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五号专题 > 正文

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施金苗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5日10:56 人民网

  敦煌。莫高窟。

  一个述说由一个古老民族编织了千年的飞天神话的地方。

  2002年春天的一天,一群怀着一种崇敬心情的特殊的人,来这里寻“根”。

  说他们特殊,因为他们是一群铸造共和国神舟飞船的航天人。对他们来说,中华民族做了千年的飞天之梦,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用一双双神奇的手,把这个梦高高地托起,放飞。

  在这群人中,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他就是搞了一辈子航天的施金苗,一位神舟飞船的副总指挥和副总设计师。

  在机遇中书写自豪

  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此时的中国航天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抉择时期——中国要进行载人航天。

  在863计划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题专家组内,时任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施金苗,有幸成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参与对载人航天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课题论证和预先研究工作。

  多么好的机遇!搞了20多年航天的施金苗和他的同伴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飞天的后人弘扬飞天精神,干飞天的事业,那是一种多么自豪、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如果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能在他们这一代航天人的手中得以实现,那才叫事业有成,那才叫做人这一辈子做得值了。什么叫万事开头难,当施金苗真正接手载人航天工程时,他才认识到要在一张白纸上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1988年4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专家组就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研究专题论证签订了合同,这是标志载人航天工程在上海航天正式启动的一个合同。这个合同的条款很苛刻,时间仅仅给了9个月。

  怎么干?面对一大堆难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领导班子首先与805所和801所等单位的领导班子一起统一思想,使大家认识到,载人航天工程对上海航天来说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不及时抓住,将影响到上海航天后续的发展。因此,决不能轻易放弃,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其次,马上组织人马开展工作。再次,参考国际载人航天工程成功的经验,结合国内和上海航天的实际,对上海航天今后可能承担的载人航天器进行论证。第四,考虑到该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比较宽,仅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必须借助外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当厚厚的41万字的论证文集按时交付时,上级领导和资深专家的评价是:技术方案有特色,有新意,且系统、全面,对我国未来的载人航天工程的立项和起步有较大参考价值。

  作为直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施金苗深深知道,这次课题大论证,对上海航天来说,是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次实质性的介入和参与,为今后承接载人航天工程项目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既是一次练兵,更是一次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实战。不久,在国家批准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后,上级将十分关键的飞船推进舱、推进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的大部分任务交给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愿望实现了。

  施金苗笑了。一番心血没有白费,载人航天工程的“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春风得意的第一步。

  内行人都知道,在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7大系统中,航天所承担的运载火箭和飞船系统的技术含量最高,研制难度最大。而飞船内的电源系统、推进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又犹如人体内的血液、能量和人的眼睛和耳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从未搞过载人航天工程的上海航天来说,一切都得从头干起。主要由805所承担总体设计和研制的电源系统,太阳帆板面积很大,是当时国内太空飞行器中展开面积最大的。按照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窗口和返回时的时间节点要求,希望电源系统的太阳帆板能在飞船入轨后的阴影低温区及时打开锁定,而太空中的阴影区最低温度将近摄氏零下100度左右。如此低的温度,太阳帆板是否能准时打开锁定?如果这一环节有闪失的话,那么结果就是前功尽弃。还有801所承担的飞船上的推进系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飞船发射升空后,飞船是否能够稳定飞行,准确变轨?在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返回时是否能按照地面的指令实施制动和返回,这些都是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成败与否的重大技术问题。

  研制的日子是夜以继日的。即使这样,对于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时间节点的要求而言,似乎还有点差距。1997年,当时主管载人航天工程的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中将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检查工作,他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调查、了解在1999年将原计划中的电性船改装为返回试验船作首次飞行试验是否可行?他要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能对此作出一个肯定的答复。

  作为飞船工程副总指挥和副总设计师的施金苗,当时陪同沈荣骏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但要作出表态,倒是让施金苗左右为难的事。决不让载人航天工程在上海航天人手中误事和误点,是施金苗在研制工作开展以来,一直对研制线上人员的要求。但要做出新的承诺,一言即出,驷马难追呀!

  “办法总比困难多”,施金苗咬牙做出了慎重的承诺。办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通过众人的智慧和力量,他相信这个新设想一定能通过努力来实现。承诺在身,施金苗寝食不安,在那段日子里他三天两头往院研究所跑,深入到科研第一线,与科技人员一起商量方案,探讨进度,寻求捷径。科技人员说,副总指挥都急了,我们下面还能不急?

