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上扬两大原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08:53 哈尔滨日报 | |
两周前,从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开始,全国粮油价格普遍上涨,此次“带头”涨价的主要是粮食、食用油等,一些超市5升桶装大豆色拉油均价从10月14日的36元,涨到了10月21日的41.47元,每桶上涨5.47元;随后肉、蛋、豆腐等副食品价格也有所上升,鸡蛋由500克2.6元涨至2.8元左右,猪肉由500克5.5元至6元涨至500克7元左右,散装米的价格基本上500克上涨0.3元左右,豆腐500克上涨0.2元左右…… 据了解,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在短期内猛然走高。10月16日至19日,我国主产区小麦价格突然强劲上涨,平均涨幅40元/吨至80元/吨,其中小麦大省河南由1020元/吨至1120元/吨涨至1090元/吨至1120元/吨;与此同时,玉米价格出现反季节性上调,华北地区同比价位上涨80元/吨至120元/吨。 产地粮食的涨价,直接带来了面粉、大米以及食用油、饲料、肉类等制成品价格上涨。如此短期内农产品价格的大面积上涨,是我国1997年以来的第一次。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粮食价格全面上扬是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的结果,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的拐点将在2004年年底或2005年出现。我国粮食减产 此次我国粮价普遍上涨,表明持续多年的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正在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减产。 据中国农业大学李秉龙教授介绍,我国粮食减产主要有以下原因:粮食产量主要取决于耕种面积和单亩产量,近些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严重,农民种地获得的收益没有明显增加,有些地区种一亩地仅获利100元至200元,受“比较利益”关系的影响,部分人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另有政策上的原因,随着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些地区缩减了粮食种植面积,出现了一批“无粮乡”、“无粮县”等;我国西部一些地区要“退耕还林”,也减少了一部分耕地;尽管国家有规定要用“保护价”向农民收购粮食,但有些地方政策落实得并不好,影响了一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提高单亩产量,需要高科技投入的育种和科学施肥,这两项投入都会使农民的“边际收益”递减,在粮价过低时,农民就不会在提高亩产上下功夫了。 据统计,我国粮食产量在1998年达到51229.5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后,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粮食价格也步入长期低迷。从1999年开始逐年减产,到2001年,累计减产5965万吨。2002至2003年度预计全国仅小麦面积就比上年减少7.5%,这是小麦面积连续第6年减少。受此影响,预计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减少4.5%,为1999年以来小麦产量最低年。这些因素导致国内粮食总产量连年下滑,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可能跌破4500亿公斤。 国际粮食市场粮价暴涨 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去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粮食大幅减产,小麦价格暴涨。今年欧洲粮食严重减产。最近世界粮农组织再次调低世界粮食库存,宣布今年再创历史新低。 国际粮食市场的供求变化也影响到国内市场价格,李秉龙教授表示,全球三种谷物总产量预计为20.31亿吨,比上年度减产6330万吨,这是1996至1997年度后连续第6年递减,同时粮食价格也出现了7年来的最大波动。国际市场粮食涨价,直接影响了国内粮油加工企业的成本,促使粮油成品进一步涨价。 市场机制调节+宏观调控 面对全国粮油涨价,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如北京市发改委建立了价格应急反应机制,把价格波动和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山西省物价局日前启动了粮油副食品价格每日报告制度等。 业内专家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政府可以通过抛售部分库存粮、增加进口粮等方式平抑粮价,但仅仅通过市场自我调节的周期太长,成本也太大,市场调节必须与政府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粮价上扬可能带来出口压力 国内粮价上扬,将给我国粮油产品的出口造成压力。农业部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产品以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不仅在外贸出口上具有竞争力,同时也对进口起到阻滞。现在,粮油产品涨价将让价格优势丢失,“粮油产品除在出口时会面临更多的竞争外,国内市场还将承受着国外粮食进口所带来的冲击”。 国内、国际市场上主要农作物的价格出现差距。以大米为例,在稻米主要产区江苏省,早稻、粳米价格为2100元/吨,据农业部提供的9月份世界主要农产品价格动态数据,泰国大米(曼谷离岸价)折算为人民币1500元/吨,远远低于国内市场售价;玉米在国内市场价格为1100元/吨;9月份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虽然比上月上升了3.7%,却比去年同期下降8.9%,折算为人民币863元/吨(美国2号黄玉米,海湾地区交货价);尽管国际市场上小麦价格受到美、加、澳三国粮食减产的影响,但其价格仍然低于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 专家表示,尽管价格并非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唯一因素,但是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只有17%,价格的变动势必会给外贸带来影响。“至于这中间影响有多大,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观察”。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