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法定婚龄就可结婚影响国策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09:36 法制日报 | |
新条例引出的话题系列报道④ 本报实习记者陈晓英 本报记者真东 走进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居委会时,几位大婶正在谈论着什么。 听记者提起“晚婚晚育”的事,几位大婶来了劲。 “我那会儿是27岁结的婚。”电脑旁坐着的胖大婶停下了手中的活。 “我那会儿响应国家的号召,28才结婚呢。”穿着红毛衣的大婶喝了口茶说。 “现在不少年轻人谈恋爱时就同居,一到婚龄就登记,23岁就算晚婚了。”另一位大婶口气似乎有些不屑。 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了解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确实有不少刚到法定婚龄的年轻人来登记,其中不乏在校学生。 新条例规定,对已达到法定婚龄的当事人(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登记机关不得以未达到晚婚年龄为由拒绝为其办理结婚登记。于是有人担心,新条例会带来一些低龄婚姻,甚至形成婚姻低龄化的趋势,与长年来宣传的晚婚晚育政策发生冲突。那么,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专家:20岁结婚已经算是晚婚了 在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楼办公室,校党委副书记张建明教授对此看法报之一笑:“这是一个越来越尊重人权的社会。人的自主性加强后,政府不必要过多干涉。如果一个人好不容易才找着对象,你偏要让他晚婚,把事拖黄了怎么办?”张教授长年搞学生思想工作,在学生口碑中是个思想开明的老师。 电话里,人民大学法学院孙若军副教授的声音很有朝气:“20岁结婚已经算是晚婚了。” 孙若军副教授告诉记者,中国的法定婚龄本来就比同一地理位置的其他国家高,晚婚年龄又人为拔高了三岁(晚婚年龄为23岁),比寒带的人结婚还晚,外国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本身是违反自然规律和生理规律的,而现在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成熟得早。 “其实,法定婚龄已经把计划生育考虑在内了。”孙若军副教授告诉记者,插队那批人28岁才结婚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还用那时的标准衡量现在,那就不正常了。晚婚只是一个鼓励性政策,在法律上没有依据,只能通过宣传和物质性的奖励来提倡。 孙若军副教授还认为,人们愿意早结婚,社会没必要干涉,这在客观上可以减少性犯罪,对社会安定和女性安全都有好处。 “婚姻低龄化不会成为主流趋势。人们不会因为条例放宽了而抢着早结婚,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状况,只能说明以前的政策有问题。”孙若军副教授在电话里爽朗地笑了。 晚婚抓不了,可以抓晚育 在花家地社区居委会坐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一位居民前来办事,门庭显得有些冷落。 “现在结婚的人不用上咱这儿开证明,刚过法定婚龄的人登记符合法律,咱也不能干涉人家,不过计划生育咱得管。”居委会专管计划生育工作的杨副主任从1994年开始搞计生工作,经验很丰富。 “人家都不上你这儿开证明了,你咋知道她结婚怀孕了呢?”记者问道。 “这你就不清楚了。”杨副主任笑着说,“你只要到民政局一登记,民政局马上会把婚姻登记情况反馈给你住的小区居委会,居委会的同志就会带着政策小册子上你家走访去。” “现在做工作都是劝导式的,不能强求。”杨副主任说,“政策规定24岁生头胎,人家要早生你也拿她没辙,不过暂时不能发独生子女证。” 北京市朝阳区计生委的刘主任表示新条例不会对他们的工作有太大冲击:“现在晚婚年龄是23岁,比起我们那会儿是早多了,人家要20岁结婚那也没有犯法啊。” “不过,”刘主任话锋一转,“对晚育率我们有考核,要求达到60%至70%。对晚育有优惠假期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如果你要早生孩子,就享受不到这些特殊照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