在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中称赞卢沟桥是一座“美丽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的确,卢沟桥作为我国12世纪晚期桥梁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其工程宏伟、结构科学、技艺高超,而卢沟晓月的盛景,更是被古今传颂。 除了卢沟桥之外,今天,中都城的西湖——莲花池在改造后依然波光粼粼,在中都行宫万宁宫的遗址上后世建起了皇家园林北海,赫赫有名的章宗八院有的至今仍作为寺院存在。今天的钓鱼台、玉渊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当年金代皇家的离宫别馆。通过这些残存的遗迹,今天的人们仍可窥见850年前中都城的繁华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