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小水酿大灾 水利专家建议改建三门峡水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1日06:31 华商网-华商报 | |
本报咸阳讯(记者 叶润)针对本报连续报道的“渭河成悬河,祸起三门峡”这一话题,我省著名泥沙专家、省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夏迈定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渭河小水酿大灾的症结在于泥沙的淤积,不应忽视对泾河泥沙的控制;此外,三门峡水库除了降低潼关高程外,还应扩大泄洪能力,三门峡水库第三次改建势在必行。 控制泾河泥沙修建东庄水库 在谈到渭河下游治理措施时,夏迈定说,渭河沙害主要来自泾河,控制泾河泥沙是解决渭河下游泥沙灾害的重要方面。 泾河的年径流量仅占渭河(华县站)的19.6%,黄河(三门峡站)的4%,而年输沙量却占渭河(华县站)的75%。控制泾河的泥沙,对于渭河、黄河的防汛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把泾河的东庄灰岩坝址改建成东庄水库,并建成高坝大库,可拦截泥沙8—10亿立方米,引洪淤地和灌溉用沙25亿立方米。约在20年左右时间内,可为下游减沙35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小浪底水库死库容的一半,效益显著。 修建东庄水库是延长小浪底水库寿命的治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东庄水库强大的调水调沙能力,利用人工洪峰对渭河和黄河潼关段河床淤积的泥沙进行冲刷,使渭河恢复为地下河,是彻底改变渭河下游防洪形势的希望所在。所以,东庄水库的开发目标必须是以减灾为主,灌溉兴利为辅,这对根治关中东部水害意义巨大。 应让三门峡水库全年敞泄运用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综合利用工程,自1960年9月蓄水以来,由于水库严重淤积,于1964年—1967年先后两次对枢纽工程进行改建。1974年起,三门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技术处理泥沙淤积。夏迈定说,三门峡水库非汛期时段高水位蓄水造成了渭河下游泥沙淤积。虽两次改建,但渭河下游淤积问题一直未得到改善。由于水库实际泄流能力偏低,削峰能力有限,即使水库不蓄水敞泄,一般情况下潼关—古夺段仍处于壅水状态,不利于潼关高程的降低。所以,在降低潼关高程的同时,应让三门峡水库全年敞泄运用,并进行第三次改建,扩大其泄洪能力。 小浪底的建成“解放”了三门峡水库 夏迈定认为,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三门峡水库得到彻底“解放”,原有的防凌、防洪等任务可由小浪底水库承担。因此,三门峡水库只有通过第三次改建,并全年敞泄运用,才有可能使潼关高程降下来,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改善渭河下游淤积状况。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是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尽管通过一些措施可减轻泥沙淤积,但要恢复到建站前的水平是不可能的。目前,还应在潼关上下河段修建河道整治工程及采取必要的机械措施,控制黄河干流西侧,提高潼关以下河道输沙能力,以利潼关高程的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