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一私立学校非法招生 教育部门竟没法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06:05 新华网 | |
一所由区教育局批准设立的私立小学,非法招收初、高中学生,导致已经入学一年多的高中生竟无学籍。从2002年8月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所学校已招收了两届初、高中学生,而当地教育部门竟一直没有进行处理。日前,记者来到河北省沧州市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采访。 学生:不知道学校没有招生资格 在沧州市,记者辗转找到了清华私立学校原高二学生郭鹏。因为没有学籍,转学又遇到困难,郭鹏现在在家里帮父母卖烧饼。2002年8月,初中毕业的郭鹏进入沧州市清华私立学校高一年级学习,入学不久他就得知他和他的同学都没有学籍,学校承诺入学一年后学生就有学籍了,可是一年后的现在,郭仍然没有学籍。郭家几次找学校和教育局,结果仅仅退回来不到一半的学费。秦晶是郭的同班同学,在郭父的联系下,记者与秦晶的父亲通了电话。秦父告诉记者,得知孩子没有学籍,自己真是急得不行,却没有办法,后来只好想法转学了,原来交的学费也没有退。 据了解,与郭同年进入清华私立学校的高一学生共有150人左右,由于没有学籍,一年来退学、转学的学生接连不断,原本高一的3个班到第一学年结束时已不足一个班了。学生和家长都反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学校的中学部竟然没有得到教育部门批准。 学校:教育局同意,只是文件没下来 记者在市区内找到了清华私立学校,漂亮的大楼的外墙上赫然有“清华私立学校小学部中学部”的招牌。可是,门卫告诉记者“学校已经搬迁到欣怡大厦了”。当记者找到新校址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时多,教室的灯还亮着。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询问学校是否还招生,一位自称是刘校长的人说“学校还在招生”并给了记者一张收费价目表。谈话中,刘校长还告诉记者,“我们是一个一体化的学校。学校第二天就要更名了,新名字是市教育局的黄局长给起的。” 第二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清华私立学校,发现学校牌子上的“清华”二字已经被写有“鸿名”的红纸盖住了。在校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现在学校的负责人周建华。他承认原来的高中生没有学籍,但是现在办好了,挂靠在“秀林中学”。他解释说,他们已经于9月15日为所有在校的高中学生办理了学籍,已经转学的只要拿来照片他们也为其办理学籍。当谈到招生资格问题时,周说,原来没批,是因为没有操场,现在新校址有了操场,教育局已经答应批了,只是文件还没有正式下来,应该不会太久了。谈到转学、退学学生学费问题,他说:“基本上是全退了,都达到了很满意!” 教育局:我们没有批,所以我们没法管 一所并没有招收初、高中学生资格的学校却已经招收了两届初、高中学生,那么当地的教育部门为何不管呢?1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沧州市教育局。一位姓黄的副局长接待了记者。黄副局长告诉记者,一年前区教育局批准了私立清华学校招小学生的资格,但由于学校没有操场,没有批准其招收初、高中学生的资格。教育局开始不知道他们在招初、高中学生,知道了以后就禁止他们招生,但是他们已经招完了。教育局又要学校把招来的学生退回,当时学校的负责人高峰称,收上来的费用已经买了电脑等设备,没有钱退给学生了。黄副局长说:“教育局怕学生家长出来闹事,以‘稳定第一’的原则研究出一个解决方案,即让清华私立学校的学生把学籍跨到同样是民办学校的秀林中学,可是,学校一直就没办。” 学校没有按教育局研究的方案办,导致了高中部所有学生没有学籍。今年秋季这所仍然没有得到批准的学校继续招生,教育局对此为何一直不进行处理呢?黄副局长回答:“如果这个学校是我们正式批下来的,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可是我们没有批啊!”言外之意,学校没有得到批准,教育局就无权管理。可是清华私立学校的小学部已经得到了批准,那么这所学校是不是就应该属于教育局管理呢?另外,没有招初、高中生资格的清华私立学校非法招生,教育局难道“无权”管理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位同志听完记者的叙述后明确表示,这种情况应该由当地的教育部门进行管理。 对于转学、退学的学生,学费如何处理?黄副局长肯定地说:“高中部的学生只要转走,学校就全额退款,而且都退了。”当记者提出还有家长没有拿到退款或只拿到一部分钱时,这位黄副局长一口咬定“不可能”。 在采访中,教育局的同志不止一次说到“这个学校的学生本来学习就不怎么样”的话,言语中对这所学校的学生充满了不屑,这样的态度让记者感到悲哀。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其学习成绩如何,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门的同志不应该因为这部分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一般就对他们这样漠然。 清华私立学校(现已更名为“鸿名”)非法招生固然有很大的过错,但是,作为主管部门的沧州市教育局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一开始教育局就知道这所学校非法招生,然而,一年的时间里这个问题竟然没有得到解决,教育局和清华私立学校将问题一拖再拖,最后拖的都是孩子们的时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在全社会都在关心教育之时,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局却以这样一个态度处理此事,实在让人不可思议。(记者/王苏伊见习记者/杨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