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飞得最高的中国人杨利伟:从东北小镇飞向太空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8日21:18 中国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一个飞得最高的中国人作者:商汉

  2米39,这是中国跳高运动员跃过的最高度;8848米,这是中国登山英雄们攀登的最高度;2万米,这是中国战斗机飞行员们巡礼的最高度……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一位38岁的中国军人杨利伟,飞到了中国人亘古向往却从未抵达的高度。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的双手与心血,数千年炎黄子孙的梦想和追求,托举了一个几十公斤的躯体,飞向苍穹深处那个代表着中国人智慧与灵魂的高度。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航天史的丰碑上,镌刻上中国人到达的新高度,350公里(远地点椭圆轨道距离),一个中国航天人梦圆的数字。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十二亿中国人依然在平静地忙碌,他们或在房中,或走上大街,抬起头,看着湛蓝天空中那个似有似无的白点。那条“神州之舟”里,寄托的是万户遥想,是东方红云,是长征步伐,更是千载祈盼。人们在心底悄悄询问着第一个问题:“嘿,哥们儿,你看得见长城吗?”

  由此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加加林,格林,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国的宇航员,你来我往地奔向太空,登上月球,神话中的飞天梦,在不断地成为现实。然而,能够独立把人送进太空的,只有美苏两个航天大国。这时候的中国载人航天,却依然沉默着。中国人在悄悄地计算着自己所能飞到的最高度。中国人的高度,是要中国人自己来写;中国人的高度,也是要中国人自己来飞;中国人的高度,更是要中国人自己来宣布。1992年前,当中国载人航天的决策在中南海拍板作出的时候,那一夜的星辰,就已经知晓,今天的太空,注定属于中国。

  更由此上溯到中国历史所能记载的最久远回忆,从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从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到明朝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47支火箭为人类首次尝试飞向空中,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而今天中国人的航天事业,更是与共和国的青春一样年轻。

  荷马笔下雅典的胜利,希腊神话中金羊毛的回归,圣经上巴比伦塔连接天地,传说里红海化作通途,人类征服自然的故事里,今天新添了来自东方的一笔。西方的一撇和东方的一捺,完成了太空中大写的“人”字。交相辉映在“神舟”五号中的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在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中,大声地告诉世界,中国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天疆在呼唤,她展颜迎接第一个拥抱她的中国人;天疆更坚信,必有一日,自由将在这里得以伸展,科学将在这里得以挥扬。在一个无边无际的和平疆域里,中国人将和其他民族的同仁一起,舒展地飞翔。正在太空中的各国宇航员们,更是向中国同仁展开笑脸,伸出双手,不久后,他们就会和中国同仁一起,为一个辽阔的事业,探索一种存在的可能,续写真实和壮丽的篇章。

  未来的历史,将要如何写就今天中国的航天大合唱,未来的游吟诗人,将要如何吟唱今天的航天史诗——他从东方走来,却比嫦娥更美丽;他从大漠起飞,却比飞天更绚烂。350公里的轨道,21小时的飞行,中国载人航天,从2003年10月15日开始,必将飞得更高。

  对于5000年的华夏文明而言,21小时仅仅是一瞬间;对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说,350公里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航天梦圆的这一天,将是永恒。

  星辰依旧,苍穹仍邃,今日中国,因为更高,所以更美!

  杨利伟:从东北小镇飞向太空

  作者:赵穆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酒泉。

  历史性的时刻往往是由创造历史的人来书写的,这一时刻,当中国首位航天员从这里奔向太空的时候,他的名字,也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杨利伟,这位38岁的中国太空第一人,在数百公里的太空中,向全世界展露中国人自豪的笑意。

  10月15日清晨5时许,酒泉发射中心还是沉沉夜幕。杨利伟在另外两位航天员候选人的陪伴下,身着中国制造的航天服,来到首次载人航天发射总指挥李继耐将军面前。周围的人们手持鲜花和气球,在为杨利伟壮行。杨利伟向总指挥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在得到李继耐将军的许可之后,杨利伟走向“神舟”五号的发射场,从这里迈出了中国人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9时45分,李继耐将军宣布,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发射成功。而此刻的杨利伟,正在距离地面数百公里的空中,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感觉良好”。