  801所承担着飞船推进系统发动机及管路系统、气瓶、储箱、特种燃料加注等任务的研制,最大困难是所有产品都必须是百分之百货真价实的正样产品,一点也不能有问题。虽然经过了方案阶段和初样阶段的试验,但人们对能不能在新的时间完成任务,心里还不是太有底。施金苗和801所的专家经过反复研究、商讨,认为方案是完全可行的,时间紧就用拼来和时间赛跑。在801所黄瑞生所长和和臧家亮主任设计师的带领下,该所的科技人员日夜奋战,经过充分的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方国隆主任设计师的主持下,一帮科技人员在自己土制的大真空罐内进行一次又一次试验,终于攻克了太阳帆板在阴影低温区展开锁定的技术难关。看到新的承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实现,沈荣骏高兴地竖着大拇指对施金苗说:好,太好了!

  在挑战中超越自我

  平庸不属于施金苗。

  施金苗说,他这个人与生俱来就喜欢碰硬,敢于挑战,也敢于迎战。

  从他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在航天领域内,施金苗不仅经历丰富,还担任过近十个型号的“老总”,星箭弹船样样不少,这在国内航天界是不多见的。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30岁刚出头的施金苗就担任了当时国内最大推力的火箭——“风暴一号”总体设计的技术负责人;长征三号火箭上马后,上海航天承担该火箭一二级的研制任务,他不仅挑起了总体设计的担子,还被任命为副总指挥;长征四号火箭作为当时国内首枚使用常规燃料的三级火箭,由上海航天抓总,他出任总指挥;以后,他又被任命为长征二号丁火箭总指挥。在多型号研制中,上海航天在战术导弹研制方面出现了薄弱环节。于是,在某肩扛式火箭定型的关键时刻,施金苗到了总指挥的岗位上;1988年,他出任某在研战术型号的总指挥;上世纪80年代末,为协调与在上海地区研制生产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关系,他被任命为风云一号副总指挥;1994年,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发射场遇到突发事故,导致研制工作受阻,这时施金苗又受命于危难,出任总指挥。在上海航天争取到了神舟号飞船部分系统和舱段的研制任务后,作为上海航天方面行政和技术上的负责人,他于1992年担任了飞船的副总指挥,以后又被任命为飞船副总设计师。作为航天领域内技术型的老专家,他还代表航天连任了三届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

  就这么一段人生经历已经够丰富的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施金苗每承担一个新型号,对他来说就是一次人生的挑战和对自我的超越。

  施金苗毕竟是出色的,也有人说他是“福将”。因为在他所担任的每一个型号产品“老总”期间,上苍总是特别青睐他,每一次都把成功赐给他。

  他接任风云二号02气象卫星的总指挥时,第一颗风云二号卫星刚在西昌发射中心技术厂房里爆炸不久,不少人还心有余悸。几十年来,施金苗一直搞的是导弹和火箭,指挥搞卫星毕竟还是让人担心的事。有人曾劝他不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别在晚年砸了自己的牌子。施金苗当然知道风云二号卫星的风险,但凭着他不甘平庸的性格脾气,更关键的是凭着他对航天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性和坚定的党性,他还是毅然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并带领队伍将这颗卫星圆满地发射到了赤道上空。

  担任神舟飞船“老总”,无疑是施金苗一生中碰到的最硬、最强的一次挑战。新技术、新材料、新难题比比皆是,有些关键技术还涉及到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是否能实施,以及它的成功与失败。如飞船上的电源系统,其系统因贯穿于推进、返回和轨道三个舱中,是一个大的电源系统,并网技术难度相当大。国内过去搞的卫星都是单体,电源系统也只是在一个单体内循环。而搞飞船三舱并网的大电源系统在国内还是第一次;飞船上的推进系统有不少发动机采用的是双阻元燃料,而控制双阻元燃料流量贮箱中的金属膜片又成了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一道“瓶颈”;还有数字压缩图像和话音技术,即天地往返通信系统,也是关系到航天员在天上与地面通信联络及地面指挥监控航天员的十分重要的系统。

