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上海、沈阳三地记者网络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7日10:29 北方热线网

  共话沈阳振兴 北方热线网——沈阳晚报讯(记者 李明欣)提要 三名记者一个在珠三角,一个在长三角,一个在东北。她们在网上聊天,主题是“振兴沈阳”。三记者通过上海、深圳、沈阳三地的比照,展现三地观念、做法的不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深圳、上海、沈阳。珠三角、长三角、东北。

  历史曾给予珠三角、长三角特殊的恩赐。两个地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走到了全国
前列。如今这一机遇终于来到东北——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被列入国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沈阳正涌动着振兴的春潮。

  11月5日,三名分别来自深圳、上海、沈阳的记者,在沈阳日报北方热线网站,围绕着“振兴沈阳”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城际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值得一提的是,三名记者都与沈阳有着不解之缘。

  主持人:沈阳晚报记者李明欣

  嘉宾:深圳商报编辑杨红雨(生于沈阳,曾任锦州日报记者,1998年到深圳)

  上海东方电视台记者谭一丁(1992年任沈阳日报记者,1995年到上海)沈阳日报高级记者常玲三个人选择了三座城市

  主持人:红雨、一丁当初远离家乡,选择到深圳和上海发展,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你们?常玲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在沈阳发展,是出于什么原因?

  杨红雨:深圳的包容、简单让我决心留下来

  5年前我从北京来深圳工作比较偶然。刚来时挣钱很少,吃了很多苦。但是我渐渐发现深圳这个城市的特点,比如她的包容性。有人说深圳是惟一一个说家乡话不会受到歧视的地方。她对个人利益重视、对个人权利尊重、对个人生活方式宽容,只要你对公共环境和安全不构成威胁,你可以按照个人意愿生活。

  还有一点就是深圳在人际关系上的相对简单,使得大多数普通人能够较快地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想这一点也是深圳吸引全国各地优秀人才的重要原因。拿我自己来说,我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凭一张个人简历找到的,没有任何熟人帮忙。第二份第三份工作也是这样。过年过节也从来用不着给上司送礼,反倒是领导要请我们吃饭。

  如果说当时懵懵懂懂来到深圳,那么深圳让我决心留下来的还是这些观念上的因素。

  谭一丁:上海时尚、活力、先进的大环境吸引了我

  除了个人因素,上海最吸引我的原因是气候好、大环境好。上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海派、时尚、活力和先进。无论是百年南京路,还是狭小的石库门,让人有种迫切走进、迫切融入的冲动。记得当年上海东方卫视招30名编辑记者,整整来了2000人,东视也毫不含糊,一路大刀阔斧地挑挑拣拣,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整整考了5回,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每次考试通过后东视发来的通知。

  常玲:我留在沈阳,是因为这里有希望

  研究生毕业时,工作并不如想象般的容易找。先后出现在我面前的机遇有三个:一个是到沈阳日报工业部当记者,一个是到北京《时尚》杂志做编辑,一个是留在辽宁大学教新闻。如果做新闻这一行,觉得财经报道比较锻炼人。而且我个人的观点是,经济学是我遇到的可以最广泛解释社会生活的一个学科,我相信经济的力量,所以没有将城市作为选择的标准,最终进入了沈阳日报。

  如今,去过了国内、国外不少地方,真正了解到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很多实力和环境超过沈阳的地方都不能对我产生太大的吸引力。因为,对一个人来说,真正属于自己的、有希望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居住地。城市发展我成长

  主持人: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其繁荣都是历史机遇的赋予与地区自主发展紧密结合的结果。作为在沈阳工作和生活过的人,红雨和一丁都亲身经历了两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你们有些什么特别的体会?

  杨红雨:在变化中的城市,自己会不断往前走

  来深圳后,你常常会发现有些地方几个月没去,就发生变化了,立交桥修完了,楼建完了,街道加宽了。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加快,工作效率必然随之提高。而在一个处在变化中的城市,你会感到自己在往前走,你会感到虽然我生活得还不够好,但我能听到城市进步的脚步声,能看到世界进步的身影。因为只要努力去做,就有希望向目标迈进。

  作为北方人,有时不得不被南方人的干劲所折服。在一个名正言顺地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环境中,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规律就会自然发生作用,向优势地区集中。比如东莞大朗镇以毛衣编织加工闻名,在全国54个优质针织品牌中,出自大朗的就占了将近一半。一个并不产羊毛的炎热的南方小镇,为什么吸引众多海内外毛衣商人?靠的就是环境和干劲。

  谭一丁:个人与城市犹如股票与股市

  我觉得个人和一个城市的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像股票和股市的关系。大势不好,个股很难有上佳表现和本质性的突破。以我个人而言,很庆幸来了上海。不论是事业和生活,都让我感觉走进了一个新的境界。

  刚到东视那一年是1995年,正是浦东开发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开风气之先的东视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从繁华的南京路,搬到了浦东一处偏僻地,而现在身价暴涨的金桥和张江当时还是一片农田。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有幸见证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亲身感受了上海近10年来的巨变。

  要说最大的体会,应该是这样几个字: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也许听起来这几个字没什么稀奇的,可是对于我来说,却是肺腑之言。作为一个记者,我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上海巨变所付出的代价,体会上海脱胎换骨的切肤之痛。和沈阳一样,当初的上海同样经历了百万职工转岗再就业的大难题,经历了政府角色大转换巨大的心理震荡,经历了同周边地区如百米赛跑一样抢外商、争外资的比拼。

