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航天:磨砺中辉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5日13:54 北京日报
  在人类征服太空的历程中,难免经历失败,有时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中国的航天事业也不例外。

  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撼天记》,在展现中国航天事业数十年骄人辉煌的同时,也披露了一路走来途中所经历的若干曲折。正是在经历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中国航天人不懈求索,自我完善,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越飞越高。

  ,

  首次发射外星:

  “亚洲一号”的惊心12秒

  1989年1月2日,中国航天人与外方签下发射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的协议。这颗经过返修的休斯376卫星,将最先成为中国火箭发射的外来“乘客”。

  1990年春节过后不久,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托举着“亚洲一号”卫星已经竖立在西昌发射场上。中方根据卫星中心气象预报提出4月5日发射,但当时的卫星所有者香港亚洲公司坚持在4月7日发射,因为他们邀请几百名外宾来西昌参观发射的请柬都已发出,所有的包机也已全部定好,望中方能谅解这一难处。中方为顾全客户的利益,被迫作出让步。

  4月7日,西昌果然是阴天。中午12时30分,所有与发射相关的专家都接到通知,进行最后一次会商。

  头天晚上,“长征三号”火箭第一、二级的常规燃料已加注完毕。再过一个小时,第三级火箭、也就是氢氧发动机使用的低温燃料就要加注。但天气情况不容乐观,到底加不加注?

  按航天发射火箭的术语,当晚共有3个可供选择的“发射窗口”,时间长度分别是65分钟、19分钟和81分钟,要想按原定计划发射火箭,就必须在这3个窗口中打出去,否则只有终止发射。而第三级火箭的低温燃料是否灌入火箭的燃料箱内,也是左右发射的关键因素,第三级一旦加注,除极特殊情况外,就必须要在发射窗口内发射,因为金属制成的火箭无法长时间忍受喝进肚子里的低温燃料。

  最后,气象专家“20时后将天气好转”的保证让总指挥坚定了信心。“加注”的命令下达了。

  从午后2时起,云层开始涌向发射场上空。当第一声惊雷在发射场上空轰然炸响时,发射场区的中外人员都意识到危险已迫在眉睫。黑云豪雨,滚滚而来。风声、雨声、雷声,声声震撼着人们的心弦!

  惊心动魄的雷电到16时20分才停,但雨还在下着,天还是那么黑。今天的卫星是打?还是不打?就连久经沙场的老专家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气象员报告:“有一个100公里大小的云空,现正以每小时13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发射场区移来。这个云空在21时前后可能到达发射场的上空。”只要21时左右这个云空能来,就可以抓住机会将火箭发射出去,可现在却无法肯定,这让责任重大的指挥员难下决断。——这次是商业性发射,卫星没有备份,只许一发成功!一旦失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要向外商赔偿巨款,国家会遭受重大损失,中国刚刚起步的对外承揽外星发射业务会失去信誉,失去打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一个发射窗口过去了。

  第二个短暂的发射窗口又过去了。

  如果第三个发射窗口再悄悄溜过去,将彻底失去4月7日这天的最后一个机会。

  就在这时,气象预报:21时起天气转好,云层变薄,有近一个小时的云空。现场决定:抓住第三个窗口,21时30分发射!刚才还肃静的发射场又紧张运转起来。

  21时整,发射场上空星儿闪烁,月色朗朗,发射窗口终于打开了!

  发控台上的信号灯一闪:美方卫星正常,中方可以点火发射!

  离点火发射还有最后12秒,计算机已经启动了火箭自动点火程序,当现场指挥员抓起话筒,运足底气,正要下达“点火”口令时,突然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火箭上方的某个部位上,正哧哧地往外冒着缕缕白烟。现场的人们一下子被惊呆了!

  这股白烟之所以让火箭专家万分紧张,是因为它极像火箭发生了液氢燃料的泄露。而如果真是液氢出现了渗漏,当它与外面的空气发生接触时,就会以800倍的比例速度迅速膨胀、扩散;一旦遇上一丁点火星,立即便会引起爆炸!

  12秒。是按计划发射、承担万一是液氢泄露带来的巨大风险,还是立即中断发射程序、承担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损失?何去何从,选?裰辉谝凰仓洌?

  专家们的头脑在飞速运转。他们发现第三级火箭燃料增压正常,这使液氢燃料箱泄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眼前箭体上往外喷发的白烟正在逐渐减弱。专家们判断,火箭自身正常。点火口令在最后一刻下达!

