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答问: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和体罚等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08:41 新华网 | |
近日,记者就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经费投入等备受社会关注的若干问题,采访了教育部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强调指出,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地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国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请您介绍一下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 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0余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大力推进“普九”目标的实现。截至2000年底,全国实现了中国政府提出的“普九”目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左右提高到85%,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90年的97.8%提高到99.1%,初中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85%以上,2002年更是达到92%。据2000年在巴西召开的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教育部长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位于9个国家的前列。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义务教育的发展,包括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加大政府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落实税费改革中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工作初见成效,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积极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采取措施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杂费、书本费和寄宿费等。 但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我国的义务教育也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我国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全国还有400多个县尚未“普九”,一些已经“普九”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巩固提高的任务十分繁重。中小学教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经费投入尚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等。 问:现在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仍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薄弱学校,社会各界对如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分关注。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很多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一些薄弱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大中城市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尽快使薄弱学校达到各地的办学标准。同时要从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改善生源质量、完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调整学校布局等方面全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②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工作的领导,要从当地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制定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提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尽快改造薄弱学校。③各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督导检查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④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解决薄弱学校问题的同时,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⑤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要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各类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较好的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 问: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共同发展? 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办教育有了长足的进展。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民办教育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民办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发展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的教育机会。尽管如此,从总体看,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公办学校由于发展历史较长,仍处于强势地位。但是,随着近年民办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逐步提高,特别是法制与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民办学校的国民学校待遇和平等地位不断提高。为了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近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 第一,制定和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底,我国制定和颁布了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从法律上明确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地位,明确了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教师及学生与公办学校的平等权利。如对民办学校实行与公办学校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明确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具有相同的就学、升学待遇等。 第二,为了营造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采取措施规范了公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如规范公办中小学转制学校和高等学校民办机制二级学院的办学行为,要求采取民办机制办学的公办学校必须实行法人、校舍、财务和教学上的独立。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制止公办学校办“校中校”、“翻牌”和打着转制名义的“乱收费”等不公平竞争行为,形成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公平竞争的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问:随着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不断增加,其子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请问国家将如何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日显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体来说,各级政府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问: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禁止教师体罚学生? 答: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也明确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受中国“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些法律意识淡漠、师德素质较差的教师的确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一贯重视教师的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师德建设,教师在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中,要将法制教育列为必修课或考核内容,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建立起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督导评估为手段的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使师德建设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 问: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教育投入的情况。 答: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教育投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2002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这一数额,比2001年的4638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8.2%;比1997年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4%。1997年至2002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7%。 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快速增长。2002年,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这一数额,比2001年的2582亿元增加532亿元,增长20.6%;比1997年的1358亿元增加1756亿元,增长129.3%。1997年至2002年,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平均每年增幅达18.1%。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连年提高,不断取得新突破。1997年至200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5%、2.59%、2.79%、2.87%、3.19%、3.41%。2002年比1997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是自1989年对此项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 问: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有什么新变化?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还将采取什么重大投入措施支持农村地区发展义务教育? 答:新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格局发生变化。199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为430亿元,占当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54.8%;2002年,全国财政预算内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达到了990亿元,占当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8.2%,5年间增加了1.3倍。 二是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明显增加,主要体现在工资性转移支付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同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支持。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支出为359亿元,占全国财政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36.3%。在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投入所占的比重就更大。 重大措施主要有: 一是中央决定,今后国家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中央将安排专项资金60亿元,主要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基本扫除现存的中小学危房。 三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今年起,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中央安排专项资金,在试点的基础上分步骤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所有的中西部农村小学教学点拥有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使所有的中西部农村小学建有卫星教学收视点,使所有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拥有计算机教室,全力构建遍及全国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四是大力加强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到2007年,争取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保证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记者/谢湘)(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