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化县撤销百余领导小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3日03:44 中国青年报 | |
据新华社南宁11月2日电(记者刘水玉张周来)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从2002年6月份开始先后撤销大量领导小组,使领导小组的数量从最多时的110个以上减到目前的4个,此举既精简机构提高了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又解放了干部,使他们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办实事,社会各界纷纷说好。 位于广西腹地的大化县属于喀斯特岩溶地区,虽然近10年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目 近几年来,大化县逐渐兴起了一股“领导小组热”,什么工作都设立领导小组来“加强领导”。据不完全统计,大化县设立的各种领导小组最多时曾达到117个。 这么多的领导小组是不是能够很好地“领导”工作?记者在大化县采访时,一些干部反映,设立名目繁多的领导小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突出的问题是领导干部陷入文山会海、分身乏术,机构越来越臃肿,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政府及群众的负担。 领导干部因为在领导小组兼职过多,需要应付的各种会议很多。县“四大班子”每个领导成员最多的时候同时兼任数十个领导小组的组长或副组长。时任大化县委副书记的吴秀永同时在近20个领导小组里兼职,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县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曾在一个月内先后参加了近20次小组会议,据称县财政局局长参加的领导小组可能有50个以上。 很多干部反映,领导小组工作期间,大家经常为面子问题、程序问题纠缠不清。比如开会一定要正副组长、各单位成员到齐,否则就是不尊重;而一些成员单位的副职无法定夺,必须要回去请示。工作中一旦涉及到部门利益,成员单位都各怀心思,找来找去,谁都不想负责、谁都不敢负责。县卫生局局长韦有熙以前同时兼任防病治病、卫生保健、卫生检查等好几个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有过协调乏力的尴尬经历。他说:“说来说去别人也是兄弟单位的领导,我实在是拉不下面子去指挥别人!” 记者了解到,领导小组泛滥也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县里各种领导小组成立以后,一些乡镇为了体现“重视”,纷纷仿效县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结果乡镇一级领导小组也泛滥成灾。上级来检查工作的时候,“成立了某某领导小组”成了汇报的重要内容,领导小组已经演变成为某些领导“重视工作”的一块挡箭牌。此外,少数领导小组成员还经常借开会之名公款吃喝,会前一餐、会后一餐,中间还有水果、茶烟、资料纸张费用,花费惊人。县委一名干事透露,有一次精神文明建设评估领导小组会后聚餐,二十来人一顿饭就花了近千元,好烟好茶还不算,这对于大化这样的贫困县来说已经不是小数。 开会热热闹闹,会后冷冷清清,领导小组设置过多,表面上看似乎加强了领导力量,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办事的环节和难度,还造成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县城新化路一家复印店老板反映,县社会文化管理领导小组对报刊发行、复印打字、印刷出版市场进行管理,如果要开设一个零售报摊,就得去工商、税务、公安、文化、广电等部门盖数十个章,然后拿到宣传部审查,最后才能到文化局去办证,一个报摊通常1个月都审批不下来。 大化县委书记吴秀永说:“尽管少数领导小组的确是工作的客观需要,但绝大部分完全是可有可无,已经成了应付工作的‘面子’和‘花瓶’。” 大化县领导班子经过研究认为,领导小组过多过滥是与改革精神背道而驰的,从实际效果来看,影响了执政效能,应该及时得到纠正。 在2002年6月的一次党政干部动员大会上,大化县宣布对原有的“领导小组”进行裁撤,经过大刀阔斧的清理整顿,到目前为止仅保留对外宣传、扫黄打非、扶贫开发和“三网”建设等4个必要的领导小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