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进入发射塔 发射模式“三垂一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07:43 天府早报 |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当记者进入她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时,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挺拔地矗立在发射塔架上,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已进入倒计时。 发射模式“三垂一远” “神舟”飞船火箭组合体高达58.3米,重量近500吨。如此“庞然大物”是怎样送到发射塔架上的?在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了发射塔下一条通向总装测试厂房的毫不起眼的铁路。在活动发射台的托举下,在厂房完成组装、测试的船箭组合体正是沿着这条宽20米、长1500米的铁路平稳地呈垂直状态驶入发射塔架。 火箭的所有零件都垂直立起来组装、垂直立起来测试、垂直立起来整体运输,被称为“三垂”新模式。周建平说,“‘三垂’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火箭和飞船的状态不变,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测试发射控制模式的选择上,采用了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方式:取消了发射区的地下控制室,改为在技术区设置测试发射控制中心。8排计算机终端前坐满了指挥控制人员,墙上的6个巨型屏幕不断显示发射场各分系统的实时画面……在距发射场1500米外的技术区,记者参观了这个远距离进行“点火”的地方。测试控制发射站0号指挥员郭保新告诉记者,测发中心通过计算机测发指挥监察系统,实行自动化检测和对关键部位的监测监控,提高了测试发射的可靠性,“三垂一远”的发射模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沙漠建起“亚洲第一大门” 飞船和火箭总装垂直测试厂房被人们称作“航天大厦”。这座有着白色外墙和冰蓝色线条的雄伟建筑相当于38层楼高,中间没有任何楼板。 “在戈壁滩上建造这样的巨型建筑物,中国乃至亚洲建筑史上从未有过。”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建启说。厂房的淡黄色大门高74米,上宽14米,下宽25.6米,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自身整体重量350多吨,堪称“亚洲第一大门”。 今天,“亚洲第一大门”已成为“神舟”飞船的转运通道和保护门。一个多月前,“神舟五号”飞船和长征二号2F火箭到达发射场后要过的第一关———垂直吊装,就是在这扇巨门里进行的。 应急救生启动完全搜救 为确保首次载人飞行中航天员的安全,此次“神舟五号”发射将首次启动完全搜救。按照长征二号2F火箭的设计,在上升段火箭如果出现故障,逃逸系统将带着飞船离开箭体,并确保航天员在安全地区着陆。发射场应急救生大队副大队长刘涛向记者列举了陆上应急救生的各种预案。故障一旦发生,分布在发射场、银川、榆林、邯郸4个责任区的搜救分队立即出动直升机和特种车辆展开行动;飞船如果落到非预定区域,由两架运8飞机组成的空运机动队启动搜救;同时,大队还排出协调员与海军、交通部等单位协作,完成了海上A、B、C三个救生区的全面建设,为海上应急搜救做好准备。“此次搜救方案是全方位的,战线长达800公里,平台覆盖海陆空。”刘涛说。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