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自主医疗产品产业化胸科医院建成上海首个基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2日11:21 解放日报 | |
本报讯(记者杨立群)上海卫生系统诞生首家植入性自主医疗产品产业化基地。上海胸科医院在奉贤“圈地”30亩、建造净化厂房达1000平方米的这一基地,10月底正式落成启用。已试运转近两年的该基地,2002年销售额达70万元、2003年达100万元,总市场份额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5%,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医院。病人不愁的三级专科医院缘何投身产业化大潮?该院院长冯运的解释是:一,为扭转医学科研人员重研发轻转化的观念,二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科技转化平台,将重心从以往的医疗产品开发转向市场开发,做大市场占 近两年,特色明显的胸科医院产出的“科研金蛋”不少,其中大部分拥有科技专利。如在心胸手术中要用到的植入性涤纶人造血管、可用于心脏外科、普外科疝修补的植入性涤纶外科修补材料、心血管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一次性使用鲁米尔套线器、还有一次性使用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该院医疗器械产品由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价格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1/10。但在基地建立之前,该院产品年销售额仅为10万元。有了“科技金蛋”为何还赢不来大市场?关键就在于沿用的是口口相传的“作坊式”实验生产,“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建立“产学研”一条龙基地,对医院而言意义重大。一是激发了医院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能力,鼓励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把重心转移到转化上来,仅近两年,该院专利申请量就达16项,而两年前,专利申请数为零。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由胸科医院自主开发的产品由于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既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又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开发出第一代卡普纶酰胺的饶天健教授在基地干得正欢:“自己研发出的科研成果能走向市场、造福更多的病人,我觉得值。”第三,建起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目前,该院具国际先进水平的植入性人工气管,动物实验成功率已达90%;与黄浦区中心医院合作研发的人工韧带,张力达到1000牛顿,已基本完成动物实验;国内领先的二尖瓣、三尖瓣人工瓣环正在进行动物实验……一旦条件成熟,这些植入性医疗产品都将走上奉贤工厂的生产线,最终造福病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