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探访东北辣椒第一村 辣椒面里文章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4日21:23 CCTV2生活 | |
辣椒第一村 很多人喜欢吃些辣的东西,像泡菜、烤肉、汤什么的,总少不了放些辣椒面。的确,在人们生活中,辣椒面是最常用的调味品了。然而,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记者在东北辣椒第一村却发现,红红的辣椒面里有文章。 辽宁省沈阳西宁市大民镇南岗子村,号称“东北辣椒第一村”。沿着刺鼻的气味,记者来到了村里一户加工辣椒面的人家。这家正忙着侍侯地上的红色的辣椒面,一个工人正在 记者上前跟工人聊了一会儿,工人说,给辣椒面上浇的是我们所吃的豆油,这样能让辣椒面又香又好看。浇完了油,工人开始了一下道工序:穿着胶鞋在辣椒面上踩,尽管又是吸烟又是咳嗽,但看来,他们对这种方式已经习已为常了。 这个时候,南岗子村北边的一户人家也正在忙着,院子里,一些村民正在收拾已经晾晒好的干辣椒,有的辣椒已经发霉了。他们说,这是去年的辣椒。 在这家,记者看到辣椒堆旁有两口大缸,缸是盛着红红的液体,缸下面放着两个塑料瓶。这些红色液体是什么东西?用来做什么?这位妇女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凌晨一点,记者又来到了一户人家,在这里看到了类似白天看到的那种红色液体和塑料瓶。这回终于解开了谜底,原来这是色素。 记者清楚地看到,瓶子上写着“胭脂红”、“柠檬黄”,那些红红的或是黄黄的辣椒面就是这样染出来的,而且,用多少量的色素,要看市场需要而定。这里的工人说,要掺多少色素,要看市场而定,并不是固定的。 其实,辣椒面里加的不仅仅是色素,工人们还在往里面加另一种东西,盐!像这一堆700多斤的辣椒面里,盐就占了200斤。 第二天上午,记者又来到了一个加工户家,这家看上去规模更大,还有些机器设备,但加工辣椒面的工序与前几家如出一撤。在现场我们看到,一位工人正在把红色和黄色的辣椒面混在一起。 红、黄两色的辣椒面掺好后,昨天见过的一幕再次上演了。一位工人开始往辣椒面里撒盐。工人说,加点盐可以让辣椒面的保存时间长点,而且盐便宜啊,为些盐都是用大粒盐磨的,大概四毛钱左右一斤。 色儿也染了,盐也掺了,为了赚的再多点儿,在东北辣椒第一村,不少人打起了玉米面的主意。他们说,用纯辣椒打出的辣椒面造价高,这样价格就不合逄了,所以必须搞假料,在100斤的辣椒面里面掺上30斤的包米面。他们算了一笔帐,30斤的包米大概十五元,而30斤辣椒面要卖上120元。 玉米面染上色,加工者们还给这种低成本的辣椒面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名叫麻辣玉米粉,就是一半辣椒面,一半包米粉,价格也便宜,只有一元多钱一斤。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辽宁新民大民屯镇的南岗子村在这样加工辣椒面,附近的其它几个村子里,也有的加工户在这样做。这样的辣椒面流向了哪里呢?加工户们说,他们的辣椒面卖往河北、云南、天津、上海等地,哪儿都有。 在刚才那家加工厂,工人们告诉了记者辣椒的去处。他们的辣椒是在沈阳的西塔市场卖,有一个号称“辣椒王”的门市 按照工人的指点,记者来到了沈阳市的西塔市场,整个市场只有一家写着辣椒王的门市,只见这里各种等级的辣椒面货色齐全,老板热情地介绍起了他们家厂子的生产情况。老板说,这里的辣椒纯度是百分之百,绝对不卖假货。他的工厂比工市都干净,而且是全封闭的。听着辣椒王老板的一席话,记者怎么也没法儿把他说的和在他家工厂的所见所闻联系在一起。 至于这些辣椒面到底都卖到了哪去了呢,这位辣椒王的老板说起来更是如数家珍。他说,有北京,牡丹江,开元,大连,佳木斯,本溪,抚顺,太原,长春,葫芦岛,还有鞍山、通化、四平等地。 从节目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给辣椒面上色用的是,一种名为胭脂红的色素。根据我国食品加工的相关规定,辣椒面里是不允许加入任何色素的。而胭脂红这种色素通常可以在饮料、酒、糕点中使用,但使用量有严格的限制,每公斤不得超过0.05克,如果过多过长的食用了胭脂红,不仅会导致人慢性中毒,还可致癌、致畸形、导致基因突变。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生活》栏目供新浪独家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