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FDI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0日09:21 解放日报 | |
有关FDI的话题最近很热。继去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后,今年形势依然不错,1至8月,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6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4%;上海前三季度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是89.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实际到位金额45.21亿美元,增长38.2%。统计显示,到2000年底,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国工业产值的近四分之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已接近50%。 尽管直接投资的工业化战略确实有可能刺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但笔者认为,随着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单位投资的生产效率有可能降低,FDI的发展将会跨入“瓶颈”空间,必须高度警惕。如果国内企业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外企一起完成结构性转换,而本国的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又不能支撑这样的转换———前者可以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确立来完成,后者需要通过健全和强化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来支撑,那么外国企业就会寻找新的盈利空间———要么转移国家,要么改变“投资”方式,将生产资金转入这些发展中国家比较脆弱的市场,如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以获取暴利来弥补自己本业生产投资所造成的收益损失。而这些投资是不能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相反会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 当然,就目前而言,外国企业在我国的盈利空间相对还很大。根据世界经济的走势也能乐观地判断,直接投资近期还会源源不断来到中国。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依存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不具备的话,FDI的负面影响迟早会显现出来。 笔者以为,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首先是健全金融体系。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明确的,只有当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比较完善时,国内经济才明显可以从FDI中获得更多的长期利益。 其次,建立外企的引入和本国产业的平衡发展战略和地区平衡发展的战略,增强我国经济抗外部风险能力。要确保这个战略有效的实施,不是靠行政的指导,不是靠引入外资项目的规模攀比,更不是靠谁能拿出更加优惠的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而是要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利用外企和国内企业的比较优势来完善我国产业和地区结构的合理调整。 第三,要建立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比如,当外国企业的市场转向国内时,我国的汇率政策应该抓住时机做好相应的调整,因为随着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汇率的固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互相冲突的。近来,通过直接投资(房地产投资)进来的一部分“热钱”,正是看到了这种无风险套利的可能性。所以,想克服FDI模式对经济增长有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切不能现在为自己已经成为FDI的泱泱大国而沾沾自喜,而是应该抓住今天的时机全面完善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行机制,这才是最明智的直接投资战略。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立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