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架私人飞机落户上海 私飞业务仍难以拓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7日04:05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董小恒、简光州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全国首架私人飞机落户上海已成定局,目前相关审批手续已经全部就绪,只待飞机整机托运抵沪。但据民航华东局有关人士透露,今年5月1日新颁布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虽然简化了申请飞行的手续,但到目前为止,上海还没有人申请“私飞”。 “我国‘通用飞行’之所以这么长的时间得不到发展,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部门因利益冲突而不能协调。”中国第一飞机设计院通用飞机研究所所长王箴日前说,“这个行业要发展,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或设在国家发改委,或设在国防科工委。” “私飞”仍属贵族消费 上海东方航空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初,是上海唯一一家为社会人士开设的航空学校。开办以来先后培训了40余名学员,其中21名已经毕业。 在东航航校,记者看见一些人正在进行飞行训练。据了解,他们都是企业的老总。来自北京的王小姐是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老总,也是东航驾校的第一批毕业学员。她是前年拿到的飞行执照,这次来上海一来是年检,二来也是为了过回“飞行瘾”。 国内考一张飞行执照得花费8—8.5万元,飞行一个小时得花费2000多元。东航航校总经理助理刘沪生介绍,目前境内的“私飞”爱好者中,民企老总、外企老总和外籍人士各占三分之一,私人驾驶飞机仍属于“贵族消费”。 “今天还好,有四位学员来培训,要不,又得亏本了。”刘助理诉苦,“不是总公司的支持,我们早就关门大吉了!” 据刘助理介绍,公司现有员工32人,仅靠培训学员和接受一些航拍业务、广告等维持生计。由于经营上的困境,三年来航校已经四易“主帅”了。 目前,航校共开设了12条航线,但高度都在300米以下,仅限于为本校学员和外籍人士提供飞行业务。公司副总经理蔡如松说,国内“私飞”市场没法拓展,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空管没有“开禁”。 通用航空呼唤“自由空域” 今年5月1日正式颁布的新《通用飞行管制条例》只是解决了“低空飞行”的一部分问题,较原先有所放开,但是开放的力度离实际需要之间还是有着较大差距。 与以前比,新《条例》实现了三大突破:肯定了私人和私营企业能够拥有飞机;申报审批手续较以前大大简便,由以前所需的15天缩短为现在的6个小时(飞行前一天15时前申报,当晚21时空管部门即可答复);可一次申请划设临时空域,长期使用,最长时间可达一年,突破了原先“一事一报”的局限,为通用飞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就整体来看,私人或企业申请还是很费时间,没有一年半载批不下来。这也是“私飞”业务一直难以拓展的一个内在原因。 据中国第一飞机设计院通用飞机研究所所长王箴介绍,新《条例》没有解决通用航空飞行的“自由空域”的需求,仍然停留在“审批制”的阶段。根据王所长介绍,国外现在实行的是“备案制”,飞机起飞后只需向有关部门报告飞行时间、所在方位、飞行高度、飞行航向以及机型等相关信息,主动权完全在驾驶员手上。这很好解决了“通用飞行”所需的灵活性要求。目前,我国空域除三大民航公司的线路外,其余均划归空军管理。 管理落后限制“私飞”发展 按照王所长的观点,国内基础设施和管理经验的落后,如空中管理、导航、通讯、全球定位系统等,也是制约国内通用飞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不少业界人士也认为,政策的缺失是阻碍我国“通用飞行”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在他们看来,“通用飞行”的发展不是一个制造部门或使用部门能够解决的。 目前,我国空域管理与使用处于一种“分离状况”:民航总局管使用,但管理不了空域;空军管空域,但管不了生产、制造、使用。从立法、组织、政策上都没有一个对整个产业进行指导、协调的机构和部门。而美国则由专门的《通用航空振兴法案》,在立法的角度上睐协调各部门的利益,来规范各部门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