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街头乞讨者骗局:记者暗访九江市街头乞讨者10余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1日07:03 江南都市报 | |
走在浔阳街头,记者经常会看到形形色色乞讨者的身影。他们一般呆在人群集中的繁华街头或人行道上,在乞讨者中,有背着书包的十六七岁的“学生”,有身体残疾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有抱着小孩的妇女,还有衣着破烂的老头老太太……然而,这些乞讨者是不是因为贫困就真的沦落到了乞讨这一步呢?他们到底是乞还是骗?记者在10来天里对这些街头乞讨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暗访,揭开了街头乞讨者的骗局。 乞讨“学生”拒绝帮助 10月9日,记者在九江市文化宫门前和浔阳路商业街及大中路步行街,先后发现3名背着书包的“学生”跪在地上乞讨。他们面前都摆着一张写满不幸遭遇、寻找爱心的“求助信”。记者仔细比较发现三名“学生”写在纸上的遭遇几乎相似,一名“学生”求助的内容大意为:父亲患上白血病后,母亲操劳也一病不起。因交不起学费,只得上街乞讨等等。另两名“学生”的求助内容则是父亲身患绝症,母亲患重病。 记者掏出5元钱给一名跪地乞讨的女“学生”后,便仔细询问她的情况。女“学生”告诉记者她是安徽人,刚来九江三天,白天上街乞讨,晚上就到火车站候车室睡觉,并显得很伤心的样子告诉记者其家庭遭遇情况。当记者询问她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出来乞讨学校是不是知道时,她却支吾答不上来。最后,记者亮明身份,说如果读书真的有困难,记者可以为她寻求社会资助,这名“学生”竟连连摆手,显得十分惊慌地收起“求助信”和钱拔腿就走。 小乞丐互揭“内幕” 日前,记者途经浔阳东路时,发现人行道上有两名腿部伤残的未成年孩子坐在底部嵌有小轮子的木板上乞讨。记者当即停下车,站在隔离带外叫他们停一下,两名小乞丐竟惊慌地撑着木板飞快地向前滑行。当记者追上一名伤残小乞丐时,他神情有些紧张地对记者说:“我有残疾证,你看。”记者询问他和那名小乞丐是不是认识,他有些戒备地看看记者后,摇着头说:“不,我不认识他。他的腿上包着纱布,其实他的腿是好的。” 随后,记者骑车很快追上了另外那名小乞丐,发现瘦瘦小小的他却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两只脚都缠满了纱布。小乞丐似乎知道自己“露馅”了,低着头告诉记者:是带他出来的大叔帮他缠的,家里穷,没饭吃,父母便让他跟大叔出来“挣钱”。随后又指着后面的小乞丐说:“他和我是同村的,就是因为腿残,讨了不少钱,现在他家都盖新房了,可他还是出来讨。” 记者问他晚上住哪,九江有无亲戚,小乞丐告诉记者:每天早晨8点左右,由大叔将他包扎好后送到街上,到了傍晚,大叔又把他接回去。住的地方几乎天天都换。小乞丐还告诉记者,因怕警察抓了将他们送到救助站,他们在一个城市一般呆上几天就走,“收入”好的时候,约有四五十元,但在九江不行,一天还不到20元。 乞讨老汉不知家住何方 国庆期间,记者在九江大中路步行街逛街时,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头手里端着一只破瓷碗,使劲地抖着破瓷碗里的硬币,凑到记者跟前乞讨。给了老头一元硬币后,记者询问起老汉的家庭情况,老汉表情木然地一声不吭。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老汉显得很不耐烦地告诉记者:儿子出车祸残废了,媳妇嫁人了。记者问他是哪里人,家住哪里,是否想回家看看,老汉竟告诉记者说,出门的时间久了,也不记得家在哪里。 相关镜头:乞讨者不愿进救助站 10月18日,记者在九江市救助管理站采访时,一位姓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真正到救助站来求助的乞讨人员极少,即使有乞讨人员,也基本上是由公安机关护送过来的,公安人员前脚走,他们后脚就吵着要出去。据九江市110民警介绍:目前,街头绝大部分乞讨者都是以乞讨作为一种致富的手段,因此,他们根本不愿意到救助站去接受救助。 不想被欺骗———市民眼中的乞讨者 九江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一个朋友逛商场,一个拄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的老头将一个破瓷碗伸向他乞讨,出于同情,他和朋友分别给了一元硬币。中午到一家快餐城吃饭时,王先生和朋友意外地遇到了乞讨老汉。当乞讨老汉吃饭喝酒完毕,王先生惊讶地发现,上午还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老汉,此时却是健步如飞地离开快餐城。 一位姓陈的女士说,那些背着书包装扮成学生模样乞讨的青少年,有时在街头逛一圈下来,能发现三四个。她觉得,市民们越是慷慨地施舍,越是会助长社会上的乞讨行为。使得一些本来有劳动能力的人也不择手段加入“丐帮”行列,骗取人们的同情心。如果乞讨没有市场的话,相信街头的乞讨者会越来越少。 记者在浔阳街头采访调查中发现,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市民对跪在街头的形形色色的行乞者表示不相信。百分之三十的市民会掏出零钱向乞讨人施舍。记者问他们对乞讨者是不是很同情时,市民们表示:同情是同情,但也怕自己的同情心受骗,因此,对街头乞讨者出手一般不会很大方,最多施舍一元,大多数时候都是几毛钱。而且,一般是身上有零钱的时候才施舍,没零钱的时候不会刻意找零钱。 (江南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