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为“堵墙令”算算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6日10:36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劳拉 最近一段时间,城市的沿街建筑正忙着补墙堵店。这一政令从现实情况看弊大于利,是管理者对于城市管理的经验不足的表现。 从拆墙开铺到补墙堵铺,政令出台背景不同,一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商业需求和方便 从补墙堵铺令实施一段时间的现实情况看,许多商铺对政令既有“妥协”,也有“坚持”———把原来拆墙拆出的门堵上半截,变成买卖商品的窗口。这样的交易场景显得有些滑稽,而且对于商业服务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种倒退。整顿凌乱街道的初衷并未实现,而行政成本却并未少花。 有管理者认为,堵墙之后,城市整体的商业便利并未受到损害,大商场的交易量在上升,说明并未挫及市民的生活需求———市民的需求没有受到损害,而街道的整齐却得到整顿,这个结果只有加法,没有减法,所以是一个正数的结果。 果真如此吗?细细分析,管理者其实没有计算到其他成本。大商场成了补墙令的直接受益者,但不妨再往下算算,同样的一件衣服,在商铺里,交易成本只有门面租金,但在大商场里除了场地费之外,还要上缴给商场的扣点等其他管理成本。而商铺的减少,也将使得剩下的商铺费用上升,作为成本这些费用最终要靠消费者买单。更何况,除了费用之外,还有市民购买的便利成本。 将交易成本的上升和变门为窗的现实考虑进来,差不多可以判断说,事实上堵墙令的得分并不高。而管理者在堵墙令上的认识,对于以后的城市建设来说可能会产生某种误导。城市总归是要发展的,如果不对商铺的作用(成本、便利、个性,包括逛小店是市民的生活休闲方式之一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很难保证新盖起的建筑不重蹈覆辙。 管理者应该对此通盘考虑。沿街商铺的作用是大商场和大超市难以完全替代的。吸取不少城市城市发展的经验,一个可以借鉴的办法是,管理者不妨要求新的沿街建筑的一层统一预留为商铺。这样的办法,在南方许多城市已经实践了多年,而在北方城市,这可能也是解决拆、堵不断的一个未雨绸缪之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