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防汛前线:“24小时搬迁”检验政府动员能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18:41 新华网 | |
新华网东明黄河防洪前线10月9日电 (记者尹洪东、孙浩)9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东明县三春集镇于楼、果园、闫潭三村看到,有上千顶蓝色的帐篷齐刷刷地搭在村前。在每个帐篷的“村落”中间,支起两口大锅,袅袅炊烟缭绕不散。灾民们有的在吃泡好的方便面,有的在吃面包,一些妇女抱着孩子,三三两两在一起扎堆聊天儿。 这幕平静、井然的场景,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才从5公里之外被淹的村庄搬出来。东明 焦园乡甘堂村60多岁的老大娘胡秀珍说,真想不到这么多人一天就能全搬出来。滩区每三五年就闹一次水灾,老百姓舍不得家里的粮食物件、坛坛罐罐,不愿搬,最多的时候也就迁出个几百人,还得磨蹭三四天。这次乡里和村里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明灾情不同以往,洪水一“捎”就是全村,牛啊羊啊电视机啊,啥也不让带,只准带点衣服和被子。干部们怕晚上行船不安全,要我们一律白天走。这不,我和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人都住进了帐篷,心里才真安心了。干部们做工作那个扎实,我老太婆真是见识了! 焦园乡党委副书记李洪山一脸倦容,48个小时只睡了4个小时觉。他说,24个小时搬迁5000多人,对政府的动员能力是一个检验。船不够,每个村只有4条船,两条大的,两条小的;老百姓担心没地方住,吃不上饭,这都是最实际的问题。县里和乡里每个村派了4名干部包靠,每个帐篷区安排两名医生。一头是把群众转移出来,一头是由100名乡村干部扎帐篷、支锅灶,同时铺开。看上去真是手忙脚乱,但由于分工、责任明确,指挥比军事化还严厉,事实上忙而不乱。如果一乱,哪个环节衔接不上,就要出大问题。现在能让群众满意、无一人伤亡,真是不易。(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