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 是喜?是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1日09:34 黑龙江日报 | |
本报记者 卢军 远征 哈尔滨市道外区长春街居民社区的一位退休老先生对6岁的孙子疼爱有加。今年,孙子上学前班了,从家里到学校有很方便的公交车,可老人心疼孩子,雇“摩的”专接专送。 大方里小区老人周某,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14岁的孙子由周某照料。孩子刚读初中 类似这样的“隔代教育”正越来越多地困扰着现代家庭。许多老师发现,班上性格有明显缺陷的个别学生,身上都有“隔代教育”的影子,这种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注意。祖辈溺爱父母无奈 溺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许多老人总认为自己年轻时对子女的照料不够,想通过第三代来弥补。 老人溺爱孩子,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急躁、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使孩子变得娇气;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 在许多家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形: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父母、外祖父母们总免不了说情,结果孩子有恃无恐,管教的目的难以达到。 据调查显示,哈尔滨市目前06岁的孩子,10个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祖辈老人教育。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祖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正成为家庭的教育特色。调查表明,孩子年龄愈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高。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加快,许多年轻父母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事业。做了两年半父亲的王先生说:“其实我和孩子她妈都想跟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时间,但工作实在太忙,我们也没办法。”孩子教育该谁管? 哈市南岗区教育局薛传海说,“隔代教育”也有优势。比如,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能够耐心地与孩子交流。加上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时期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而且,祖辈家长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有利于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 教师和儿童心理学专家在分析孩子的教育时,都会告诉做父母的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许多年轻的父母无暇顾及对孩子生活、教育上的关照。父母要和孩子多接触,父母趋于理性,而祖辈家长趋于感性。萧红中学副校长韩三军说,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完全交给老人,这不利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孩子长期游离于父母教育之外,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许多老人在教育孙辈方面虽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 黑龙江大学张政文教授指出,“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才能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他建议年轻的父母,不管多么忙,都要抽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家长应尽快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使“隔代教育”不再喜中有忧。 (黑龙江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