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四陵或隐迹四川广元青川 三大谜团呈现(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8日09:18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明十四陵隐迹广元青川? 今年7月4日零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北京的明十三陵和南京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勾起了广元市青川县文化旅游局局长王玉春的心事。王玉春告诉记者,明代共16帝,除崇祯皇帝自缢无陵外,现存仅有14座陵墓,独独缺少继朱元璋后在位仅4年便被叔父篡权的明第二代皇帝建文帝之陵。王玉春是青川青溪镇人,从小就听人说明代有一位皇帝曾在家乡避过难,青溪镇一处旧庙的康熙年间石碑对此有明确记载。此时,王玉春觉得有 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四川大学的资深专家学者国庆前赴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华严庵遗址实地探访后认为,青川华严庵确为明建文帝在蜀的跸难所。是否是“明十四陵”,尚需考古发掘才能定论,但可能性很大。 “是跸难所肯定无疑” “这里是明建文帝跸难所肯定无疑。九五方圆塔后坡林内有很大可能是陵寝或墓葬群,也不排除为建文帝陵寝,但要经考古发掘后才能定论。”9月20日至21日,省文物局副局长兼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高大伦和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李昭和、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马继贤、四川大学历史系明清史教授李映发、四川大学民俗学教授江玉祥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组专赴广元市青川县华严庵探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山沟内有中空明石墙 华严庵位于青川县青溪镇以南7.5公里的莲花山上,占地面积超过100亩,东西两面是草木丛生的山沟,西侧山沟内有巨石垒砌的双层中空明代石墙。考察组一行在守庙人罗灵兵老汉带领下,查看了石碑、石佛、九五方圆塔、清皇历书等遗址遗物,尤其对“广佛碑”和“华严庵重建碑”碑文进行了仔细研读。 “跸难”说与史料吻合 明清史教授李映发说,明末清初以来学术界对建文帝是焚是亡开始质疑。如果是逃亡,从云南到汉中遍游蜀山,这条路是捷径。“广佛碑”、“华严庵重建碑记”所叙建文帝于宣德六年到此,与《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建文逊国”中宣德六年文帝由延安到西安入蜀的记载相吻合,因此建文帝在这里跸难绝不能说没有依据。李认为,《明史纪事本末》比《明史》还早还原始,史料研究的可信度也要高些。 两碑佐证入蜀跸难 民俗学教授江玉祥说:对建文帝下落史学界有三种说法,其中以“出亡说”书籍最多,类似“滇黔巴蜀间,有帝云生”的字句比比皆是,但这只是传说或一些文字记载,没有实物证明,青川难得的就是“广佛碑”和“华严庵重建碑”有明确记载。“广佛碑”立于清康熙八年乙酉孟春月,至今保存完好,高1.7米,宽0.90米,上有《鼎建华严庵碑志序》:“……有古刹名曰华严庵历稽典籍启自元时又为明初建文皇上隐跸之所……”。“华严庵重建碑”立于康熙五十八年岁次乙亥四月朔八日吉旦,至今保存完好,碑高1.70米,宽0.92米,上有《重建华严庵碑记》“华严庵之设也,其说有二,一曰肇自建文隐跸之时……盖建文钟其意于始玉峰径其□事于后也……”。两碑为建文帝入蜀跸难提供了实物佐证。 地理位置具龙脉之象 高大伦认为:“建文帝数次入蜀在省内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传说,目前还没有发现重要的东西,这里的碑记很重要。”高还认为,从华严庵所处地理位置看,有如莲花瓣的山峰簇拥合围,向北远眺,阴平山、马盘山尽收眼底,具龙脉之象,的确是修行的好地方。同时,杂木沟下窄上宽,藤缠棘绕,距青溪古镇15华里许的莲花山海拔1200米,华严庵藏于其中,不易发现且易守难攻,也是躲藏的好地方。