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使粤成能源大省?(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08:50 南方都市报 | |||||
南海北部发现可燃烧的“冰”,储量相当于我国陆地石油总量的一半 广东有望由此从能源短缺大户一跃变成清洁能源输出大省 从目前勘测的初步结果看,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由于1个体积的可燃冰中,含有150个体积以上的天然气资源,因此南海北部的可燃冰资源如能被开采出来的话,对能源短缺的广东来说将是一笔宝贵财富。 本报讯看上去跟冰块没两样,但一碰到火,这种“冰块”就立即会熊熊地燃烧起来,这就是可燃冰。最近完成的一项勘测表明,它以惊人的数量潜藏在南海北部海底。 昨日,记者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25周年庆典仪式上获悉,一项针对南海北部的勘测显示,那里的可燃冰储量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而可燃冰被普遍认为将可能取代天然气、石油等,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 据中国科学家推测,这些可燃冰有望在2015年进行试开采。如能进行商业化开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们将告别一个能源短缺的旧广东,迎来一个能源富足并可向其他省份输出的新广东。 这项勘测是由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地化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及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共同完成的。 当然,可燃冰只是通俗名称,科学家在研究中把它叫做天然气水合物。作为能源大家族的新成员,可燃冰以清洁环保、储量丰富著称。 广东近水楼台先得月? 据广州能源所研究员樊栓狮博士介绍,从目前勘测的初步结果看,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由于1个体积的可燃冰中,含有150个体积以上的天然气资源,因此南海北部的可燃冰资源如能被开采出来的话,对能源短缺的广东来说将是一笔宝贵财富。 樊栓狮博士是国内不多的研究可燃冰的专家之一。他表示,目前多家研究机构在进行对我国可燃冰储量勘测、开采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从研究进展情况看,到2008年左右,国内的可燃冰总储量有望被勘测清楚,预计在2015年试开采这些可燃冰。假如能顺利实现商业化开采,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足以使一直是能源输入大户的广东变成清洁能源输出大省。 同时,樊栓狮博士提到,可燃冰的利用也将在天然气运输方面提供方便,因为目前国内天然气运输都是使用液化气运输的方式,而可燃冰是固体,在运输方面可以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可燃冰开采是国际难题 不过对可燃冰的开采利用目前仍是国际科学界的难点。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所长创新基金支持的前沿项目内容,樊栓狮所在的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已完成对可燃冰形成和分解及开采特性的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时,该所还开展了针对国内可燃冰藏区的开采模拟研究,对一些开采方法进行了评估,得出结果认为目前理论上可行的只有“加(注)热(水)开采”方法,而且如要获得经济可行性方面的评估则还需假以时日。 目前,在可燃冰开采研究方面,国际上借鉴常规石油开发中的技术和经验,逐渐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方法,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热开采法:即向可燃冰矿层注入热能(蒸气、热水、热盐水等)或利用火驱法,提升矿层地温以达到分解可燃冰的目的。此法热损耗大,效率较低。近年,人们试验直接在井下加热,如采用井下电磁加热方法,使采收率高达70%,较其它方法更为有效。 化学试剂法: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如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等)掺入可燃冰改变其平衡条件、促其发生失稳作用进行开采。此法降低能耗明显,但费用昂贵。 减压法:开采可燃冰层下面往往存在的游离气,以便降低矿层压力,促使可燃冰分解。 南海东海储量最为丰富 一般来讲,陆地上20.7%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可燃冰的有利条件。绝大部分的可燃冰分布在海洋里,其储量超过陆地储量的100倍。 据樊栓狮博士介绍,南海和东海是中国可燃冰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这主要与它们的地质条件相关:首先,南海和东海的海水很深,最大水深分别为5377米和2799米,具有适合可燃冰生成和保存的海底温度、压力条件;其次,两个海域都拥有非常厚的中新生代沉积物,最大厚度在万米以上,由于沉积物富含有机质,故石油天然气藏量分布广泛,可为浅部微生物气的形成和深部热解气的补给提供充足的物源;第三,这两个海域存在着汇聚型或离散型板块边缘大陆坡等有利于可燃冰聚集成矿的构造地貌环境。 此外樊栓狮认为,因为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低温条件,因此青藏高原等冻土地带也可能蕴藏丰富的可燃冰。 国内研究落后国际水平 据了解,国际上在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方面近年来已取得很大进展,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对各自国内的可燃冰储量已基本勘测清楚,按樊栓狮博士的说法就是“很清楚自家有几亩地”。 同时,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研究,将其提到一个能源战略、国家安全以及环?成母叨壤囱纤嗫创追字贫ǜ髯缘墓铱扇急⒄拐铰院痛笮凸已芯糠⒄辜苹? 而目前我国对可燃冰的研究却处于一个相对“各自为政”的局面,目前除广州能源所之外,中科院在广州的其他机构如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等也在从事可燃冰的研究。虽然这些机构都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缺少一个国家统一部署、各部门协调合作的研究机制,相对美日等国的研究成果来说,我国的可燃冰研究还比较落后,并亟待加强。 名词点击 可燃冰 可燃冰就是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冰状白色固体物质。其外观像冰,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或其他碳氢气体,极易燃烧,因此被科学家称为“易燃冰”或“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石油、天然气产生的能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等要小得多。、 可燃冰是近三十年来所发现的,属于众多特征均不同于常规油气的新型能源。 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而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效率高20多倍的温室气体,所以有必要考虑可燃冰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同时,可燃冰仅仅在低温和较高压力状态下才是稳定的,往往同自然环境处于十分敏感的平衡之中。因此,当环境变化时往往导致可燃冰的失稳和释放,进而可能造成地质灾害,逸散至大气层的甲烷气体会强化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另外,可燃冰大量存在于海底,如果开采不慎会引起灾难性的地质塌陷。 本版撰文 本报见习记者 曾茜图: 制图/子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