  成功了!先前还是一片寂静的航天城沸腾起来。

  不久,休斯公司向中方传达了最后测算出的卫星入轨精确位置数据,这数据连美国专家都感到惊讶。按照发射要求,卫星最终准确入轨位置误差不能超过100公里,但第一次初步测量结果表明,只偏差了54公里;后来外方又作了进一步计算,确定实际只偏差了9公里!这个数据,刷新了休斯公司生产、出售的32颗同类卫星的入轨精度纪录!

  “长二捆”

  与“澳星”传奇

  挥舞毛巾给火箭擦“汗”

  从1989年1月起,研制新型“长二捆”火箭的庞大系统工程展开。18个月后,当运载火箭进场的车轮碾在西昌的土地上时,卫星发射场在人们眼前显出了魔术般的变化——山凹里耸立起高达97米的发射塔架。立在发射架上的这枚中国火箭家族里的新成员“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全箭起飞质量460吨,全长49.7米,最大直径达3.35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4.2米。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使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9.5吨,是名副其实的重型火箭。

  1990年7月8日,火箭按时加注燃料,准备发射。但由于雨季潮湿,指挥员担心出现故障,又推迟到9日。然而就在第二天准备发射的时候,人们发现出了问题。

  7月初是最热的时候,而且当地气候非常潮湿。而火箭加注的液体燃料经过冷却,一输进去,那么大个桶子装几百吨冰冷的水似的,周围空气里的水分就冷凝了,整个火箭跟水里捞出来似的。

  指挥部一声令下,紧急组织人员爬上塔架,每人手拿一条毛巾,为火箭擦“汗”。一时间高达97米的塔架上下全是挥舞着毛巾的人们。但是擦去了表面的水,里边的还是源源流出。到西昌去买毛巾,都买脱销了,没那么多毛巾。然后到招待所把所有的线毯子全都拿来,给它擦水。

  原定7月9日点火的火箭被迫暂时中止发射。

  祸不单行。由于发射时间的拖延,矗立在发射场上的火箭有一个部位在悄悄发生着变化。3天后,一场灾难发生了。

  7月12日发现,有一个脉冲压力传感器开始飘黄烟,渗漏燃料。13日,抢险工人戴着防毒面具,钻进火箭的尾舱,开始拆除传感器。燃料有剧毒和强腐蚀作用,舱内弥漫着推进剂散发出的毒气。抢险队员们轮换着进入舱内进行作业。先后有23人中毒被送入医院抢救,老工人魏文举由于中毒严重,经抢救无效后牺牲。那一刻,人们再一次看到了人类征服太空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高额代价。

  7月16日北京夏令时9时40分,魏文举牺牲后第三天,中国第一枚捆绑式大型运载火箭“长二捆”进入了发射程序。这次发射,将一颗搭载的巴基斯坦科学试验卫星准确送入了预定轨道,但由于火箭第二级电路中一根插座的连线错误,未能将模拟“澳星”——一个与“澳星”重量相等的“铁疙瘩”送入预定椭圆轨道。

  “3·22”,火箭紧急关机

  1991年9月,澳大利亚卫星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联合组成的“澳星”发射考察团来到中国。在对中方的火箭进行了全面而严格的评审后,决定在第二年发射真正的“澳星”。

  1992年3月22日,“长二捆”要第一次运送美国的新型卫星奔赴太空。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发射的全过程。下午6时,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都出现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实况。

  18时40分,展现在亿万电视观众眼前的画面是:火箭点火,然后紧急关机!这7秒钟,把在场所有人和电视机前的几亿观众惊得目瞪口呆。

  按照设定程序,从下达点火口令、程序启动到“点火好”需要3.26秒。如果火箭正常,4秒钟后就会起飞;如果火箭发生故障,则在7秒钟时就会自动关机。

  指挥大厅里一片肃静。长城工业公司总经理以低沉的语调宣布此次发射受挫。美方和澳方代表由于深信这次发射肯定会成功,竟然都没有准备发生意外的讲话稿。

  这时,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消除任何危及卫星和火箭的隐患,保住价格高昂的卫星、运载火箭和发射场的重要设施。当发射场官兵扑上前去试图重新装上发射台固定火箭的4个防护拉杆时,眼前情景将他们惊得目瞪口呆:除1个还可以穿进螺栓连着火箭外,其余3个全都变形失去了作用。50米高、460多吨重并已移出原有位置2厘米多的火箭,头部顶着近8吨重的“澳星”,正处在颤颤悠悠、摇摇晃晃的巨大风险之中。显然,如果紧急关机再晚一秒,甚至哪怕半秒,火箭、“澳星”甚至整个发射场恐怕早就化为一片火海!