  而身后呢?身后面是墙,时间的墙。“后墙不能倒”。

  如此集中、如此高难度、时间压力又如此巨大的工程,都是施金苗从事航天工作以来从未碰到过的。

  施金苗一次次地将这些底细毫无保留地透露给有关研制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形势和任务已不允许任何人讨价还价,或者打退堂鼓。在施金苗施行的“高压政策”下,一场与技术难关较劲和与时间节点赛跑的战斗在上海航天飞船线上打响。

  上海航天飞船线上的全体人员确实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电源系统、推进系统和天地往返通信系统的有关研制单位都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最早拿出了联试产品,前往北京与总体进行对接联试,并都一次获得成功。

  在这之前,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曾到上海航天检查研制工作进展情况。在对工作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检查后,他拍着施金苗的肩膀说:“老伙计,你真行,带出了这么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以搞了一辈子航天的经验和体会,施金苗深深地知道,要想把载人航天工程搞成功,最终使得航天员活着上去,平安归来,产品的质量和工作的规范可以说是各个工作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在施金苗的脑海中常常映现出这样一个镜头:1998年,在北京唐家岭研试中心,中央领导视察飞船研制情况。施金苗当时也在现场,他向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汇报了上海航天所承担的飞船产品。在视察过程中,施金苗亲眼目睹了朱镕基总理因对飞船试验设备上一个部件的表面加工粗糙,而向承制单位提出的严厉批评。朱总理那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多年来一直回响在施金苗的耳畔。

  为严格管理,抓好质量,施金苗把他多年来精心实践的“六严”要求、“三不二准”质量目标和“步步为营,节节把关,上挂下联,吃透技术,前伸后延,跟踪质量”二十四字质量工作措施,从飞船研制工作开始,就想方设法灌输给研制人员和试验队员,使上述质量目标和质量措施不断深入人心,逐渐变成每一个人的工作准则和操作指南。如今神舟四号飞船已获得了发射和回收的成功,上海航天从来没有因重大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拖了飞船试验的后腿。

  当然,施金苗也非常清楚,像载人航天这么错综复杂的大工程,参与研制的人员又那么多,不出一点质量问题是不可能的。但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已出现的质量问题,是隐瞒不报,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是对事业高度负责,严格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隐患?施金苗和他的同事们毫无疑问地选择了后者。

  2002年,在神舟四号飞船装配期间,801所的研制人员在对一只5牛的小发动机进行质量鉴定振动试验时,突然发现发动机的外壳上有一丝微小的裂缝。信息马上传到施金苗那里。施金苗立即指示现场分析和判断这一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究竟是偶尔发生的“个案”,还是批次性的质量事故?施金苗同时表明严肃的处理态度,即对这一质量问题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并举一反三,不能轻易放过。同时要求对已进入发射场的神舟三号飞船上所有同类型、同批次的发动机进行质量检验,看看有没有类似的质量隐患。801所的有关科技人员马上行动起来,查原因,做试验,细分析,明判断,最终锁定裂缝是由于发动机外壳接缝进行钎焊时,表面钎焊料不足而导致,是“个案”,而不是批次性的。这一判断结果被专家所认定。经对焊接涂料重新配制后,再进行钎焊试验,质量又恢复到了良好状态。然而在举一反三中,801所对要不要前往发射场,对神舟三号飞船上的发动机进行质量检测,有些犹豫。他们认为,这一质量问题既然已经认定是“个案”,那么,神舟三号飞船上的发动机估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而且时间也相当紧张,弄不好还要拖发射的后腿。

  检测还是不检测,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施金苗的态度很坚决,一定要检测。他苦口婆心地说,在质量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千万不能因一时怕麻烦而“贪小失大”。在说服了大家后,施金苗又和该所的有关人员一连几天商量、讨论检测方案,研究每一个细节,确定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工艺步骤和要求。由于飞船上的5牛发动机有10多台,所安装的部位又都比较特殊,用一般的内窥镜无法检测。于是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决定用医疗软管内窥镜进行检测。

  办法虽好,但干起来真不容易。当技术人员带着内窥镜从上海坐飞机紧急赶到发射场进行检测时,才发现操作人员在工作时,是站也不是,坐(根本不可能坐)也不是。许多部位都必须跪着,或侧着身子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才能进行检测。这可苦了操作者朱培良。他在现场操作条件十分苛刻的情况下,小心翼翼,一丝不苟,精心操作。每检测一只发动机都要轻轻剔开包覆层,然后非常小心地将软管内窥镜伸入腔内检查焊缝情况,无异常后再将包覆层轻轻包好,检测一只发动机的时间要半个多小时。就这样,他拖着发高烧的身子干了2天,将船上所有5牛发动机都仔细认真地检测了一遍,直到得到一切完好的答案为止。