再看此地山势,周围21座山峰像莲花形状,庙子坐落的这面山势却像一把椅子,两边相隔一里多路程的陡峭山脊像椅子的扶手,庙后荫翳蔽日的丛林遮盖的龙洞岩就像是椅背。 明建文帝下落的五种说法 据《明史》记载:“帝不知所终”、“帝由地道出亡”。一些研究人士认为,建文帝焚于攻城大火,更多的人则认为建文帝出逃。据史籍记载,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位后诛杀无数宫女,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一大批朝臣少者被诛一族,多者十族,“里落为墟,流放者更不可胜计。” 截至目前,建文帝逃亡去向有5种说法。逃亡湖北武当、苏州穹隆、云南浪穹和贵州,这些都以民间传说为依据,无可靠史料印证。兰州大学历史系公维章博士从民国《创新渭源县志》中找到的一条重要资料表明,“靖难之役”后建文帝逃亡到了青海瞿昙寺。《创新渭源县志》卷九《艺文志》中《五竹寺记》载:“建文于夏6月庚申13日未时,由癸门出,比时愿扈驾车22人……君臣奔窜崎岖,昼伏夜行。历滇南、巴蜀,建文至乐都瞿昙寺……” 新闻辞典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允?(1377~1402)继位,即明惠帝,国号建文,史籍称为建文帝。朱允?性寡断,因深感藩王坐大,决定削藩。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借此起兵反抗,其实是不满朱元璋传孙不传子。这场战争历时三年,祸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数省,最终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明惠帝仅仅在位4年。 三大谜团 谜团一内可跑车的中空石墙作何用途? 在庙门斜坡下方100米处,顺地势残留有约3公里长2米宽的石墙。石墙的石头重的一两吨,轻的也在七八百斤,紧临一条溪沟。拨开缠绕的藤蔓,石墙逶迤延伸。曾经从石缝钻进墙里的罗灵兵介绍,石墙里是空的,可容纳一辆长安面包车行驶。 青溪镇一村村民王明介绍,华严庵方圆5公里的地方,有此类残留石墙六七公里长,将庙子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有关人士推测,石墙可能是当年建文帝所设防护墙。县文化旅游局段科长讲,庙子里有地道与石墙相连,几年前因怕看稀奇的人乱钻出事,罗灵兵等人已将庙里的洞口封了起来。 谜团二五圆四方的石塔后大土堆是帝陵? 庙的右侧后方一座2.75米高的石塔很怪异,长长短短大小9块石头摞着,5圆4方,最上面还竖着一块高帽子一样的尖石,中间两道恰似勒出的印痕,像帽的皱褶。罗灵兵说,他从小到大跑了七八百座庙,从未见过这种石塔。县文化旅游局的同志讲,初步研判塔的年代应属明代,因为石与石之间的粘合剂同青溪镇的明城墙粘合剂毫无二致,都是糯米浆加石灰等材料兑拌而成。 石塔后边丛林掩映着一个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大土堆,土与周围的明显不一致,属外移堆积而成,颇耐人寻味。县文史部门推测,这个土堆应该是一座坟墓。联系5圆4方的石塔,一种解释为“象征着九五之尊”(还有一种解释为“天圆地方”),那便是皇权的标记,难道这里埋葬的是一位“九五之尊”的皇上?! 谜团三庙后山上百十座坟茔所葬何人? 据罗灵兵讲,庙后山上明坟暗丘不下百十座,仅少数立有石碑,姓甚名谁均语焉不详。此地山高坡陡,人迹罕至,当地老百姓几无所至,所葬应当是庙中人无疑。 据史书记载,建文帝出逃后,宫中大臣、仆从被剿杀无数,逃亡路上跟随他的重臣不少也先后身亡。另据史载,明亡后,南方各地先后有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朝以及鲁王监国等南明政权,时间达20多年,这些人中有的也曾到达甘肃、陕西等地,难保不到这里。青溪古镇处川、陕、甘“鸡鸣三角地”,秦汉特别是三国以来,阴平古道、褒斜道、景谷道、金牛道等经过或紧邻这里,陆路连接秦陇十分方便,青溪水路可经白龙江入嘉陵江通达各地。青溪古镇的枢纽地位给这些坟茔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 李树杰特约记者青兴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