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五大渔场疯长“水母” 专家称生物链出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0日02:28 新闻晨报 | |
每逢东海“伏休”结束,黄老伯总要去码头边买些刚上岸的海鲜尝尝。这几天他惊讶地发现,码头边的货色少了,价钱也比去年贵得多。渔业专家称,今年东海五大渔场中有一种“邪恶”的水母———“腐蛰”在泛滥,使渔船作业严重受碍,捕捞量锐减40~60%。受其影响,近期“游”上市民餐桌的带鱼、小黄鱼数量锐减。渔民们吁请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帮助清除这种“邪水母”。 一网九成是“腐蛰” 自9月下旬至今,上海天天有底拖网及帆张网渔船靠码头卸货,但数量很少且品种单一,渔船卸下的带鱼、小黄鱼都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冰鲜带鱼只有条重2-4两的。同时,9月下旬上海市场野生海鲜价同比涨了约五成。 记者昨天闻讯赶到浦东恒大码头,看到靠岸渔船只有4艘。浙镇渔11002号船员正在装卸冰鱼的碎冰,大副刘祥水忧心忡忡地说,去年东海海域曾有“赤潮”肆虐,对捕捞作业影响还不算大,往往一船能捕鱼1300箱以上,每箱30多斤,就是近4万斤。如今一网上船九成是“腐蛰”和“刀偶”,出海一个来回捕捞700箱,损失1.9万斤。只能靠岸补充好食品、淡水,快点再出海。 浙嵊7825号船长沈国定说,浮在海面上的“腐蛰”、“刀偶”有的透明,有的发红,体积小的像帽子,大的像大伞,多得不得了。他还把记者带到驾驶室,指着东海渔船作业图说,长江口、江外、舟山、大沙、沙外等五大捕捞海域到处都有。 浦西江浦路码头停靠的渔船大大小小有10多艘,大多来自浙江嵊泗。渔民们听说记者来了,都围上来说“腐蛰”、“刀偶”危害大。一位年轻的船员说,这东西毒性大,人被毒水喷到,身上就红肿起块。假使眼睛被溅到,用淡水冲后还要疼几天。只能戴上手套,用铁耙钩牢抛回海中。一耙溅开一泡毒水,要很小心。为了处理这东西,捉鱼的功夫全被耽误了。 清场亟需“特攻队” 舟山水产城是华东规模最大的水产集散市场,市场负责人虞英祥告诉记者,“腐蛰”离海水不久,就会发黑、发臭、腐败。而“刀偶”这东西是舟山方言叫法,普通话读音应该是“当牛”,至今没有人研究过,也从来不进市场交易。 上海某码头一位海鲜过磅员则说,“刀偶”用明矾矾过、盐渍,是可以吃的。不过普通海蜇皮售价每斤约20元,盐渍“刀偶”只卖到8元上下,上海小摊贩兜售的廉价海蜇实际上就是“刀偶”。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组一位成员说,我国沿海海蜇种类很多,学名都叫水母。海蜇营养丰富,加工产品伞部一般称为海蜇皮,腕部为海蜇头。各种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确都含有毒液,由于人们个体的敏感性差异,故在海蜇蜇伤后轻者仅有过敏反应。“腐蛰”、“刀偶”蜇伤渔民的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制订和推广防治措施。 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陈蓝荪教授提出,今年东海部分海域“腐蛰”、“刀偶”疯长、导致“伏休”后带鱼、小黄鱼、梅子鱼减产的现象,值得有关部门研究。我国已初步建成“赤潮”预警系统,对在渔场泛滥成灾的“腐蛰”、“刀偶”不但要预警,还需要在大规模捕鱼作业开始前及时清除。 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一位行家认为,东海海域“腐蛰”泛滥,说明海域生物链已出现问题。原因可能是前几年捕捞过度,也可能是海洋环境受到污染。渔政、渔检、科研、环保等相关部门将通力协作,改善渔民作业环境。 晨报记者殷正明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