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都规划向东向南发展 放射经脉上世纪末已打通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1日05:1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新成都之梦·概述篇
  [向东向南·地理]

  自然环境:注定成都向东向南

  “发展轴”问题,维系着成都发展的起点和归宿。

  据载,上古时期的成都是一片内海,水网密布、水道纵横、水患不断。古蜀开明帝鳖灵引岷入沱,变泽国为平原,为成都人谋取了一片生存空间;2300多年前,蜀王开明迁都到此,“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名号沿用至今。

  作为一座2300岁的著名古城,成都城址自古不徙,“成都”之名千载不变,勘称世界城市史上的一大奇迹。

  打开成都地图我们就可以发现,“成都平原”其实并不平坦,而是一个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冲积平原。正是都江堰灌区,让成都逐渐向东向南不断发育。

  成都这一自然地理特征也注定了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不断向东向南“自然生长”的命运。

  [向东向南·论证]

  持续发展:向东向南顺理成章

  实际上,成都“向东向南”发展的思路很早就已开始酝酿并逐渐成熟。

  成都市规划局原总工办的一位专家说,在长达10多年的科学论证中,成都有关各方普遍认为,向东向南发展的理由是充分的。专家认为,成都市地下水位每年下降50厘米,已沦为全国缺水城市之一,同时成都又是静风频率极高的地区,而日照时数也相对较少,因此城市产生的大气污染不易排除,目前成都的大气污染已经超标,如果成都一味向城市西面北面发展,必将对现有水厂取水、府南河工程带来危害,使生态遭受严重破坏。

  1982年,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成都幸存的成片历史文化遗存大都集中于西北,为使这些珍稀遗产不再因城市的扩张而遭破坏,严格控制成都向西向北发展也顺理成章。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类活动对大自然影响最为深远……人类在陶醉于对大自然的一个个暂时的胜利的时候,“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现在,全球都在强调着一个主题:可持续发展,也正是根据这一要求,让成都选择了向东向南发展。

  [向东向南·借鉴]

  深刻反思:“五大花园”仓促上马

  成都在其成长过程中是走过弯路的。我们不能不提及成都的一个“心病”: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五大花园”。

  居住在这里的人现在回想起来不无感慨。1993年入住五大花园某花园的李成先生说,如今,住在这里的人子女上学难,买菜难,用水难,用电难……开门7事成了“开门7难”。他说,当初五大花园开发热让人来不及挑剔小区的配套设施,许多刚刚修建好的楼盘就被一抢而光,于是原本用来搞公建或配套建设的地皮被占用来开发成一幢幢密密麻麻的商住楼、商品房,等大家反应过来时,酿成的许多苦果已无法改变。

  成都市副市长孙平在谈到五大花园时非常痛心。他说,由于当初规划滞后,五大花园已成为成都居住和生活困难的典型。现在政府不得不重新规划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学校、医院、超市、商场、运动场、农贸市场等。“当初建设五大花园的收益加起来不会超过5000万元,但是现在如果要把它改造成为中心城的标准至少要投入5亿元以上。”

  历史让成都人明白了一条真理:一座城市的“生长”决不能人为“拔苗助长”,必须科学规划,任何盲动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向东向南·规模]

  新的都市:面积将四倍于纽约

  2003年9月4日,一个令成都人兴奋不已的消息传出:经国家建设部同意,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2002—2020)工作正式启动。成都将在1999年国务院批复的总规划基础上,将以前的多个规划层次纳入一个更大的规划层次,其中包括目前外环路以内的近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在内,总面积为3681

  平方公里区域都将成为新的都市区。

  一个未来的特大型城市的轮廓已清晰可见:届时,成都都市区内的人口规模将达到800万人,仅都市区的面积就将近美国纽约的4倍,比日本的东京也大了约1500平方公里!