  过去的火箭发射台面一般都是完全平面的。但这次在设计“长二捆”的发射台时,设计人员鬼使神差般地在圆平台的周边画上了一圈几毫米厚的高棱。极有可能就是这一不经意的设计,在1992年3月的那一天挽救了西昌发射场。

  4月14日,故障分析审查委员会得出了结论:这次“长二捆”发射未能成功的原因是助推器点火后,一、二号助推器发动机氧化剂副系统断流阀门电爆管误爆,致使发动机关机。而引起电爆管误爆的,竟是程序配电器内一丝重量仅为0.15毫克的铝屑——专家们认定它极有可能是生产厂的工人在最后拧紧配电器的铝质外壳、固定螺丝时带下去的。

  按理说这点小小铝屑造成事故的概率极小,却实实在在导致了发射受挫。这让搞了一辈子火箭的专家们仰天长叹。

  同年5月,中、美和国际保险公司三方代表汇聚美国洛杉矶,反复磋商后作出了最后裁决:休斯公司和长城公司双方认可把这次事故定义为“发射终止”。中途停止发射,火箭修复后继续发射,在合同上不计入“失败”记录。保险公司因此不用赔款;中方不用担心“长二捆”就此夭折;美方不用再去重新制造卫星和选择新的发射火箭;国人担心的赔款问题也不存在。

  经中美澳三方多次协商,决定把再次发射时间选在8月。

  8月14日7时整,西昌卫星发射场和“长二捆”火箭又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这次,“长二捆”不负众望,顺利将美国休斯通信公司制造的重达7.6吨的澳大利亚通信卫星“澳星B1”送入了预定轨道。数据表明,火箭发射远地点只误差4公里,远远低于允许误差范围,成为休斯公司的卫星在东西方历次发射中精度最高的一次,打破了先前中国人自己创下的亚星入轨精度的世界纪录。

  休斯首席科学家斯坦豪尔有两句精辟的评语:“‘3·22’是最理想的受挫,‘8·14’是最圆满的成功!”

  “澳星B2”失踪之谜

  第一颗“澳星”发射成功的第三天,刚刚从发射场返回北京的专家和技术员们便走进了车间和试验室,拉开了发射第二颗“澳星”的序幕。发射时间定在1992年12月21日。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发射,产生了一个让航天人绞尽脑汁去破解的谜。

  12月21日晚,中美双方准时进入发射程序。

  19时20分,点火令下达。

  各地卫星测控站纷纷传来信息,火箭飞行正常。

  19时50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报告:“澳星”已于19时31分被火箭送入距地球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1050公里的椭圆轨道。各种测量数据表明,“澳星”入轨轨道参数符合合同规定要求。中美双方代表分别在有关文件上签了字,代表着双方认可中方至此已完成三年多以前签订的“澳星”发射合同的全部内容。欢快的乐声中,中外双方的专家们高举酒杯,相互祝贺。

  然而仅过一天,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那颗价值1.38亿美元的卫星谜一样失踪了。”

  外界传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说是捆绑式火箭的一个助推器掉了;有说是火箭发生了爆炸;更离奇的一个说法是卫星根本没在火箭上,发射前就被中方偷偷卸走了。对此,中方长城公司不得不发表了一个郑重声明以澄清事实。

  最为关键的,是要尽快揭开这“失踪之谜”。

  专家们想起在火箭飞行到47秒时曾经似乎出现过一个奇怪的火球,火球出现后,当时跟踪火箭的XY记录仪出现抖动,记录曲线呈明显起伏状态,火箭的飞行速度也明显加快。可为什么会出现这团火球?这团火球是出自火箭上还是卫星上?它对火箭卫星有没有影响?这对当时坐在大厅里的中外专家们来说同样是个谜。但各个跟踪测量站不断反馈回来的信息又充分证明:火箭飞行全过程正常!因此中国专家们坚信,“长二捆”确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美专家都观察到,在“澳星”的预定轨道上,有“澳星”残余部件及“长二捆”的第二级火箭在飞行。人们开始在火箭47秒飞行的地方进行寻找,结果在一个山坡上有了实际的发现。

  专家们经过科学的判断,揭开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火箭发射后47秒时,托在顶部的卫星发生突然爆炸,将前部整流罩炸开脱落。而在卫星爆炸产生震动、运载重量突然减轻的情况下,“长二捆”火箭自动调整好姿态后仍按原定程序正常飞行,将“澳星”爆炸后的剩余部分送入了预定轨道。

  显然,这既是一场灾难,又是一个奇迹!

