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见碗就端” 下岗工挑三拣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6日11:17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9月26日电(记者王永霞、刘赞)农民工进城,从一定意义上说,要从城市就业的蛋糕上分一块奶酪。有人埋怨说,农民工抢了他们的饭碗。但记者采访发现,部分下岗职工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又挑三拣四不愿意干。而相对处于劣势的农民们入城打工,不管是苦活累活,有活就干,从不挑剔。他们这种不怕吃苦,“见碗就端”的精神值得提倡和学习。 镜头一:“只要有活,我们就干” 山西吕梁地区临县农民张启进,今年22岁,打工7年。他从15岁开始,就来太原干建筑活,几年下来,他已经从只会打下手的小工,成为了一名业务熟练的工长。记者在太原市美特好超市建筑工地碰到他。 我们同乡在外打工的,都干的是城市里最苦、最脏、最累、最险的工作,现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95%都是农民工。工地管理人员说愿意用我们,是因为我们农民工有力气,能吃苦,肯干活。 最怕的事:看城里人的“白眼”,怕被城里人叫做“乡巴佬”、“土老冒”,一些人总认为农民工素质低,觉得社会治安问题是我们带来的,认为我们抢了下岗职工的饭碗。其实,我们是靠自己下苦流汗挣来的,我们干的都是城里人不屑一顾、不情愿干的活。 最大的心愿:是不白出门,有活儿干。现在城里建筑活竞争太激烈,活儿不好揽。只要揽到了活儿,有了工程可做,我们舍得力气做好。 镜头二:“我靠诚实勤劳赢得信任” 河南新乡县农民邓有良,47岁,从事废品收购。 1993年到太原,刚开始,我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吆喝着收废品,往返数十里地。两三年后,我赢得了不少住户的信任,目前主要在市中心大营盘、南内环路一带收购废旧报纸、电器等,并帮助一些居民打扫卫生或做点重体力活。收入由最初每月100多元逐渐上升至近千元,为在老家务农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保障。 他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我靠的是为人诚恳,勤劳踏实取得别人信任。我干的活又脏又累,可能在别人眼中有些低贱,可我认为只要凭自己辛勤劳动挣钱的工作都是光荣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镜头三:“环境不好,没办法干” 地点:太原青年创业服务中心举办的再就业供需见面会上,记者碰到太原市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胡小军,他今年35岁。想找一份管理工作,可是转了一上午,不是嫌离家太远就是觉得工资太低,再就是环境不好,没法干。 他说,自己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家里动用各种关系才帮他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一家国有企业里坐办公室。可是1998年,企业倒闭了。大家各谋出路,他找的单位不下十家,可总碰不上合适的工作。要么是环境差,办公条件太简陋,他觉得掉架子;要么就是离家太远,不能照顾家里人。 太原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建告诉记者,太原五金机械厂曾有位下岗女工,在6家职介机构登记,花了不少中介费,却没能找到工作。最后介绍她当保洁员,她觉得工作太累,而且太丢人不愿意干。还有一个下岗女工被安排到中学食堂做工,干了几天就不干了。理由是早上五点钟就要往学校赶,她有睡懒觉的习惯,实在起不来,长期下来吃不消而不愿意去。 这种情况,并非少数,据邵建介绍,每年他们接待下岗职工有1.2万名,其中,因环境不好而推辞掉工作的下岗工占百分之六七十。山西朔州市为解决此类难题,公开向社会承诺:只要下岗工不挑不拣,48小时内即可上岗。城市里就业,下岗职工要比农民工享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市场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下岗失业人员如果囿于陈旧观念,拈轻怕重,挑三拣四,就业机会只会缩小。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学学农民工“见碗就端”的精神,从身边最普通的工作干起,就会走出一条自我发展之路。(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