  届时,目前的中心城区与新都、青白江、龙泉、双流(华阳、东升)、温江、郫县等区域,基本上要成长为“一主七卫”的大成都都市区格局;“中心城”的概念将淡化,中心城以外的广大区域都将成为崭新的都市区。

  现有的资料显示,未来“大成都”的城市布局将由单中心圈层式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城市结构由单一的特大城市向城乡一体化都市圈转变。新成都的城市圈,将由“摊大饼”(从一个中心向外扩张)式的扩张,变成按“发展轴”向东向南发展,同时通过路网的建设,打造成都半小时都市圈、一小时城市圈和3小时城市群。

  [向东向南·运作]

  放射经脉:上世纪末已经打通

  事实上,成都向东向南发展的动作也一直在步步实施:上世纪90年代,成都市陆续开工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和五路一桥工程等就已经打通了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经脉。此后陆续规划建设的龙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位于城南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是吹响了向东向南进军的号角。

  1999年6月22日,国务院在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要优化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第一次正式确定了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方向。从此,成都开始大踏步向东向南挺进!

  1999年新一轮的城市规划更加明确地提出:必须调整城市现有结构和形态。城市重点向东、向南发展,将促进成都向组团形、带形城市形态过渡,把单中心城市结构变为多中心结构。

  2003年9月30日,成都市长葛红林在介绍城市新区建设规划时透露,就在当月,市政府通过了《关于我市近期重大城建项目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了成都向东、向南发展的决策,并组建了成都兴南投资公司、兴东投资公司作为新区起步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主体,负责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开发新区。在未来5年内,两大新区起步区总投资将达139亿左右,5年内基本成为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社会、生态平衡发展的现代化新区。

  [向东向南·未来]

  N个好处:成都市民享用不尽

  我们发现,“新成都梦想”,运载着一个令人眩目的多赢方案———

  首先,它将为早已不堪重负的“心脏”减压———中心城区密不透风的人流、物流、交通流必定随着城市政务中心的外迁而大大缓解,加之随着城市核心区新方案的实施,今后的成都老城,将找回交通顺畅、人口密度适中、商业发达、文化厚重的“本色”。

  其次,不仅目前尚未开发的城东、城南新区的大片土地会迅速升值,而且这种增值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变化:成都周边数以百万计的农村人口将通过城市化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三农问题”有了一个绝佳的解决之道。

  第三,从老城迁往新区的企业,将获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加优秀的生存环境。

  第四,工业从老城“淡出”后,现在的中心城区域将腾出更大的空间从事商、金融、贸易、会展、物流等第三产业,成都的“市场蛋糕”和成都人的就业、创业机会将呈几何数级般迅速做大。

  第五,城市大腾挪的结果,势必带动成都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的进一步优化。已开建的城北10平方公里的北郊风景区、城东10多平方公里的十陵风景区已经启动,加之府南河、沙河、三环路等城市带上的“翡翠项链”,在不久的将来,成都将成一个真正的花园城市。

  古成都曾写下“扬一益二”的辉煌;杜甫当年在万里桥畔吟出的“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就是古成都繁华的真实写照。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成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663.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239元,是名副其实的西部第一。

  成都曾经辉煌,更有足够的理由续写辉煌。现在,成都人再次上路,这一次,他们将建设一个全新的“魅力之都”。

  如果把全球500强企业选择来华的投资地视为国际社会的“投票测验”的话,我们就会高度关注前不久发生在成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执全球IT业牛耳的英特尔公司在经过不厌其烦的考察后,最终选中了成都作为其在华的建厂城市。我们有理由相信,“英特尔”的选择是有足够理由的——它对成都的信心,可以代表很多人对成都的信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巨库:京城旺铺10月18日全面开盘
上海治近视价格创新低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星色娱乐随心点,华纳巨星逐个看!订娱乐新闻送华纳群星演唱会票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燃烧柔情萦绕
和爱人一起迷醉…
非常笑话
非常笑话乐趣无穷释放压力倍感轻松
图片
铃声
·[范玮琪] 那些花儿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泰宁站隆重开通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发传真?你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分类特惠广告抢购
到国外去上学(豫)
企业“零”成本推广
黄冈中学诚征代理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八戒泪流满面地归来:前几天爱上一个姑娘,今天却在……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