  最后关头得担重任

  据介绍,我国首位航天员的最终人选的排序已于13日晚初步确定。杨利伟以及来自湖北的聂海胜、来自黑龙江的翟志刚分列前三位。其实在这之前,中国的候选航天员已经多次进入模拟的太空舱进行演练,而最后时刻演练的比较多的,主要是救生环节。

  10月14日晚间,在多次测试基础上,三名候选人进行最后测试,以决出上天人选。据介绍,杨、翟、聂等三位候选航天员的能力突出、技术过硬,水准不相上下,但最后的选拔是优中选优,比试的科目不再是技术能力等,而是心理素质。相较而言,入选的三名候选人中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测试表现更佳。知情人透露,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他们三人虽然存在竞争,但他们之间互相协作,关系非常和睦,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14日深夜,三名候选人进行了最后一次测试,中国载人航天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在这关键时刻向全体工作人员发出呼吁:“务请清醒、清醒、再清醒,精心、精心、再精心。”正是在这样的精心准备下,对航天员严格的体格检查和心理测试一直不间断。甚至在发射前一小时,有关部门还对杨利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以确保登天时保持身体和心理的最佳状态人选升空。15日上午6时15分,进入飞船返回舱的杨利伟坐到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这时按计划离火箭升空还有2小时45分钟。起飞前,杨利伟在舱内进行各项准备,完成100多个动作,在地面指挥大厅的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杨利伟身体的各项指标。

  一个“沉着冷静、做事认真”的人

  今年38岁的杨利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3年6月入伍,1988年9月入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中校军衔,正团职,身高1米68,原为空军歼击机飞行员,1992年、199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这些信息描绘出的是中国首位航天员的基本轮廓。熟悉杨利伟的人都说,这是一个“沉着冷静,做事认真”的人,也正是这些性格和能力,让杨利伟最终成为了中国航天员第一人。

  1987年,杨利伟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毕业后,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他参加全军飞行员中的航天员选拔,脱颖而出,成为12名候选人之一。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经过5年多的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这5年多的学习,对于杨利伟来说,从知识上讲,无异于另一次大学本科,而训练的严格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

  “学习远比大学时严得多,而训练强度也比当飞行员时高得多”,杨利伟回忆。

  俄罗斯载人飞行计划负责人索洛维约夫对杨利伟等人的评价是,“中国人训练得非常认真、非常出色”。他将中国航天员概括为:智商高、身体素质好、纪律性强、航天技术知识丰富。

  普通家庭行事低调

  据海外媒体介绍,在中国候选航天员中排名第一的杨利伟,1965年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父亲曾是该县农副产品公司高级经济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其姐姐和弟弟现仍在绥中县工作,家庭状况在当地也算小康水平。杨利伟在母亲同事的介绍下与同县姑娘张玉梅相识相恋,1990年冬天喜结良缘。目前张玉梅是位于北京郊区中国航天城的一名工作人员。两人育有一个8岁的男孩。

  香港凤凰卫视的报道说,杨利伟的父母于发射前十几天来到北京航天城杨利伟的家中,并将家中有关杨利伟的照片带到北京,交给有关部门。目前,只有杨利伟的姐姐与弟弟还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老家,等待杨利伟实现飞天梦的喜讯。

  当时部队规定飞行员结婚后其家属可以马上随军,杨利伟的妻子婚后即随同杨利伟到西安,后又到四川。中国开始进行航天载人飞行试验后,杨利伟通过考试后与全国选拔的另外11名“太空飞人”一起来到北京航天城进行艰苦的训练。其间按规定每四年才能有十多天的时间回老家省亲。不过,杨利伟的父母每年都会到北京小住,与儿孙团聚,杨利伟每逢周末也会结束训练回到家中与亲人相聚,杨利伟的爱人也在航天城里工作,儿子则每天乘坐航天城的班车到市内上学。

