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不等于只生一个 上海出台调整计生新政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3日05:41 新华网 | |
———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人口所副研究员张鹤年访谈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草案)》的出台,一为缓解城市老龄化趋势,二因政府角色从管理向服务转变。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强制性国策,将加入服务和管理的内容 “优生优育”并不等于“只生一个”。个人心理成长、整个社会需求的发展,都会欢 对原有政策进行微调 记者:这次上海出台调整计生的政策,引起各方关注和兴趣。有人说,上海突破了计划生育的底线。请问调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看待这次调整? 张:这个草案已经通过一次审批,还未提交人大。从公布情况来看,是对原有政策的微调,并不是完全放开。“突破了计划生育底线”的说法,不确切。新的调整,比较引人注目的,比如《条例(草案)》取消了“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应当有四年生育间隔”的规定;明确了再婚夫妻再生育的四个条件;在生育第二个孩子方面,部分实现了农村和城镇的并轨;建立人口出生预报制度;将首次列入“人口综合管理”内容,等等。 本来上海规定,符合生二胎条件的夫妇,第二次生育与第一次的间隔必须在四年以上,这一强制规定现在取消了;再婚夫妇的生育,本来有“双方合计只有一个孩子”的规定限制,现在则变成双方均有孩子后再婚,亦可生育一个;并轨是指,本来只对农村实行的“夫妻一方因残疾而影响劳动,或者为二等乙级以上残疾军人的”规定,考虑对城市也同样放开;同时,由于一直存在生育高峰和低谷的问题,政府将建立人口出生预报制度,向社会预报这一趋势,满足大众知情权,方便他们选择良好的生育时机。 拟出台新政策有现实背景 记者:上海市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出台草案调整计生政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张:上海作这样的调整是必要的,是全面考虑了城市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之前,上海人口已经连续九年负增长,独生子女已经非常普遍。而这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必将带来老龄化程度严重、生产力不足等严重问题。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结构。从经济承受能力考虑,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结构,对其后续发展、积累都非常不利。国外出现人口连续负增长,引发了政府财政负担沉重等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现在我国经济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果老龄化程度提前到来,将对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记者:造成上海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首先是上海市民的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接受只生一个甚至不生育的观念。此外,年轻人就业、生活、工作等压力较大,造成他们不愿生育。 新法肩负平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任 记者:显然,这次政策调整,将会对上海的社会、年龄结构等各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张:是的。实际上,“优生优育”并不等于“只生一个”。比如个人的心理成长、整个社会需求的发展,都会欢迎这样有条件的微调。记者:在您看来,这部新法的主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当然是为解决上述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次,这个草案也反映了社会、政务等方面的进步:比如建立人口预报制度。我国人口生育出现了峰谷之分,这种情况危害很大。现在设立预报,可以使公众在了解生育信息后,主动安排家庭生育计划,避开生育高峰期,这对孩子今后顺利入学、就业等都非常重要。同时,它还体现了观念的进步。又比如这次微调,对再婚夫妻,即使双方都曾生育,仍允许再有一个孩子。这是从个体的家庭稳定考虑,体现了政府对个体的关怀。从这一微调来看,在贯彻计划生育强制性国策时,加入了服务和管理的内容,体现了政府角色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记者/顾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