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在流动中创造财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9日08:14 法制日报 | |
温州人:在流动中创造财富 本报记者 陈东升 东海之滨的温州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0月11日,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在温州市召开,1500余名瓯越儿女的杰出代表,从纽约,从巴黎,从伦敦,从北京,从上海赶回家乡 人们关注温州,更是因为这个城市一直在创造着民营经济的奇迹:在过去的13年里,温州市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5%,而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中国为7%,浙江省为12.4%。这就是说,在过去的13年里,如果说世界经济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那么,中国则向前迈进了两步,浙江向前迈进了四步,温州向前迈进了六步。 温州为什么会赢?探寻温州经济腾飞的奥秘,“流动”是一把金钥匙。 四海为家追财逐利 温州全市700多万人口,遍布于祖国天南海北经商办厂的民营经济大军达16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上82个国家与地区发财创业的华侨也达40多万人。有人说,温州人是鹰,这世界上有小鸟飞不到之处,却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温州人是马,驰骋“商场”,雄姿英发,天涯海角创下了多少轰轰烈烈的经济奇迹。 近代温州人的“流动史”,可上溯至上世纪初,那时,就有不少温州人身挽手艺篮、肩挑货郎担,颠沛流离,甚至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以谋求生存。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挣脱了土地束缚的温州人纷纷外出做手艺、接业务,走南闯北,拾遗补缺,逐渐形成了“百万供销大军闯市场”的滚滚洪流,形成了“千军万马办企业、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的宏伟景象,从小小的纽扣、打火机到低压电器,从走向全国市场到迈向世界市场,温州人和温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小商品、大市场”的奇迹。 温州人好流动,与其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地理位置偏僻,人多地少,“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不到三分地”。在如此差的自然环境里,为求生存与发展,温州人只得背井离乡、四处奔波。 但温州人所以为温州人就在于,虽然被逼流动,但温州人从不掩饰“人类逐利的天性”,一旦摆脱了贫困,就想发家致富发点财,人人都想当老板,一万元要赚,一元钱也要赚,小本领小追求,大本领大追求。 因为追财逐富,温州人的流动与进入城市的方式也很特别,不像其他地方的农民工进城,纯粹替人打工,挣点苦力钱;而是借点高利贷,提着皮包到处“出差”跑业务,或者带着一定的资金、产品,跟着老乡,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自己当个小老板;哪里可发更大的财,又带着一帮亲朋好友成群结队一起去发新的财。 林秋兰就是这样一位不断追逐财富的人。1991年,39岁的她在温州已经营着一家效益挺不错的服装厂。但她一咬牙,居然只身闯荡欧洲。稍有积蓄后,又辗转到西非的贝宁,先靠计算器上的数字与黑人兄弟做买卖,在地摊交易中获得了信誉。打开局面后,又了解到贝宁是非洲重要的通商口岸,货物奇缺,市场潜力巨大。于是,大批温州货在她的一个个越洋电话中被运抵贝宁。10年后的今天,林秋兰终于成了西非商贾中的“大姐大”。 在温州,这样的故事有成千上万个。在一般温州人看来,没有什么比呆在家里种地做“碗底虫”更没出息、更可耻;没有什么比出门跑码头做生意赚钱更自然、更光荣。如此说来,把温州人比做是“中国的犹太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与犹太人一样,温州人也是“逐利而居”的“游牧部落”。在逐利天性的驱使下,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在流动中,温州人创造了令人炫目的财富。据粗略统计,现在分布在国内的温州人,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资产值在500万元、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家达1.6万人。 敢为人先进退有度 四十多岁的叶子建是温州远洋眼镜公司的董事长,从1999年开始,他开国内眼镜行业之先河,先后在美国、巴西等国家创办了3家海外眼镜公司,国内外遥相呼应,使国内公司的销售额一下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叶子建说,他每到一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上一笔费用,找一家律师事务所,向律师咨询该国对境外投资者的有关法律规定。