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素质教育为何难有其实?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09:2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是对素质教育的践行,其中的差异依然很大

  据新华社报道,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发起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在加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呼声很高的今天,感觉“学校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课业负担很
重”的中学生比例,不降反升,已从2000年的44.2%上升为2002年的45.2%。虽然只是上升了一个百分点,但它却是在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这一变化确实值得重视。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时代,无论是社会的导向,还是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内在需求,都以高考为中心进行设计。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教育关系的各方参与者的共同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增加课业和学时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成为惟一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是必然的。如今,素质教育作为更高的要求被提出来,并得以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有了具体的指标性要求,然而,调查显示的结果却让人不能乐观。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素质教育远还没有从内心真正接受,素质教育进程可谓问题和挑战同在,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如果事情仅限于此的话,或许,它也只是说明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接受还存在一个过程,只要坚持多用一些时间迟早可以解决问题,倒也不必为此太过忧虑。然而,调查数据揭示的问题远不能这样让人安心,事实上,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教育关系的各方参与者对教育的期待和看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社会推崇的素质教育目标相去甚远,甚至逆向运行。难道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度过成长的关键岁月,难道学校不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非要抱着过时的教育目标不放,难道学生真的愿意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长大?恐怕都不是。既然内心都不愿意甚至反感,为什么还身体力行地远离素质教育?其中的问题引人深思。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参与调查结果分析论证的专家的看法是,现行教育体制在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仍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升学成为教和学的目的,应试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中包括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等等,但应该说,问题仍很严重。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少地方在高校扩招后,学生升入大学的比例明显提高,这转而刺激学校为适应当地的社会需求,走上了强化应试教育的办学之路。此外,就业时用人单位过分强调求职人员的学历背景,也促使学校、家长和学生负重前行。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为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只重考试、轻视素质培育的弊症,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同时为了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而提出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片面强化学生对考试大纲内容的重复性和强化性训练。素质教育在设计上突出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轻课业压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应该说,素质教育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是,从这一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无论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是对素质教育的践行,其中的差异依然很大。而这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需要采取相应对策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爆笑,情趣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让你享受轻松开心生活!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冲刺辅导热报 还快乐互动学英语本色 考研&MBA冲刺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销魂而忘情的领悟
带你步入性爱天堂
非常笑话
热辣精彩的短信笑话 绝对值得一试!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山东政府招商机构推介
解放全国七百万牛皮癣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解放1.3亿糖尿病患者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节省85%广告费用
想到国外去上学(豫)
企业“零”成本推广
“占便宜”到底!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结婚前,女方坦承自己的缺点:我的胸部不大,就象是2个…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