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成长三级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1日00:37 天津青年报 | |
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薛宝琨先生认为,“相声”一词的由来,经历了“像生———象声———相声”的过程。 最初,“像生”是指模仿动物、飞禽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中也包括各种动物的声音表演。《百戏竹枝词》记载: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谁知众口空嘈杂,绝技从无第二人。并注:“以青绫围,隐身其中,以口作多人嘈杂,或像百物声,无不逼真,亦 薛宝琨告诉记者,早期演出时,光学鸟叫并不能占用很多时间,所以一般演员在表演口技之前,说段笑话逗哏凑乐儿,有时也把口技和笑话掺在一起表演。这说明隔壁戏、口技发展到清代末年,出现在表演之前先说笑话的现象,虽然这时的隔壁戏还叫“象声”,但在表演中已包括说笑话在内。明清两代出现许多专门辑录笑话的书,如江盈科的《雪涛谐史》、游戏主人的《笑林广记》等。许多传统相声的经典名段都是从这些民间笑话演变而来的。 相声前辈善于博采各种笑料,有“万象归春”之说。例如传统相声节目《打砂锅》、《一匹布》、《连升三级》等的笑料就是从梨园行来的;《大保镖》、《认儿子》是从练把式来的;《祭财神》、《铃铛谱》、《三本书》是从变戏法来的;《八猫图》、《洋药方》、《扒马褂》是从唱曲艺来的;《反正话》是从十不闲来的……这样,由一人说笑话变成两人或三人的对话表演,完成了由“象声”到“相声”的转变。本报记者黄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