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想查谁就查谁”的思维背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3日19:15 新华社 | |
作者:孙承斌 《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政策法规处的一位负责人,在答复新闻记者关于一次“打假行动是否存在失误”的查询时说:“技术监督部门的执法行动经常有,我们想查谁就查谁。”言不可谓不壮,气不可谓不盛,倒真是颇有一番捉鬼钟馗的气概。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执法行动当然应当经常有。在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的环境下,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假冒伪劣,是质监部门的基本职责。这样的执法行动,社会舆论支持,人民群众受益,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然而,质监部门只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的今天,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对拥有执法权力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而言,打假也必须守法。从这种意义上说,“想查谁就查谁”的说法就很有商榷的余地。虽然如今假冒伪劣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毕竟有相当一部分遵纪守法的经营者。制假售假固然可恨,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也必须得到保障。如果质监部门真像这位负责人讲的那样,不分青红皂白,“想查谁就查谁”,哪里还有法治的影子?对那些规规矩矩的企业来说,哪里还有公平、有序、规范、稳定的经营环境? 必须看到,在“打假”几乎已成为全社会呼声的情形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次行动,往往会对某个具体企业产生致命的影响。媒体报道的内蒙古这次打假行动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轰轰烈烈的“打假”行动在前,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继后,虽然有关方面事后澄清举报人举报错误,却终究没能挽回这家企业倒闭的命运。这样的打假成本,应该由谁承担? 为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对执法部门权力的强化,人们大多抱以宽容的态度。但这绝不能成为一些部门为所欲为,“想查谁就查谁”的理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思想意识上为自己加上权力的制衡阀,有关方面也应当加大对这些特殊部门的监督力度。因为权力的无限膨胀,可能会使原本为民谋利的“打假”,变成扰害一方的“假打”。 权力容易使人傲慢。“想查谁就查谁”的思维,暴露了一些人对人民利益的漠视和法治意识的淡漠。环顾身边,“想查谁就查谁”的现象似乎并不鲜见。进城务工农民被某些人“想查就查”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人的一番言论,让我们再次领教了权力的傲慢。这样的傲慢让人心寒。(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