  一年多后的1994年8月28日,“长二捆”成功地把“澳星B3”送上太空。法国世界报说:这是一枚令人生畏的火箭。美国的火箭专家认为:它使中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卫星厂家和用户对“长二捆”产生了兴趣。长城公司于1995年分别为亚洲卫星有限公司和美国艾科斯达卫星公司成功地各发射了一颗卫星。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一型号火箭首次采用助推器捆绑分离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运载能力,使日后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成为可能。

  从“黑色 96”到

  连续三年枚枚成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火箭制造业异常繁忙。为适应国际上不同种类卫星发射的需要,必须“量身定做”的各种火箭设计新方案不断出台。

  1993年2月1日,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长征三号”乙型火箭立项研制。这是中国当时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可以把5000公斤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远在36000公里外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中国“长三”系列火箭的研制,引起了世界航天界普遍关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决定用第一枚“长三乙”火箭发射该组织的708卫星。这颗卫星重量在当时是国际上最大的,这也是我们首次跟国际卫星组织合作,意义重大。

  1996年,离春节还有4天的2月15日,中国第一枚“长三乙”火箭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点火了。但几秒钟后,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失控的火箭让现场的专家们意识到一场灾难已经无法避免。

  刚刚起飞的火箭,还没有消耗掉多少燃料。箭体内几乎还是满满当当的推进剂一瞬间全部转化为爆炸的当量,让发射基地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在这次事故中,一位专为火箭设计飞行弹道的高级工程师不幸成为失控火箭的牺牲品。

  与失控火箭一起粉身碎骨的,还有国际卫星组织那颗价值连城的卫星。

  首飞失败,3个月后,专家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火箭上新更换的控制平台失效,使得保证箭体飞行平衡的信号出错。又经过约4个月,提出并基本完成了44项256条改进措施。

  然而,又一次沉重的打击袭来。

  8月18日,西昌基地的一枚“长征三号”火箭带着“中星七号”通信卫星起飞了。但火箭升空后没多久便出了故障,没有飞到预定轨道,就把卫星扔在半道,变成了一个新的太空垃圾。

  几乎连在一起的两次失败,使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信誉丢失殆尽。已订立发射合同的一些国家纷纷撤消合同转而另寻发射伙伴。而国际保险公司拒绝再给中国火箭提供保险服务,等于是堵死了中国的对外发射之路。

  在质量问题不归零、市场份额将归零的压力下,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出台了,一系列苛刻的规章下达了。这是中国航天工业内部的一次大手术,从仓库看门人到火箭总设计师都明白无误地知道了自己的职责,甚至细致到每一根电线和每一颗螺丝钉。

  在中国航天工业内部颁布实施的质量问题归零五条标准,成为航天人必须执行的生死令。有人讲这五条标准是“问题不归零人就归零”。当时真就有人撞在了枪口上。那一年半中,处理了500多人,其中有厂长、所长一级的4个。

  1997年5月12日,一枚“长三甲”火箭再一次竖立在发射架上,这次担负的任务是要把一颗国产“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测控站传来卫星顺利抵达数万公里外预定岗位的消息时,航天人脸上浮现出久违了的笑容。

  虽然这次发射成功了,但整个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两个厂长、所长被撤职。

  1997年8月20日,第二枚“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起飞,把美国劳拉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马步海”卫星顺利送入远离地球数万公里的轨道;两个月后的10月17日,第三枚“长三乙”火箭又把劳拉公司生产的“亚太2R”卫星非常精确地送入了同样的轨道。

  同年9月1日,中方用改进后的“长二丙”一箭发射双星,成功地将两颗铱星模拟星送入预定轨道。3个月后的12月8日,“长二丙改”火箭首次将两颗铱星成功送入太空,并随后连续按计划进行了三次发射,将6颗铱星送入了太空网络中的预定位置。中国航天的“一箭多星”技术,开始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航天工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一切都变得更加稳定,也更加成熟,连续三年取得火箭发射枚枚成功的骄人成绩。而这一切是怎么得来的,其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只有航天人自己知道。RJ129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供稿,10月13日—11月7日央视10套播出,首播时间:2030)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订阅新浪短信关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聚焦第一个飞天中国宇航员!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冲刺辅导热报 还快乐互动学英语本色 考研&MBA冲刺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销魂而忘情的感受
带你步入性爱天堂
非常笑话
热辣精彩的短信笑话 绝对值得一试!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结婚前,女方坦承自己的缺点:我的胸部不大,就象是2个…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