  可以说,上海所以遥遥领先,绝不是仅仅靠着政策和资金优势。我觉得,上海在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塑造上,是非常成功的。换个角度说,我觉得上海人始终有一种精神,比如说争强好胜、精明善变、注重学习、做事细致、追求完美。在我的身边,我觉得有几多现象:双休日加班的人多,在职读书的人多,锻炼身体的人多。上海人的压力特别大,这里竞争太激烈了,稍一松懈,随时就有可能“下岗”。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氛围下,一个人不能不进步。“沈阳先行”当之无愧

  主持人:请问深圳、上海方面的媒体及市民如何看待东北振兴?常玲参与了东北振兴巡访团的采访,有些什么体会?

  杨红雨、谭一丁:东北振兴,我们在外腰杆硬。

  杨红雨:深圳媒体对东北振兴十分关注,我就曾编过相关的稿件。

  谭一丁:上海对东北振兴十分关注,国家领导对东北的重要指示,包括东视在内很多媒体都转发了。不少人见面就问我:沈阳现在咋样了?你们沈阳的机会可来了。特别是轿车宝马的上市,更让很多上海人充满期待。说到这,我也觉得腰杆硬了不少。

  常玲:“沈阳之先”必争,“辽沈战役”乃胜

  我参加了振兴老工业基地东北行的采访活动,感受最深的是“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北到吉林日报,南到广州日报,“寻找组织”均寻到了“东北行”记者团。这说明“东北振兴”这块牌子已经产生了无形的巨大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成为舆论的关注重心。二是没想到广州日报财经记者来到大连软件园的第一句话是:“看来大连已经‘振兴’了。”说明他们心目中的东北与真实的东北存在差距。三是没想到南方记者对装备制造业如此不熟悉。提到沈阳,只能记起有多少多少下岗职工,不知道沈阳有多少工业门类、产业结构怎样、教育怎样、城市群功能怎样。有一个观念日益清晰———“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确当之无愧。沈阳的确是东北的“发动机”、“供货商”、“集散地”。东北三省经济的快速启动,必须拥有一部精良的发动机。纵观东北主要城市,沈阳的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可转化为资本的存量资产最为丰厚,积累的改革经验最为充实。所以沈阳如果最先启动,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拉动效益是可想而知的。只有沈阳做好“集散地”在先,才有东北区域经济振兴在后。所以,“沈阳之先”必争,“辽沈战役”乃胜。

  “沈阳先行”怎么走?

  主持人:东北振兴,沈阳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日前沈阳市提出“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口号。你们对沈阳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杨红雨:东北人首先要转变观念

  关于对振兴东北的建议,从我的角度讲,我想需要改变的首先是人的脑子。我是沈阳人,30多年前出生在沈阳妇婴医院。沈阳是我的故乡,我希望她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足。离开东北将近八年,回过头来看东北人的特点,可能会更清楚。

  东北人有许多优势:普遍接受过正规的层次较高的教育,有开放的包容的文化心理、真诚的为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幽默天性等。但有一些方面我认为应该有所修正。我熟识的一些东北朋友,经常是一天喝二三遍酒,喝酒的原因无非就是有事找人办,或者人家有事找你办。“找人办事”看似省事,但实际上耗在其中的各种打理有时更费精力。所以,我觉得许多东北人,特别是年轻人,往往豪爽有余,但效率不足。而工作是我们生活的命根子,工作做得不够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在这方面我觉得东北人应该加强“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观念的培养。

  谭一丁:沈阳要有“嗷嗷叫”精神

  我对沈阳振兴有些建议:建议一:学习上海“嗷嗷叫”的精神。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号召各级领导都要有“嗷嗷叫”的精神,意思就是大家做事的时候不要等,要大胆出击,敢想敢做,再大声疾呼,为你的行动开“绿灯”。

  建议二:不要人云亦云,想好沈阳的准确定位。常言道“每临大事有静气”,越是热闹的时候,越要清醒,长三角、珠三角的经验对沈阳来说,未必是万能的。

  建议三:东北振兴不单是政府和企业的事,而是全体社会成员观念转变的过程。上海提倡城市精神,当年曾针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过一番大讨论,沈阳人是否也可以反思一下在振兴的过程中,哪些是我们的长处,哪些毛病非改不可。这很重要,因为改革的关键还是人。

  常玲:一种对东北的使命感不能丢弃

  中国当前被认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是这种增长是以轻工业产品为主的增长。珠三角、长三角不就是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导出口产品吗?要知道,中国一年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要花费700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中国全年直接利用外资总额。这说明,中国用轻工产品赚来的钱购买了制造业产品。所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内涵并不十分充分,中国如果不真实地注重重工业的发展,就无法支撑自己的经济高增长率。这是我国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原因,其中包含着着力发展重工业的决心。


推荐】【 】【打印】【关闭

上海治近视价格创新低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新概念,英语学的阶梯 英语口语速成新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你对她越温…柔…
她会爱你更狂野!
非常笑话
烦了累了看笑话
——包治百病哦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人员流动,客户永存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陕西群英大“惠”萃!
东北投资沃土!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小熊猫:女生不理我。妈妈:她们不是老夸你墨镜酷吗…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