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灾难应急政府需从日常建设入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8日12:46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毕舸 北京市元大都公园成为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首家试点,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挂标志牌的城市(9月27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所汇聚的功能日益庞大,城市成为一个人员、资本和建筑高度 从前不久美国纽约大停电到刚刚发生的日本北海道里氏8级地震,我们都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灾难应急机制的日常建设上数十年的不断完善与推进,在硬件(救灾应急设施)和软件(民众灾难防护意识和技能的日常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在遭遇灾难时,政府和国民才能做到有条不紊、从容应对。 我们现在做的,正是以往灾难应对工作中所疏忽的。一旦地震或特大火灾等灾难来临,密集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城市居民要在政府组织下实施快速疏散安置,并保障其基本生活。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就是这样一种未雨绸缪式的安排。 从报道中我们得知:北京应急避难区基本保持了饮食、起居、卫生、通讯、交通功能,它能够保证民众的基本生存需要和政府相关机构的基本运转功能,更重要的是,北京市正在着手促使一切可供利用的公共资源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能够发挥作用,正在广泛印发指导手册,组织相应的社区居民进行应急避难演习。还要组织各社区成立志愿者队伍,训练他们在紧急情况来临时能够完成协助疏散和应急救援的任务。一个初具雏形的灾难应急体现就此显现。 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安全保障,总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不积跬步,何以行千里?北京市应急避难区的建设,北京市对市民灾难应急意识和技能的培训,正是政府在灾难应急机制建设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北京市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全国其它城市以及乡村也应当这样做,只有当全国各地政府都开始从日常建设入手、不断完善我们的灾难应急机制时,我们才可以这样说:在灾难面前,我们的国民也能像美国和日本国民一样,从容应对,保护自我,保护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