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多年不听枪声 互谅互让共同繁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7:01 外滩画报 | |
中印边界谈判破解世纪难题 王德华 10月23日,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两国边界问题举行会谈。中方特别代表是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印方特别代表是总理首席秘书、国家安全顾问 20世纪的中印关系可谓历尽沧桑,边界问题连同西藏问题、大三角关系、安全观念等因素纠缠在一起,阻碍着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中印两国政府采取更为务实的态度,中印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横亘在中印之间的一道道屏障开始松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的高级别边界会谈开始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 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中印两国之间拥有2000多公里的边界,分为东、中、西三段。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 1914年,英国殖民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对中国的部分领土。因此,中印之间存在较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万平方公里,并在1962年发生过极不愉快的边界战争。目前,整个东段和中段争议地区基本上为印度所控制,约9.2万平方公里,占中印边境争议地区面积的3/4。在边界中国一侧,地形以高山和丛林为主,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一年中有半年是冰封期;印度一侧的地势渐趋平缓,自然条件要好一些。 边界问题是影响双边关系的一个重大因素,是困扰中印关系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最大问题。1962年的边界战争之后,中印两国都在边界地区部署了相当数量的军队。由于实际控制线的走向不明确,双方边防人员曾发生过一些小规模的冲突,1987年甚至出现了一场边界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印两国都越来越意识到,通过和平谈判,相互妥协,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关键。中印在边界问题上都采取了相当克制和务实的态度。印度改变了原来所持的边界问题不容谈判,不解决边界问题就不能发展关系的僵硬态度,寻求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1988年两国设立了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专门就实际控制线的走向进行核实。1994年两国成立了中印边界问题专家小组。近几年,两国开始了对争议最小的实控线中段的核实工作,交换了边界中段地区的地图,并提高联合工作小组的官员级别,加快实控线的核实进程。目前,围绕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专家小组业已召开了12次会议,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也已进行了15轮会谈。 互谅互让 建立互信 与此同时,两国为了避免边界冲突的再次发生,建立了一系列的信任措施。 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两国签订了《维持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和平与安宁协定》。根据这项协议,双方一致同意通过政治对话的途径,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协商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并许诺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1995年,双方互撤了驻扎在中印边界东段旺东地区的两对哨所,基本解决了两国军队过于接近问题。1996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印时双方又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些信任措施主要有:削减边境的军事力量、军队指挥官之间保持“热线”联系、边防人员定期会晤、禁止在商定的区域进行特定规模的部队调动和军事演习。 2000年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同意通过友好协商早日解决边界问题,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2003年6月22—26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期间,两国分别委任了边界问题特使(中方为副外长戴秉国、印方为国家安全顾问米什拉)。两国总理共同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双方重申愿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正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自1987年的边界冲突以后,中印边界始终保持着相对的和平与安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还在边界地区先后开放了几对边境贸易口岸。近几年,中印边境地区的局势不断缓和。印度的一家报纸评论说,在如此漫长、未定的边界上,几乎天天面对面的两国几十万军队,近几年却没开过一枪,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透露,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多年来不仅没听到枪声,而且两国边防部队每逢对方过节期间,都相互祝贺,交换礼品。 做伙伴不做对手 中国驻印度大使华君铎今年早些时候在《印度教徒报》上撰文指出:“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超过历史遗留纠纷,相互谅解不够是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 他还说,许多中国人只是通过电视报道的灾难新闻认识印度,不知道印度在农业、工业、软件和高科技方面取得的成绩。而印度人也不了解中国现在的情况。他指出,中国多次重申希望看到一个发达繁荣、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积极角色的印度。华君铎强调:“印度不应把中国看作对手,而应看作具有共同区域和全球利益的伙伴”。 两国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在目前的世界形势下,发展稳定、务实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仅有助于两国集中力量进行本国经济建设,而且有利于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国际层面上看,作为当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起国,中印在推动多极化进程、捍卫发展中国家权益等方面有着诸多共同语言。在双边关系不断改善的大背景下,两国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军控、裁军、反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无疑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全面修复关系 中印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同时也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同居东方,两国关系的好坏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对于此次中印边界会谈,不少人给予乐观的期待,但由于中印边界的争端时间过长,尤其东段和西段地区的问题较为复杂,加上印度明年将举行全国大选,因此瓦杰帕伊政府近期的外交政策旨在求稳,难以在边界问题上作出大的妥协。 两国代表更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为今后谈判工作确定一些大方向和原则问题上。不过,据印度媒体披露,考虑到印度选民中绝大多数为印度教徒,印方届时可能会向中方提出一个与边界问题关系不大的事务性问题:希望中方能允许更多的印度教徒前往中国西藏普兰县境内的“圣山圣湖”朝觐。印度舆论指出,尽管首次“特别代表”级会谈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作为双方在建立互信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此次会谈无疑将使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近年来,瓦杰帕伊政府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将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视为首要目标,而将中印之间的分歧暂时搁置。印度外长亚什万特今年1月曾在一次有关中国问题的会议上说:“印度对华政策将不会基于对中国强大国力的畏惧,也不会基于对中国经济成就的嫉妒,而是会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印度的繁荣是必然的,而中国的繁荣富强也是必然的。”因此,“印度既不追求,也不会制定建立在印、中之间的不可避免的信仰冲突之上的政策。” 今年4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问中国,这是印度国防部长十多年来首次访问中国。费尔南德斯不顾中国爆发的“非典”疫情来华访问,表明印度正在极力修复与中国的关系。随后,6月份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又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给中印两国发展正常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扩大与中国的跨境贸易,瓦杰帕伊访华期间印度政府还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一项取道锡金的乃堆拉山口协议,这一协议是瓦杰帕伊访华的另一项重要成果,被视为启动南亚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