  家人知道部队的纪律,从不过问杨在部队上的事情,只知道他平日的工作就是训练,但见过杨利伟身穿航天服的照片。杨利伟入伍后,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到家中,即使回到家中也只是陪父母聊聊天,尽量不上街,减少与外界接触。所以,他与同学很少往来。2001年,杨利伟回到家乡过春节后,姐姐与弟弟再没有见到他。

  杨利伟的姐姐介绍说,弟弟上学时理工科成绩很好,到部队后也一直坚持学习,回到家中探亲时也会玩玩电脑,特别喜好摆弄各种电器。

  辽东小镇养就英雄

  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小城,但提起那里的“锦西炼油化工总厂”、“绥中白梨”和“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则颇具名气,如今“航天人”杨利伟再次使国人关注的目光聚集在绥中县。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令绥中人感到骄傲。绥中县委书记刘向阳告诉媒体,杨利伟是绥中县的骄傲,绥中也为培养出这样优秀的人才而感到自豪。

  1983年,杨利伟从绥中县第二高中毕业后被部队选拔培养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当时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检,挑选一批身体素质较好的进入复检,再到锦州部队医院检查,最后只剩下几名同学再到沈阳一家部队医院进行最后测检后,即确定入选飞行员。

  在80年代,中国刚刚恢复高考,能够成为一名飞行员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绥中第二高中共有2名学生被部队选走,杨利伟与另一名同学一下子成为当地学生中的“名人”。20年过去了,曾教过杨利伟的教师大多已退休,但提起当年选拔飞行员的事情,仍历历在目,可见当时“选飞”的影响。另据杨利伟的姐姐介绍,杨利伟小时候身体很好,很少生病。姐姐说,他们的父母70多岁,但身体一直很硬朗。她说,小时候弟弟就喜爱体育运动,喜欢游泳、滑冰,常在外面玩耍,入伍后田径项目仍名列前茅。

  世界宇航员知多少

  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进入太空宇航员的数量,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太空中绝对的领跑者。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共有400多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飞行,其中一大半来自美国和俄罗斯(包括原苏联)。

  原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的名字,连同他那迷人的微笑,从此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美国也不甘示弱,就在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3周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乘坐水星3号飞船在地球亚轨道飞行了15分钟。受此鼓舞,美国总统肯尼迪20天后下令美国要在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首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透过水星6号飞船的舷窗,拍下了第一批从太空看地球的照片。那是1962年2月,人类于是看到了一个大部分是蓝色的小圆球的照片。

  20世纪60年代,人类在太空留下的第一次还有很多。比如,1963年6月,原苏联宇航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飞船升空,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1965年3月,原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乘坐上升号飞船进行了12分钟的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由于宇航服的膨胀,他险些没能爬回舱内。

  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登月成功。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地降落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上。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并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4位美籍华人宇航员进入太空。他们是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和卢杰。其中,王赣骏祖籍是江苏省盐城市,张福林生于哥斯达黎加,他们后来都赴美并加入美国国籍。焦立中和卢杰都生于美国。这4位美籍华人宇航员都先后进入美国宇航局工作。

  实践证明,无论在陆地上,还是在太空中,女性一点儿也不亚于男性。原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有过3位女宇航员,她们分别是捷列什科娃、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和叶连娜·孔达科娃,而美国女宇航员则多得多。

  太空之路充满艰险。在美国休斯敦的太空飞行中央控制大厅,人们总能看见由7朵玫瑰组成的花束,这是为了缅怀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时牺牲的7名宇航员。今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则带着未酬的壮志殒命于太空。至此,美国和俄罗斯在载人航天活动中遇难宇航员人数已达到了22人。(林小春曲国斌)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订阅新浪短信关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聚焦第一个飞天中国宇航员!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燃烧柔情萦绕
和爱人一起迷醉…
非常笑话
非常笑话乐趣无穷释放压力倍感轻松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八戒泪流满面地归来:前几天爱上一个姑娘,今天却在……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