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关于“博士做官能行吗”的几点讨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09: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引博从政”与“党政干部必须都有博士学历”并非一回事,那种称“引博从政”是“将党政人才与高学历人才混为一谈”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郑州“引博从政”带来了很多议论。赞同者很多,异议者不少。 上周四新华社播发《郑州:“引博从政”冲击波》的报道说,2001年7月郑州市委确立 报道说,此举如同“巨石落潭”。 赞同者认为,“博士从政”产生了两个效应,一是博士们工作热情高,有朝气,有活力,一心干事,琢磨事不琢磨人,给党政机关吹来一股清新的风;二是博士们知识面宽,善于学习,激发了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学习热潮。因此,“引博从政”是“明智之举,有利于改善党政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异议者认为,博士一来就给个副处级是将“博士帽”与“官帽”划等号,将党政人才与高学历人才混为一谈。更多的人则是以这样的说法来表示自己的“怀疑”:“博士做官能行吗?” 关于博士从政的报道已有很多了,此次郑州的“引博从政”及其争论颇有些典型性。 说其“典型”在于,赞同者对此举意义的认识已经到了“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高度,而异议者则将此举的性质归结为“将党政人才与高学历人才混为一谈”———应该说,两者均把“引博从政”现象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上了。 说其典型还在于,“博士做官能行吗”的疑问,其话外之言较多的是“博士做官不行”,而且,这种“怀疑”显然带有某种普遍性。这与此前一些见诸媒体的“引博从政”是“作秀”之类的评论颇为类似,只是表达上和缓了些。 对此,我们确有“明辨是非”的必要。干部队伍知识化,要求党政干部具有较高的学历本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吸引部分经过选择的高学历人才从政,与“党政干部必须都有博士学历”并非一回事。因此,那种称“引博从政”是“将党政人才与高学历人才混为一谈”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承认,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就一个人才群体而言,以博士为代表的较高学历的人们,素质总体上比那些没有较高学历的群体的人们是要高一些的,这与某些较高学历者并无真才实学及某些没有较高学历者确有真才实学的情况,也并非一回事。 较高学历者不仅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有较高水平,同时,由于其受过较长时间、较严格规范的专业训练,他们在思想方法、发展视野上大都有相对较为科学和广阔的特点;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上,也大多有相对扎实、进取的追求。因此,这些人才更多地进入党政机关,无疑对改善机关作风、加强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率等,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博士做官能行吗”的疑问,乃至“不行”的话外音,其实是个伪命题。因此从绝对的角度上讲,把“博士做官能行吗”中的“博士”换成任何一个群体,这都是成立的。任何群体中都有优秀者,也都有不合格者,但这些并不能用来概括这一群体。就郑州引进的博士的情况看,主要体现在三分之一的“三门”博士在工作中不适应、有“排异反应”者,属于这种情况,但更多被引进博士的出色表现表明,郑州的“引博从政”工作是有大成效的,也是不应因三分之一中的部分博士的不适应、不优秀而被整体否定的。至于“博士从政”是“作秀”之说更是不值一驳。 显然,“博士学位不等于能力”。对那些从学术科研岗位直接担任领导工作的高学历的人们来说,如何谦虚、扎实地学习社会这门课,也是极为重要的。那种认为“你威胁到别人的位置,就有麻烦等着你”的认识,显然也有某种居高临下,甚至庸俗化的味?馈? 总之,报道中一位专家的话很有道理:党政机关要拥有高层次人才,不仅要靠“高官”、“高薪”等办法,更要靠能进能出的开放机制、“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