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抢注”的行为性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10:10 沈阳今报 | |
今报特约观察员刘以宾“神五”商标已被成都一家公司申请注册,由此引发广泛的社会思考和多方评说。申请注册者表示:“将这两个字注册成商标是对我国载人飞船升空这个里程碑的纪念”,但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这仅仅是一种托词,真正的意图在于注册一旦成功,便犹如“天上掉馅饼”,凭空即可获得一笔财富。商标的财富意义尽人皆知,甚至像有价证券一样可以随时“变现”。诚然,这笔财富的分量以及“变现”的能力还要看社会对其认可的程度。笔者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把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东西“抢”过来注册成自己拥 所谓商标“抢注”,关键在于一个“抢”,“抢”把人们在牟取利益、尤其是超常利益时那种亢奋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因为抢到手的就成了自己的,白拣的好事儿谁不乐意? 但真正意义上的商标、尤其是世界知名品牌商标,几乎没有哪一个是由商标拥有者“抢”来的,而是凭自己对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换来的。有的商标,本来就是品牌创造者个人的名字,例如“松下”、“皮尔·卡丹”等等。他们的创业经历、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人生哲学,早已与品牌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有的著名品牌例如“可口可乐”饮料、“大众”汽车等等,则是在长期坚持质量、信誉和市场定位独特性的过程中,在逐步增加的消费者忠诚度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获取财富的惟一途径是价值交换,而交换所达成的基础,则是你必须向他人、向社会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商品、劳务、服务、智慧等等。即使某些投机性赢利行为例如炒股票、炒期货之类,也可被视为一种价值交换,因为从事者须付出风险成本。同时,炒股票、期货也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因为在客观上能促进资源配置、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而抢注商标行为,尤其是与自身经营范围毫不相干的那种抢注行为,却每每在突破乃至违背财富获取的一般规律。诚然,不排除凡抢注者都具备某种头脑优势和智慧优势,但这种以头脑、智慧获取财富的行为却和炒股票、期货有着明显不同,起码用不着承担太大的风险,需支付的风险成本(例如注册费用)也非常有限。 一个“抢”字,道出如今人们几多浮躁、几多侥幸、几多投机、几多贪欲。而成熟的市场经济,在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上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和能力:一是能有效遏制浮躁;二是尽量减少没有价值交换前提的侥幸获利机会;三是使投机收益与投机成本对等;四是把过度的贪欲导向有规则地获取财富。之所以总有一些人表现出强烈的商标抢注欲,也许正说明我们的现行“抢注机制”存在某种缺陷,这种机制不仅常导致不公平,而且会使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付出某种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