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企业绩效缘何不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5日08:56 光明日报 | |
本报记者 冯永锋 由张维迎教授主持的《中关村校办企业现状与问题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总数十分之一的校办企业(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办的企业),虽然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但无论就人均值还是总值而言,其绩效指标均低于园区内其他企业,平均经营利润比其他企业低将近一半,出口还不到其他企业的十分之一。校 据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出于公共财政不足的考虑,允许高校和院所自筹经费,创办企业。二十年的时间里,各大高校、院所竞相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校办企业,这个从未在国外出现的事物,成了转轨时期中国特有的现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一位官员分析说。 在丰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土壤上,校办企业为什么没能结出知识创新与经济腾飞之果?“国有企业有的毛病,校企都有。国有企业没有的毛病,校企也有。”中关村管委会专职调研员赵慕兰对记者说。张维迎分析:“究其原因,一是产权关系上权责不明确,校企难分开;校办高科技企业中科技成果入股多,无形资产界定不易;二是人事关系上,校办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一方面使其人力资源素质(学历)普遍高于一般企业;但另一方面,它们的从业人员还有很多为主办单位的在册人员,人事关系并没有完全分开,激励与约束机制因此而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校办企业在资产运用方面往往不如民营企业谨慎。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重投入,轻管理。其三,学校办企业容易以学校科研成果为主导,而忽视与市场需求的联系,其竞争能力显然不如其他企业。” 对于校办企业业绩平平的原因,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刘振刚提出了“温室效应”问题。校企往往起步就在学校的“温室”里长大,先天缺少一种商业竞争环境。其实很多实验室里的成果是很难通过商业化和产业化检验的,不少挂着“高科技”招牌的校企,主要利润来源却是房地产。校办企业必须“独立做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中关村大部分高校是以行政方式管理校办企业,这就使企业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产权不清还直接导致了企业与校方之间的人事纠葛。这方面的校企冲突在中关村不胜枚举。北大方正的历次人事风波背后总少不了北大校方的参与,清华紫光去年也完成了历史上一次“巨大的人事变动”。曾是方正科技公司总裁的祝剑秋曾意味深长地对媒体说:“在方正工作的几年,我最大的感受是累。这里的累不是工作多么繁忙,而是处理头绪复杂的管理关系,尤其是与北大校方的关系。” “相形之下,联想要幸运得多。联想遇到了中科院这个好老板,经营权、人事权、财务权都给了联想。”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曹之江说。 为祛除校办企业的种种弊端,2001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明晰校办企业产权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在创办高科技企业中的投入与撤出机制。 “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校企改制的必然趋势”,赵慕兰指出:“校办企业要想真正走出困境,必须明晰企业与校方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独立做人’。”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