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选简历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16:44 《太空探索》杂志
谢光选简历
谢光选(1922--)

  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副院长。

  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早年从事兵器技术工作。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火箭发时器和反坦克火箭,20世纪50年代在使用中曾被称为“谢光选炮弹”。

  1957年调入国防部五院后,参加过多种武器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和技术领导工作,担任中近程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顾问。曾成功地组织导弹与原子弹的“两弹结合”的热核试验工作,在低温技术的应用等关键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国防科技成果奖特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进步奖,荣立航天一部一等功一次。

  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2年3月,当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小近程一级

火箭DF-2试飞失败时,他作为总体主任设计师极有成效地抓紧完成了相关方面的工作。首先,运用弹性理论描述了火箭横向固有的弹性振动,并介入飞行稳定方程式组分析,找到了失败原因,从而完善了飞行理论。其次,结合研制实践,按照“加强地面试验,凡是能被地面试验证实或模拟试验验证的,不要带到飞行试验中去考核”的思路,总结国外经验,按系统工程要求,编写了必须经过单项和综合性试验共17项地面试验,才能允许进入现场参加飞行试验的研制程序,有效地指导了后续型号的研制工作,为火箭的发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好评。

  1966年上半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谢光选任导弹核武器试验技术协调组组长,经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一一核实,以最快的速度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安全可靠性措施,以最好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了1966年11月26日“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为导弹飞行正常、精确命中目标、原子弹准时实施核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4年11月,当长征二号二级火箭因一根导线拉断而导致首飞实验失败时,他受命负责组织第二次发射,采取了5项技术改进措施,纠正和补救了设计缺陷。如用冗余技术提高了火箭设计的可靠性,并根据导弹研制时逢“文革乱世”的恶劣环境,针对产品质量差的现状,进一步强化了测试检查工作,及时更换了箭上“不放心”的仪器设备达数十台。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了1975年11月26日发射成功。使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1.8吨,并提高了可靠性,使我国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

  他在担任长征三号三级火箭总体设计师期间,很好地发挥了总帅的组织、指导和决策的作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关键问题,为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做出了重人贡献。如有效地抑制了全弹纵向耦合振动,降低了低频振动振幅,改善了低频振动环境,为载人飞行设计打下了一定基础;组织攻克了低温技术应用的关键,为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技术铺平了道路,先后确立几十个研究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采用低温推进剂的国家。“长征三号”于1984年1月首次发射,虽然只获得了部分成功,但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经深入分析,明确了低重力场二相流、高真空度下的三相流(气、液、周)的危害,总结出了故障模式,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三项措施,解决了高空失重条件下

发动机的二次启动等关键技术,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确保了70天后的1984年4月8日再次发射获得了圆满成功。美国航宇局的负责人在致电祝贺时认为世界上仅少数几个国家才能达到这次发射所显示的技术能力。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亚洲一号”卫星精确送入轨道,这是我国高技术产品首次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多年来,谢光选同志致力于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开拓和发展,以总体设计负责人的身份参加了各种型号的导弹、火箭飞行试验次数十次之多,飞行成功率达93%,使中国的火箭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可以说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谢光选院士虽已年过八旬,但他仍照刚逾古稀之时的约定,以勤奋务实为座右铭,及时补充学习新的科技知识,继续致力于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开拓和发展,发挥余热,愿以其夕阳照耀着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迈向新的征程,取得新的胜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