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评:尊重见于点滴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9日16:04 新浪观察 | |
作者:陆杰 10月15日,昔日足球名宿、首届国门75岁的徐福生老人骑自行车上街,由于道路拥挤与富康车发生刮蹭,双方发生争执。扭打中,徐福生老人突然倒地意外死亡。正值“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举国欢庆之际,国内足坛嚄唶宿将却星殒一旦,震 这场事故本来是不该发生的悲剧:拥堵的街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凡存有尊重用他人之心,在发生磕碰的时候相视一笑也就罢了——毕竟往日无冤、今日无仇的,谁都没有动机故意去碰撞对方。可正是因为不尊重,所以不宽容;因为不宽容,所以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起口角;由口角演变成殴斗,最终导致徐福生老人横尸街头,那个富康的驾驶者也身陷囹圄,落得两败俱伤。 虽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把“尊重的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划规为生理、安全、社交需求之上的高级需求,但是尊重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你给路边一个食不果腹的乞丐一个友好的微笑他也会觉得温暖。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要满足自己尊重的需求就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该是应该落实到点滴中的行动——用尊重他人来化解人际冲突,更要用这个原则来消灭潜在的人际冲突。 也许平素我们太沉溺于“沉默的大多数”的集体优势,对自己身边不尊重他人的事情视而不见、见惯不怪、怪而不愠,却在麻木中点滴地积累着仇恨的种子。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乘坐电梯时,半路电梯停住了,跑过来一个天真烂漫的女生,一只脚踏在电梯里做誓与电梯共存亡科,同时探着身子对正远在天边磨蹭着的同伴高喊“电梯来了!”然后那边的同伴高喊着“拦住电梯!等我涂上防晒霜……”——为了等一个相识之人阻住电梯,却浪费满电梯人的时间,浑然不知尊重他人为何物。再如在大街上撒网式漫步者,三五个人把路给铺满了,是不是会妨碍别人走路那可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类似这样的问题随便就能列出一大堆,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社会公德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不尊重他人、漠视其他人正当权益的外在表现。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当然也就可以不尊重你,而且这种不尊重会呈螺旋式恶性循环状态,最终的结果是由不尊重而产生怨恨、由怨恨衍生仇恨,所以能够为街头刮蹭这样的小事发生口角、进而拔拳相向——正如司马迁所说的“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 《晋书•段灼列传》中说:“人心苟和,虽三里之城,五里之郭,不可攻也;人心不和,虽金城汤池,不能守也。”不尊重他人的积累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怨恨甚至仇恨,人心的“和”又从何谈起?人心不和,国家振兴岂不成了枉谈?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他人不仅仅是个体的意识问题,它是一个民族的态度问题。 一个民族如果真演变到人人相仇的地步,那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