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抗击渭河特大洪水纪实 情系群众挽狂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4日05: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孟西安;曹宏亮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千百年来,浇灌着八百里秦川肥沃的土地。 然而,今年8月下旬以来,关中西部降雨偏多4至8倍,仅8天就下了常年一个月的雨。一向温顺的渭河发怒了,汹涌的河水咆哮着向渭南市的临渭区、华县、华阴、潼关和大荔袭去。 暴雨洪水给横贯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沿岸带来了巨大灾难,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102万亩农田成灾,19万间房屋倒塌,43万头(只)畜禽溺死。但是,也出现了少见的奇迹:渭河两岸500多万群众安然无恙,只有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和一位新闻记者在抗洪中英勇牺牲。 人民安危重如山 洪水牵动中南海 渭河特大洪水灾害,牵动着北京,牵动着中南海。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询问陕西灾情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紧急动员灾区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斗争,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陕西抗洪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国务院领导同志也作出重要批示,并派专人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并解决抢险救灾的急迫问题。国家有关部委还及时向陕西下拨抢险救灾资金1.98亿元。 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陕西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组织干部群众投入抗洪救灾斗争。省委书记李建国先后4次来到渭南抗洪第一线,参加并指挥战斗;正在京参加学习的贾治邦省长,请假赶赴灾区,连轴工作3天…… 国庆节这天,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一行冒雨看望守候迎战5号洪峰的5万多军民。温家宝总理动情地对干部群众说,今天是国庆节,我们就用这种方式过个国庆节吧!我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这些话,句句温暖着大家的心。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广大干部和军民再次发出这个誓言:“人在河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群众生命高于天 领导决策系万民 “暴雨灾害,是对我们各级干部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次最好的检验,也是对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次严峻考验!”渭南市委书记刘新文说。渭南市的各级干部正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 刘新文到任的当天就到基层检查防汛工作。在他的坚持下,渭南全市从去年8月起先后搞了5次撤退演练。“人老几辈也没见渭河水把村子淹了,刘书记小题大做,老喊‘狼来了’吓唬人!”当时有的干部群众这样埋怨。 “没想到今年的河水涨到天上了!”“‘狼’真的来了!”人们在惊叹渭河暴涨的同时,也在感叹市委领导的正确预见,“不是去年的演练,今年全市一夜之间怎么会这么快地撤了30多万人!” 渭河一号洪峰过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召集专业和科技人员研究防洪方案。当时副市长岳万民、市水务局局长郗怀亮等同志提出紧急撤离方案,权衡得失利弊,刘新文书记和曹莉莉市长断然决策:“群众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二号洪峰到来之前,必须从临渭、华县、华阴等区县市撤出群众30万人!” 一时间,临河的各村镇被锣声、警笛声和汽车、拖拉机的轰鸣声所惊醒,在村、乡干部的动员劝导下,村民们半信半疑地揣起存折和现金,赶着牛羊,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不出所料,随着2号洪峰汹涌到来,9月1日2时38分,石堤河东堤决口,接着罗纹河、方山河先后有7处河堤决口,很快14个乡镇85个村庄被黄涛浊浪吞没,美丽家园成了一片汪洋。 所幸,渭河沿岸区县共撤出群众37.76万人,及时避免了洪水可能造成的伤亡。省委书记李建国得知后赞扬说:决策正确,功不可没! 洪水仍在肆虐,军民仍在抢险修坝,被迫撤离和无家可归的灾民需要妥善安置,市委、市政府领导按照省长贾治邦的要求,在听取了专家意见并研究灾情后断然拍板破堤泄洪。正在堵堤固坝的时候还要破堤,正在救人抗灾的时候,还要未雨绸缪着眼恢复生产。“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个险我们要冒!”市领导大胆决策,省领导大力支持。 北洛湾村的生产围堤被掘开了,洪水奔泻而下,被淹的大片大片的房屋和庄稼又重见了天日。短短几天,近3亿立方米的洪水被排泄入了渭河。抗洪还在继续,但已经为恢复生产打?昧嘶 ? 浊浪之中见清风 波涛之上写忠诚 “看着干部们劝说,搀扶群众的动人场面,目睹大水淹没了村庄,耳闻房舍在洪水冲浸下闷雷似的倒塌声,我们的心都快被震碎了,”副市长岳万民谈起那个夜晚站在渭河大堤上所经历的悲壮一幕,至今泪水盈盈。 