他强调说,各国不同的法律制度规定,直接决定着到海外投资的盈亏。所以出国办公司,了解当地法律、遵守当地法律最重要。 叶子建的行事方式可谓新一代温州商人的一个缩影。二十多年来,温州人凭着天然的市场敏感,闯荡国内外,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从承接业务、承包柜台、到创办市场、兼并工厂,创下了几十项全国第一。“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已成为温州人的精神特质;但二十多年来,流动过程中所接受的现代城市与工业文明的熏陶,也大大增加了温州人的阅历,在个人责任感、自我依赖、风险意识、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到提高的同时,流动中的温州人也逐步养成了现代工业和城市文明所需要的秩序感、理性原则和法制观念。“敢冒知进退、低调而实在”又成为流动中温州人精神特质的另一面。 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有10余万温州商人在此投资经商,涉及的行业牵涉到服装、皮衣、箱包、布匹、面料、电压电器等几十个行业。2002年底,河北省政府曾组织专家团对石家庄的市场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交易额最大的是温州客商:300多亿元的商业交易额,温州客商的占了200多个亿;贡献最大的是温州商人:年缴纳税款20多亿元,安排当地下岗职工再就业20多万人;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温州人:市场里发生的斗殴、偷漏税、凶杀等治安刑事案件,基本上与温州人没关系。商人王汉达说,我们出门在外做小商品生意,每分钱都来得不容易。辛苦挣钱宽心花,所以得时刻检查自己,不偷税漏税,也不招惹是非。 流动往往意味着自由、放纵、孤单与约束的缺失。为增强在外温州人的归属感与约束感,各地温州商会应运而生。昆明温州商会成立于1995年,是成立最早的温州商会组织。会长张国光说,温州商人在云南省昆明市达12万之众,商会主要是提高服务,在维护会员合法利益、协调与政府管理部门关系、为会员排忧解难、聘请法律顾问等方面为会员提供周到的服务;但也有监督功能,在会员自我约束、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监督。在商会的保护、鼓励与监督下,在昆明的温州人发展经济风风火火,成为当地商界的主力军,在社会上又普遍享有较好的口碑。 继昆明商会之后,温州在全国各地的商会已发展到六十多个,一些商会的会长、副会长被选举为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还获得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与这些商会有着广泛业务接触的浙江浙南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庆春说,全国各地温州商会主要承担行业自律、维权、组展、服务、协调、管理等六大方面的任务。商会组织的出现与壮大,使流动着的温州商人在商会的监督与自律下,走上了有序而健康的发展道路。这也是温州人在全国各地为何发展快而阻力少、富豪多而出问题少的原因之一。 动静结合共求发展 据各地温州商会的不完全统计与抽样调查,目前在外流动的2万余个温州籍民营企业家、37万户温州籍工商经营户中,从事商业流通的占了86%;年销售收入1400多亿中,销售温州产品的占了大约900亿左右。数据反映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在外流动温州人所构筑的销售网络是温州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对温州产品争夺国内外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温州的时装很有名,服装业内素有“穿在温州”之说。但人们未必知道,温州与世界时装之都巴黎时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众多旅法华侨及时提供信息,巴黎刚问世的新款式,不到三天,温州的市场就能出现同样的款式。如此你来我去,现在,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温州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年产值高达230多个亿。“庄吉”、“夏蒙”、“报喜鸟”等一批著名服装品牌还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 乐清市柳市镇,每年春节都要举办“电器文化节”,数以万计回乡过年的电器经销商与包括正泰、德力西在内的电器生产厂家在实地考察与面对面交流之后,签订了一份份经销合同。有人说,正是这些经销商不断带来了市场上的最新动态和发生在各地的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里外照应,小小一个柳市镇才会崛起40多家低压电器生产集团,才会获得“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桂冠。 就这样,动静结合,共求发展。在流动中,温州人捕捉商机;在流动中,温州人创造财富;在流动中,流动着的温州商人与家乡日趋强大的制造业同仁遥相呼应,推动温州经济超常规、高速度发展,推动温州制造的轻工业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