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自杀留下“绝命日记”(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6日17:58 华商晨报 | |||
晨报讯(记者 冯勇 车驰)清晨,暴雨冲刷后的康平高中,出早操的住校生们惊恐地发现,教学楼下冰冷坚硬的石砖地上,一名少年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下的鲜血已被雨水冲散…… 清晨康平高中“神童”自杀 他叫于思奇(音),13岁,家住康平县沙金乡。在这个出了名的穷乡僻壤,于思奇是小有名气的“高才生”。20天前,年仅13岁的他刚刚以全县第10名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康平高中。 就是这样一个在当地引起轰动的“神童”,在短短20天的重点高中生活后,竟然离奇地选择了自杀,这不能不让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感到费解。 9月25日清晨5时,当同学们在教学楼的楼下发现于思奇的时候,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人们在他的左手腕上发现一道割腕的痕迹,双足已经齐齐地折断,折断的骨头刺穿了腿部的大动脉……于思奇所在班级的二楼窗户大开着。 康平警方初步认定,死者系自杀,由于腕部、腿部大动脉破裂失血过多死亡,死亡时间应该是在凌晨。 午夜写下“绝命日记” 事发后,于思奇所在的高一·十四班教室里,人们在他的课桌上发现了一本厚厚的日记,这是于思奇从小学记录到现在的。在日记的后半部分,记载了这个孩子生命中最后一个阶段的点点滴滴。 在日记的最后一页这样写道:“我知道,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对不起我的父母,对不起老师、同学。同学们对我真的很好,你们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否则我会瞧不起你们的……” 在这段文字的下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血怎么不流了……”怀疑是在割腕后,于思奇再次写下的。由于其他教室的门都是锁着的,警方分析当时存在两种可能,其一是于思奇在割腕后直接打开二楼窗户跳下,另外一种可能是他在割腕后通过窗户外教学楼墙壁上的梯子爬到高处后跳下的。 “太可惜了,像他这么小的年龄能够考到康平高中来,这么多年还没有过。”康平高中的葛副校长说。 征兆自杀前的“开朗” 高一·十四班是学校里的“加强班”(重点班),在这个班级里都是学校里的尖子生。这个班的小明(化名)对于思奇的评价是,内向,不爱说话,学习上进。 班主任李洪宽(音)开学不久就发现了这个在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学生有些“异样”,不爱说话,情绪低落。班主任老师多次找过他谈心,也曾经嘱咐同学们要多关心他,留意他的一些动向。 在这之后,于思奇似乎“豁然开朗”了,情绪不像原来那样低落了,性格似乎也开朗了许多。“现在看来,这应该是一种假象。”葛副校长向记者分析。 据了解,在于思奇自杀的当天晚上,同寝室的同学曾经到教室找过他,当时于思奇说心烦,想在教室里一个人静一静,同寝同学也没太在意。直到第二天早上,寝室的同学发现于思奇竟然彻夜未归。 压力不是“原因”的原因 事发后,曾经看过于思奇留下的日记的葛副校长告诉记者,从日记的内容来看,早在于思奇刚刚进入学校时就已流露出自杀的倾向。内容是述说学习压力大,跟不上老师讲课,有些不适应了。 “其实,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讲,这是普遍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孩子年龄太小,心理太脆弱了,可能是承受不了了。”葛副校长说。 据于思奇的同学讲,虽然于思奇的父母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学校来看他,可他还总是很想家,有时候还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每次想家的时候都用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划下血淋淋的一道。 于思奇的父母都是教师,爸爸是沙金中学教师,妈妈是沙金小学的教师,他们从小就对惟一的儿子要求严格,对孩子的学习亲自辅导。在父母的苦心栽培下终于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谁也没想到奇迹过后悲剧会随之而来。 目前,于思奇的父母和亲属已经赶到了康平县城,被校方暂时安排在聚鑫宾馆。 短评 打开心结 于思奇的死讯传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他不爱说话”,同学这样讲;“学习压力大”,校长如是说;“这孩子特别善良”,思奇的姑姑含泪倾诉。事后的表述都显得苍白,这些表象已经不可能将思奇心中的死结打开。但孩子的死结的确是能够化解的。关怀,不仅是孩子的吃饱穿暖,而是关照孩子的内心。 教学质量很重要,考试成绩很重要,升学率很重要,学子们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谁忽视了后者,谁就必须承担前功尽弃的危险。生命的逝去无法挽回,思奇的死再次告诫人们,关爱孩子的内心。李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