  施金苗好感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型号产品的成功离不开规范。但如何让规范深入人心,这是施金苗带队去发射场时常常思考的问题。经过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飞船的研制和发射,施金苗与有关管理人员一起,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并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规范的管理文件和办法。如质量管理规范、“双想”规范以及在发射场试验队中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达标活动的管理办法等。在发射场,试验队在施金苗的具体指导和参与下,制定和编制了《试验队进场、撤场专列使用规范》、《一分队发射场质量管理规范》、《推进舱电连接器拔插管理规范》、《三分队发射场任务组织规范》、《试验队后勤管理规范》等。其中更有特色的是149厂的电连接器拔插管理规范。据统计,在飞船推进舱上,共有400多只大大小小的接插座,插针又都很细,一不小心就会将插针插弯,造成质量事故。该厂的技术人员和总装工们认真总结操作经验,一同制定了十分有效的管理规范。在规范评审会上,施金苗将所有参与试验的分队长们都请来,让他们一起听听149厂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能解决不少老大难和低层次质量问题的好办法。在相互交流与借鉴中提高管理的水平。

  强将手下俊杰叠出

  航天事业不仅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很强的工程,而且是一项需要有人不断接力的前赴后继工程。

  施金苗常说,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不能把飞船搞上天。担子要靠大家挑,事业要靠众人干,尤其需要一大批热爱航天事业、业务和作风都过得硬的航天青年接班人。

  载人航天启动之时,正是航天职工收入较低的时候。那时社会上流行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论调,对航天青年职工的冲击很大。面对这个现实问题,施金苗一直认为,不能说钱的因素不重要,但对于绝大多数有志有为的青年人来说,一生中干一桩值得人生骄傲的事情更重要。他常对青年人说,你们看什么是值得人生骄傲的事情呢?载人航天工程无疑是最合适的了。在中国,这一伟大的工程前无古人干过,后有来者在干,这来者就是你们。

  秦文波每每谈起施金苗对他的培养和提携都十分感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还在搞某小型号产品的遥测工作。一次由施金苗带队去试验场做飞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金苗不仅认识了他,而且对他对工作的认真、对技术的钻研和敬业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后,施金苗在载人航天工程研制“招兵买马”时,便首先想到了秦文波。经过在飞船研制线上一段时间的磨练和施金苗的悉心培养,秦文波迅速成长起来,30岁刚出头就担任了飞船副总指挥,成为当时上海航天系统型号线上最年轻的副总指挥。前不久,他又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任命为分管载人航天工程的院长助理。在领导干部的名单排列上,秦文波的名字一下子放到了施金苗的前面。于是有人就此跟施金苗开玩笑,施金苗大度地说,好啊,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嘛。

  在飞船研制队伍中,与秦文波一起茁壮成长的还有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通过飞船的研制,既出了科技成果,又涌现出一批走上厂所一级领导岗位的青年人。还有不少年轻人担任了飞船型号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等职务。

  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

  虽然没有研究过孙子兵法,但施金苗深知用“兵”之道:带队如带兵,科研如打仗。打铁必须自身硬,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要带好飞船研制这支新组建的、任务要求又是相当高的队伍,那怎么能行?那么作为带头人,首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人格魅力。

  这种人格魅力既具有大将风度,同时又时刻能和他手下的“兵”摸爬滚打在一起;这种人格魅力既是严厉的,但又是亲和的;这种人格魅力不是专靠训斥人、施淫威树立起来的,而是讲究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信任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最大的潜能。施金苗常说,我们要用人的自觉性、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岗位的敬业,来保证工作的质量、计划的推进,以及整个工程的圆满完成。

  尊重人就是你一定要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个性,尊重他的工作岗位和地位,尊重他对于劳动的创造性、创新性以及所产生的劳动成果。信任人就是你一定要相信他的能力,相信他一定能把工作干好的信心和决心,相信他的工作思路的周到、缜密和严谨。相信他一时的胆怯并不是害怕,作为一级领导一定要给予他鼓励,给予他支撑,让他卸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最后取得满意的工作成绩。

