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作者穆青昨逝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2日05:15 北京青年报 | |
谭卫平《焦裕禄》作者穆青昨逝世 焦裕禄之子焦跃进已于昨日下午致电新华社要求参加追悼会 本报讯 昨天凌晨3时20分,曾以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享誉全国的著名记者穆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新华社———昨日已收到唁函近千件 昨天下午,记者冒雨赶到新华社。新华社在社内的多功能厅为他们的老社长布置了一个灵堂,记者看到灵堂正中挂着穆青的遗照。灵堂四周摆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吊唁他的花篮和花圈,足有上百个之多。 据穆青治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灵堂是早晨6点多钟布置的,截止到18点,前来吊唁穆老的就有近300人,他们办公室共收到唁函近千件,许多人还打来电话吊唁。 新华社的老编辑王京臣昨天在穆青的遗像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和穆青老社长只有一个星期的接触,但穆青对人非常友善的神情总是让自己记忆犹新,在新华社的大院内,穆青见到谁都是一个亲切的微笑,穆青还告诉大家,叫他“穆老头”就好了。 穆青———在病房中留下一个没写完的字 新华社办公厅常务副主任高长富昨天告诉记者,穆青是在去年10月被查出肺部有问题的,2002年11月曾做过开胸探查,当时在医院穆老先生还特别有信心地对看望他的人说,“我就不信我斗不过它(指 病)。” 高长富说,今年10月9日,在家里休养的穆青感到胸闷,随后被送到了医院。由于这次住院急,有些东西没有带,穆老还嘱咐他一定要帮忙带三样东西过来:茶叶、笔记本和笔。10月10日上午,高长富把这些东西带来的时候,穆青的病情加重,但他还是示意把笔和笔记本拿过来。穆老拿起笔,只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个笔画,就没再写下去,留下了一个没写完的字。 谈起穆青,和他共事多年的高长富说他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他说,穆老经常到农村去调研,喜欢在村子里走,和农民朋友唠家常,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穆青是11日凌晨3点20分去世的,当时社里的同志考虑到穆青夫人的身体状况没有告诉她。昨天早晨6点多把穆青去世的消息告诉穆青夫人时,她告诉大家,这一晚自己睡得特别不好。 焦裕禄之子———“您叮嘱的话,我已经记在心里了” 焦裕禄的儿子河南杞县县委书记焦跃进昨天一大早从新闻里得知穆老去世的消息,心里特别悲痛。焦跃进告诉记者,穆青就是他们杞县人,而且穆青写父亲焦裕禄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昨天下午,焦跃进还把电话打到了新华社,要求参加穆青的追悼会,送送在他看来最可亲可敬的人。 提起穆青,焦跃进也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焦跃进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次穆青来到河南家乡,见到他总是爱说一句相同的话:“一定要像你爸爸一样心里多想着百姓,为老百姓多办事,我就最喜欢给百姓多办实事的人。” 焦跃进说自己最后一次见到穆青是在去年,81岁的穆青在和他告别时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的依然是那句要为百姓多办事的话。焦跃进告诉记者,他想马上赶到北京,送一送穆青,并告诉穆老:“您叮嘱的话,我已经记在心里了。” 新闻背景 穆青,1921年生,河南省杞县人,回族。1937年穆青投奔延安,就读于鲁迅艺术文学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穆青作为战地记者参加了八路军。此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他一直从事战地新闻报道。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担任新华社社长十余年。生前还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 穆青的新闻著述和摄影作品十分丰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中,穆青采写和参与采写的《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历史的审判》等新闻名篇,广受赞誉,影响了中国几代读者。他还出版有《穆青散文选》、《新闻工作散论》、《十个共产党员》、《彩色的世界》等文字、摄影作品集。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