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说话的女翻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00:21 华夏时报 | |
刚刚闭幕的中残联全国代表大会上,担当手语一号国手的是一位来自浙江的女性——绍兴市残联组宣部主任王丽娅。其实,从中残联第一届到今年的第四届全国大会,在全国范围挑选“手语”翻译时,王丽娅不仅回回入选,还次次荣幸地成为手语一号“国手”,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翻译——用手说话的女翻译-太阳星城爱心之旅特约记者陈慈衡 灵活的双手、忙碌地比划,划出了一串串跳跃的音符;丰富的表情、不断地变异,变 从1986年开始,王丽娅先后6次赴京担任残疾人全国性会议和文艺演出的特种翻译。今年,中国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全国挑选手语翻译时,王丽娅又荣幸地成为手语一号“国手”。七岁掌握全套“手语” 最近的一天傍晚,刚刚应邀与全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合影回来的王丽娅,激动地和记者谈起了她的“手语”情愫: 王丽娅从小就生活在聋人的“世界”里,父母双双都是语言障碍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交流,到六七岁时,王丽娅话还说不流畅。每当她与父母外出用手势为双亲当翻译时,不知情者都为这个容貌秀丽的小姑娘惋惜。 对聋人的痛苦有着切身感受的父母,常常教导子女要有爱心,维护聋人的尊严,要把为残疾人服务作为一种美德。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王丽娅从小就立志要学好“手语”,为聋人之间的沟通、为提高残疾人的地位作贡献,七八岁时,她就熟练地掌握了全套“手语”。 失聪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全国有2000多万语言听力障碍者,广泛的传播手语,让每一个聋人掌握交流工具是特种教学的一项重要工程。为了在这项工程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初中一毕业,王丽娅就编“故事”:她告诉家人,自己成绩没考好,不想读高中;她又“蒙”学校老师,说家里经济困难没有条件再读书。王丽娅就这样放弃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在绍兴市聋哑学校当起了代课老师。创建全国的“手语研究会” 1989年为残疾人进京汇报演出当翻译,是王丽娅一生难忘的机遇,也是她从手语的“地方标准”,提升到“中国手语标准”的转折点。这一年,全国残疾人艺术团首次进京汇报演出,全国残联在23个省市范围内挑选手语翻译,因为良好的口碑,王丽娅成了南方省(市)惟一的入选者。一位普通的残疾人工作者,能在首都高层次的文艺活动中担任节目翻译,王丽娅兴奋异常。激动之余,王丽娅开始着急了:面对如雷的掌声,她发现了自己的手语与中国手语标准之间的差距。 南方手语表达“什么”一词,是将食指伸出,指尖向上,左右一晃,就说明词意了。而中国手语要求的标准,则是将三个指头弯曲,掌心朝下,形成普通人打“八”的手势,再往上一翻,同时勾动大拇指,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才可表示完整的词意。这些年,王丽娅虽然也注意“手语普通话”的学习,但北京之行她才发现要成为一位手语国手还需要一丝不苟的深入钻研。 回到老家后,她在用功攻读函授大学的同时,如饥似渴地“啃”起了《中国手语》的书本,将容易出现差错的用语,对着书本一字一句地进行比较,照着镜子一遍一遍校口型;在学校的教学中,她不厌其烦地与同行切磋,与学生商讨……此外,王丽娅还提议成立了绍兴市手语服务中心;向省里倡导成立了浙江省手语培训基地,策划、创建了全国最早的“手语研究会”。奥运手语翻译之梦 辛勤和努力必然结出硕果。王丽娅将“地方语”与“普通话”有机结合的手语翻译,通用性强,全国各地的聋人都能看懂,在国内外聋人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中残联全国代表大会,从第一届到第四届,届届残联在全国挑选“手语”翻译时,王丽娅不仅回回入选,还次次荣幸地成为手语一号“国手”,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翻译。 本次中残联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后,中残联理事长汤小泉为感谢王丽娅在大会上作的准确手语翻译,特别安排她与连任的残联主席邓朴方合影。捧着这份珍贵的“礼物”,王丽娅在激动之余给自己设立了新的目标——要在2008年之前,学会国际手语的日常用语,为语言障碍者走向世界服务,为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培训特种翻译的骨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