华县县委书记王建站在大堤上,面对眼前滚滚的洪水和群众的损失,失声痛哭起来:群众挣来这些家产不容易呀! 热土难离、家园难舍!有些上年纪的村民不肯撤离,说死也要死在自己的窝里;还有的村民撤走后,心里老放心不下自己的房,惦念着自家将要下崽的猪、尚未喂饱食的羊,不少人又偷偷地跑回村里……县、乡、村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嗓子喊哑了,眼熬红了,但老百姓不撤完,自己绝不能走,绝不能淹死一个人!华阴市委书记吴春梅面对已经撤离又返回的村民,给乡亲们三鞠躬:“房倒了可以再盖,东西冲走了可以再置,可生命只有一回!”华阴市市长党德才冲锋在先,与吴春梅以及乡镇村党政干部一起,动员撤离了10万多群众,同时筑起了长300米、宽5米、高10多米的围堰,把2亿多立方米的洪水拦挡在围堰之外,阻止了渭河洪水向华阴县城的侵袭。 就在这一晚上,临渭区区委书记赵润民、区长魏稳柱也在做群众的撤离工作,全村1700多人,当晚就撤离了1600多人。人刚撤离,洪水接踵而至,第二天清晨,又下村挨户搜寻,拉了20多车返村村民和猪、羊……仅在60公里长的临渭大坝上,就有1.6万名机关干部和军民在抢险! “看到汹涌而来的河水,俺们体会到什么是洪水猛兽;看到迎着洪水而上的共产党员和机关干部,俺们知道了什么是‘三个代表’!”一位被干部救出的灾民这样说。 面对洪水,渭南市党政军领导以身作则,冲锋陷阵。在迎战3、4号洪峰时,市里21位领导全部上了堤。9月9日晨,市委书记刘新文、市长曹莉莉等14人乘舟前往查看决口。不料船快到决口处,由于水过于湍急,螺旋桨意外折断使船失去控制,一个浪头打来,船颠覆在洪水中,船上14名同志全部掉在水中。刘新文一钻出水面,就指挥救其他人。曹莉莉被救出时还在呕吐,却关心着另一位干部。大堤上的群众目睹此情此景都哭了。最后,13人相继被救出,可36岁的渭南日报摄影记者王文却不幸牺牲,第五天在水下捞出他的遗体时,脖子上还挂着两架照相机…… 副市长姚炬、雷孟斌坚守在河堤上指挥战斗,洪水不退人不走。姚炬感冒发高烧,坚持在大堤上打吊针,拔了针头继续干。他说:“治病只是我一人,治水关系千万家。”被人们誉为“抗洪英雄”的市水务局局长郗怀亮的家就在离堤不远的柳枝街,他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眼看着自家3间两层楼房被洪水淹没,没有离开自己的指挥岗位半步。 军心连着民心 暖流胜过洪流 在抗击洪水的战斗中,军民筑起的连心坝,一次次经受住了洪水的冲击和考验。 风雨中,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身穿桔红色的救生衣,双腿捆绑着塑料袋,扛着一包包土袋,搬运着一块块石块,向决堤处奔跑。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这些最可爱的人。雨中淋,泥里滚,个个官兵都成了泥人。有的官兵几天几夜没合眼,没吃一顿饱饭,实在饿了,就啃口干馍,泡碗方便面;实在困了,就歪躺在雨地里打个盹。 解放军驻陕某部前身是南泥湾359旅,官兵们虽然面临着部队压缩整编和转业复员,但他们在抗洪战斗中,个个奋不顾身,与武警战士和地方干部群众一起投放50万个土袋,1.2万立方米石头才堵住决口。战斗在堤坝上的韩西林团长说,“虽然我们面临着整编,但我们要为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回白水探亲的某部通信站有线连战士张喜成和阎红斌闻讯后,顾不上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料理家事,主动请缨到抗洪一线。驻陕某部“夜老虎团”英雄四连在打桩时,突然一段堤坝垮了下来,指导员喊:“这里危险,是共产党员的站过来!”这时,17名共产党员齐刷刷地站了出来,直奔最前沿,纷纷跳进激流中…… 临渭区公安巡警寇颜平,划着橡皮筏抢救群众,4次跳入水中,抢救出6名村民。 据统计,在与5次渭河洪峰的搏斗中,渭南市共出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1.1万人、5.05万人次;出动公安干警4980人、2.14万人次。其中公安干警、武警战士和消防官兵23人组成的华县公安局抢险营救队,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782人。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战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洪救灾的铜墙铁壁。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听到方山河东堤决口的消息,附近8个乡镇在短短的几个钟头里,立即送来了40万个袋子,出动车辆4000多车次,在渭河大堤上排起了长龙式的车队。在短短的5个小时内,潼关县200名干部群众组成的抢险队伍就赶到华县渭河大堤。为了妥善安置灾民,许多村子、单位腾出了自家的房子和办公室,送来热腾腾的馒头和香喷喷的饭菜。华县莲花寺镇何巷村党支部书记魏红学、村委会主任何八红还通过县有线电视台发布信息:无论是否沾亲带故,沿河撤离的群众都可到本村居住,保证住好、吃饱。该村一位老党员的家中就接纳灾民5户共20人。 16岁就走遍老山前线的拥军模范张娟娟,为大堤上的战士们送来热腾腾的饭菜;农历八月十五,地方政府和群众上堤为解放军战士们送来了月饼,据统计,截至10月10日,周边市区和全省干部群众共向渭南灾区捐助面粉107万公斤,衣物125万件,棉衣棉被38万件(套),省抗洪救灾电视文艺晚会当场募捐现金上千万元,而干部群众主动交到渭南灾区的捐款就达895万元。 渭南全市投入抗洪军民共达26万多人,实现了“渭河大堤不决口,渭南城区不进水,淹没灾区不死人”的目标,同时已妥善安置了12.8万无家可归的灾民,做到了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 截至记者发稿时,关中又普降中雨,渭河水仍有上涨的可能。坚守在渭河大堤、正在准备迎接6号洪峰的数万渭南军民正严阵以待,争取最后的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