  801所承担的飞船上发动机储箱内燃料加注工作,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稍不小心就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加注时施金苗亲自担任现场总指挥。过去三艘船的加注工作主要由该所的一位老同志担当主角,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时这个老同志退休了,重担落在了年轻的朱晓骅身上。小朱开始有些胆怯,担心自己年纪轻,经验不足,挑不起这个大梁。正在小朱犹豫不决的时候,施金苗和801所带队的领导一起做小朱的思想工作,给他信心,给他鼓励,逐步打消了他的顾虑。在加注前小朱表示,加注时不仅要做到“一滴不漏”,而且要做到“一丝不冒”。业内人都知道,要做到“一滴不漏”已经难度蛮大的了,要做到“一丝不冒”,难度就更大了。

  加注的那天,亲临现场指挥的施金苗,神色严峻,密切注视着小朱的操作口令和动作。只见小朱不慌不忙,沉着应战,不误喊口令,不误操作,在全体组员的密切配合下,大家的动作连贯,上下道工序衔接紧凑,整个加注工作几乎是一气呵成,没有一个多余动作,真正做到了“一滴不漏”和“一丝不冒”。

  成功了,施金苗和发射场的领导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从神一到神四,由施金苗带领的这支队伍,每一次参与飞船发射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总装备部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多次表彰。在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和回收成功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2000年荣获了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先进集体奖。到现在,在上海航天飞船研制线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总装备部授予的特殊贡献奖、中国航天奖及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的人,已有数十个。屈指算来,施金苗今年该有67岁了,早已是过了花甲之年的人了,但神舟飞船从一号到四号的每次发射试验,都是他亲自带队。地处大西北戈壁滩上的发射场,他自己都记不得去了多少次了。凭他的资历、年龄和有病的身体,他完全可以找点理由进行推托。但他早已把飞船与自己晚年的生命紧紧地捆在了一起,他要和试验队员们同甘共苦,一起亲手将自己参与研制的飞船一艘艘地送上太空,直至实现飞天之梦。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时问起他的年龄,他笑笑说,不老,不老,只有33公岁。

  33公岁,这是多么诙谐幽默的调侃。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精神。许多小青年都说,我们喜欢与施总在一起,他虽然是一个严格的领导,但却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他虽然是一个慈祥的长者,但他心脏跳动的频率却始终与青年人一样。他不喜欢讲大道理,不喜欢讲空话和套话。他喜欢用十分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大家,如他的“蝴蝶效应”、“浑沌理论”等,既通俗幽默,又能将一个个深刻的大道理化解为很通俗又很容易被人接受并引起思考的东西。工作时的施金苗是严肃的,但休息时的施金苗又是随和的。他从米卢带中国足球队的工作方法上得到启发,于是便在试验队积极倡导起了快乐工作法,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快乐和温馨的氛围。他认为工作时就要像工作,不能疲疲塌塌;休息时就该彻底放松,不要老是对不起自己。我们不能因型号任务压力大,就始终紧绷神经,把人束缚得喘不过气来,这样反而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

  当你走进在发射场工作的试验队时,你除了会感受到一种紧张而又有秩序的工作气氛外,你同时还能领略试验队工作之余的“文化”气息。试验队驻地的小小图书馆、小小报架、乒乓桌、康乐球、卡拉OK等文化、体育、娱乐设施,无不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走进乒乓球室,你还能看见施金苗和试验队员挥拍对阵,一老一少,兵来将挡,打得难解难分。

  此时,你定会脱口而出:施金苗不老!

  是的,站在莫高窟前的施金苗,已经听到了中国航天员走向神舟飞船的脚步声,那个让他做了一辈子的、中华民族做了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圆了,是在他们手里。(游本凤)来源:人民网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巨库:京城旺铺10月18日全面开盘
上海治近视价格创新低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订阅新浪短信关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聚焦第一个飞天中国宇航员!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冲刺辅导热报 还快乐互动学英语本色 考研&MBA冲刺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销魂而忘情的感受
带你步入性爱天堂
非常笑话
热辣精彩的短信笑话 绝对值得一试!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人员流动,客户永存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分类特惠广告抢购
到国外去上学(豫)
企业“零”成本推广
京城留学资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结婚前,女方坦承自己的缺点:我的胸部不大,就象是2个…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