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考生上大学 离无障碍有多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30日11:25 海峡都市报 | |
9月8日,36℃高温。小游身穿迷彩服,和别的同学一起参加军训。这是他进入大学的第四天,尽管指导员多次劝他休息,但他却笑着和大家一起顶着太阳站军姿。 小游来自龙岩,因周岁时患小儿麻痹,右腿落下了残疾。能够和别人一样进入大学,他感到很幸运,也特别珍惜这个机会。 其实,和小游一样被高校录取的残疾考生,今年我省还有56名。他们的这种机会,来自于今年3月份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进一步放宽了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学生的录取要求,并规定,对肢体残疾但并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学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残疾人无障碍上大学,无疑可以从这个举措中看到希望。但是,目前全国共有6000多万残疾人,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残疾人,而拥有大学文化的残疾人仅占残疾人总数的0.9%,残疾人学生上大学的比例还不足整个适龄青年的1%。真正的无障碍,恐怕还是未来的事情。 障碍第一·专业 冒险报考他落榜了 今年是小肖第二次参加高考。尽管去年落榜,但他没有灰心。他说,考上大学是他做梦都会笑醒的事情。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小肖超过了所报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可小肖怎么也没有盼到写着自己名字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原来,他填报的是受限专业!《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轻度色觉异常不能录取到公安技术类专业。 据省高招办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考生不恰当地填报志愿成为他们进入高校的“拦路虎”。全省报考的残疾考生87人,上线74人,录取56人,除部分考生填报志愿过高,分数没有达到录取要求外,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专业受限而未被录取。 有关人士指出尽管体检标准下降,考生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作出恰当理性的选择。毕竟,放宽要求并不等于没有要求。 障碍第二·设施 住进公寓楼梯难爬 记者见到小李的时候,豆大的汗珠正顺着他瘦削的脸颊淌下来。住在大学生集体公寓三楼的他,由于腿脚不灵便,每天爬楼梯就成了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学校领导和指导员建议将他换到一楼,可是本专业的同学都在楼上,小李便坚持着每天拖着病腿上上下下。记者问起学校有没有无障碍设施时,小李却说:“从小都习惯了,我家住得还更高些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高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都缺少无障碍设施,教学楼里也没有专门为残疾学生设置的通道和专用厕所。某高校学生处的工作人员认为,学校没有无障碍设施,原因在于招收的残疾学生比例很小,尚不足千分之一。而且大多数是生活能够自理的学生,并不需要为他们设置专门通道,学生也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省残联教育就业处的卢文彬建议,高校的新教学楼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文关怀的因素,保证残疾学生出入方便,并提出为残疾学生特设个性化的寝室。 障碍第三·就业 连实习单位都找不到 听力有障碍的小周,是个漂亮的女孩。她不爱说话,人显得异常安静。交谈中,她甚至很少抬起自己的眼睛。“为什么他们连一个实习的机会都不给我,我只是听力不够好!”她原本打算趁着假期到对口单位实习,却屡屡碰壁。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 很多残疾考生十分抗拒媒体的采访,一个残疾考生说,“身残志坚”对他来讲也是一种伤害。他认为除了自身的原因,社会上的某种偏见也造成他们的过分闭塞与敏感。 一位医学院的领导告诉记者,目前很多高校不愿意接收残疾考生,很大程度上也是考虑就业问题。他认为,大学校门敞开的同时,更需要整个社会对残疾孩子的理解和做出更大的努力。 障碍第四·法规 指导意见不是万能的 《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否意味着残疾人入学权利得到了根本的保障呢?省高招办的同志告诉记者,事实上,《指导意见》并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只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的指导性意见,高等学校还是可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残疾考生来说,只有他们在今年的高校招生录取时有拒招的遭遇并且向残联求助的时候,这个《指导意见》才可以真正地在现实中得到体现。 省残联教育就业处有关人士呼吁,残疾人的受教育权还是需要法律这种强有力的约束力量来保障,残疾考生在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编后:残疾人也和正常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尽管现在,由于各种原因,无障碍上大学还有各种障碍,但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措施,无疑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无障碍”已经越来越接近它的真实涵义。 见习记者薛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