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日围绕俄石油管道之争:别为石油伤中俄友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09:07 环球时报 | |
顾清 眼下,中日两国围绕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走向的竞争日趋激烈。众所周知,中俄石油管道合作项目一直进展顺利,原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不料去年12月俄《消息报》突然爆出惊人消息:普京总统在11月下旬召开的联邦安全会议上,决定停止从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的石油管道(即安大线)的建设,而将管道的终点改建在俄远东地区的纳霍德卡(即安纳线) 日本人垂涎俄西伯利亚石油资源由来已久,伊拉克危机再次敲响了日本能源安全的警钟。为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稳定化的目的,日本人连起码的商业准则也不顾了,决定从中国人口中夺食。去年下半年,日本高官频繁秘密访俄,使尽浑身解数,游说俄当局和远东地方领导人,表示愿意斥巨资与俄开展能源合作。今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俄,一再劝说普京总统修建能为日本供应石油的安纳线。 本月13日,日本一官员透露,日本政府已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价值70亿美元的资助计划,旨在说服俄罗斯放弃安大线,转而修建安纳线。看来,日本已摆开决战架式,要和中国一决高下。更有专家认为,日本此举绝非只是为了石油,还有离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遏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等多重目的。 俄罗斯有句谚语:友谊归友谊,公务归公务。没错,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对外经贸活动中会只讲友谊,而不讲经济效益。俄罗斯某些人认为,两个买主总比一个买主好:“如果将东西伯利亚的所有原油都输往中国,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只能依赖一个消费者。在只有一个消费者的市场关系中,条件不是由供应者,而是由消费者确定的。”但实际上,这些人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石油市场将成为卖方市场。中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一旦安大线修通,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就找到了一个稳定市场。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中国绝不会舍近求远,转而购买其它地区的石油。此外,安大线修通后,俄罗斯就多了一个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注:50年代末苏联“老大哥”用石油卡中国人脖子的事,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需要指出的是,在东西伯利亚石油储量尚未探明的情况下,仅凭西西伯利亚的石油是无法向安大线和安纳线同时供油的,俄罗斯必须在中日之间作出选择。中国人至今都不明白,既然中俄已解决了边界问题,两国已成为战略协作伙伴,为什么俄罗斯还犹豫不决,非要铺设在技术上还不成熟的安纳线呢? 最近,俄一些学者提出了“政治要让位于经济”的观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副所长阿纳托利·叶戈林说:“尽管所有客观数据表明,‘中国’方案占有优势,但纳霍德卡方案将来会更为有利。当然中国是我们的重要战略伙伴,但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本国的利益。”在这里,叶戈林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俄罗斯只考虑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置中俄两国政府间协议于不顾,那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作用就将大打折扣。据计算,安大线修成后,在今后25年内中国将从俄罗斯购买7亿吨原油,交易额为1500亿美元。如果俄罗斯因石油管道问题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由此带来的损失绝不止这个数字。 许多俄罗斯有识之士已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9月5日俄《独立报》发表题为《用管道铺设友谊还是埋葬友谊》的文章,批评俄政府不履行俄中双方有关协议,指出“俄中输油管道项目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它不能用油桶来衡量,不能用卢布来评估……如果我们放弃或推迟履行承诺,将要失去的东西远远大于损失的经济利益。”因此,9月24日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在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中俄第八次总理定期会晤时再次重申,俄罗斯政府将履行协议,信守承诺。 舆论普遍认为,随着俄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日期的临近,近期俄高层不可能在石油管道走向问题上最后拍板。但不论将来是谁执掌俄政府,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是必然的,如果因为几桶石油伤了友谊,对中俄双方都将是重大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