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方之子)穆青:人民的好记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7日17:04 新华网
穆青1921年出生 河南杞县人
  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事宣传工作

  1942年到《解放日报》当记者

  从1959年开始出任新华社副社长、社长

  1993年退休

  这里是新华社,穆青在这里做了35年的副社长,10年的社长。据说,20年前,他头发尚未发白的时候,新华社人便开始称他“老头儿”了,在这个院里几乎听不到穆社长、社长这样的称呼。

  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我们平时都叫他老头。应该说凡是在新华社呆的年头稍微长一点,凡是跟他稍微亲近一点的人都喊他老头。

  范敬宜:老头就是新华社的同志上上下下对他的一种爱称。

  邵华泽:为什么叫他穆青老头呢,这么亲切。是因为他的形象就是群众中的一员。

  陈日:过去人们叫他穆老头,他说“穆”字都不要,就叫我老头就得了。这个在新华社是空前绝后的。

  “老头儿”这种称谓,让人听起来觉得是那样的质朴,质朴得达到了一种本真的境界。在穆青的身上,有荣誉笼罩的光环,有地位附加的神秘,但他的身影却时常出现在穷乡僻壤的农家土炕上、田地间;他的笔端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最基层典型物的生活;他的情感早已和生养他的土地融在了一起。

  普通老百姓真正开始了解穆青是因为他和冯健周原在1966年和写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面一段就是被人们称之为“老头”的穆青,生前谈论焦裕禄的访谈。

  穆青(生前):兰考一共是一百四十多个村庄36万人,焦裕禄在那里工作期间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他跑遍了120多个村庄。老百姓就这样说,他们说焦书记活着的时候哪一家他没有登门去过,哪一家的锅盖他没有掀过。那就是说,他每一次到哪个地方都要掀一掀老百姓的锅盖看看有没有吃的,看看锅灶里面有没有烧的。

  焦裕禄的事迹是穆青深入基层,在进行了详实的调查研究之后挖掘出来的,在很多新闻同行看来,文章能得到广大的老百姓产生认可,在某种程度上,这与穆青长期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

  穆青的秘书陈二厚:他真正深入到农村里面去,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他一般到农民家里面先干四件事,第一件事掀开家里的锅盖看看锅里有什么;第二个看看家里的油瓶子,看看油瓶子里还有没有油;第三个看看他的粮垛,看看粮垛里面还有没有粮食。还有一个就是掀开他的铺盖,看看他底下垫的是什么东西。这是他一般来说到每一个农家最先干的就是这四件事情。这几年我陪他都是这样的。

  邵华泽:他一直到当了领导还是群众中的一员,他有一次跟我讲,我印象很深,(那)也是我当总编辑的时候,他说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题,才有文章。“才有力量、才有思想、才有主题、才有文章”这就是他一生的体会。

  穆青生于1921年,18岁时参加贺龙率领的120师,从事宣传工作。1940年穆青来到延安,就读于鲁迅艺术学院,圆他从小怀有的文学梦想。然而一次难忘的采访改变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初衷,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

  穆青的秘书陈二厚:我跟他当秘书五年了,在这五年之中他反复跟我讲起他第一次采访的故事,当时他是刚分到《解放日报》,当时的延安机关报。到《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不到半年当时就给他一个任务,要采访边区当时的劳动模范叫赵占魁。这个人当时是延安炼铁厂的一个普通工人。他就和另外一个同志就去了,当时走之前兴致勃勃的设计了很多问题,也想着这是第一次采访,要想着啃下这块骨头。但是他没想到一看到赵占魁他们就傻眼了。

  让穆青没想到的是,赵占魁没有文化,用延安的土话讲就是“老实疙瘩”。穆青不管问什么,赵占魁只说两个字:“没啥”。当时穆青他们无计可施,只得住下来,与赵占魁同吃同住同劳动。

  穆青的秘书陈二厚:就这样大概在一起前前后后住了两天多时间,一下就跟赵占魁从感情上亲近了。赵占魁就说,你们两个就是我的朋友了,一股脑就说了。

  这是1942年刊登在《解放日报》头版头条的文章《模范工人赵占魁》,它也是穆青发表的第一篇新闻作品。文章见报后,反应非常强烈,边区掀起了模范赵占魁的运动,穆青也从第一次采访中找到了从事新闻工作的乐趣。

  穆青的秘书陈二厚:所以后来他跟我说,他说他有两个感受,第一个感受就是说面对采访对象,一个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你应该怎么办?他说当时他们也是急中生智就想起了三同的办法,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感情上接近他,让他打开话匣子。现在我们还在说三同,都一样的。第二个就是说他认识到典型宣传的重大意义,它可能产生的重大反响,它可能对党的事业的推动作用,这以后成为贯穿他整个60年新闻生涯的一个主题。

  陈日:老头是58年我在复旦上学的时候,我还是复旦新闻系学生的时候他就是我的老师。那时候他是上海分社社长,他经常给我们讲课。我就印象非常清楚,老头说你怎么当记者?这是在我们新闻系留下一个名言,老头说你当一个记者就是要有一种毅力,人家把你从门里赶出去,你要从窗户里跳进去。这是老头经常说的。

  在穆青长达半个多世纪新闻实践中,1966年,他与冯健,周原的兰考之行,是一个不能不提起的事情,当时焦裕禄去世已经两年,穆青他们对焦裕禄的了解也尽限于民间流传的一些动人的故事,对一个生前没有进行过任何正式宣传的人,重新进行挖掘采访,在哪个年代,很多人都表示怀疑。

  冯健:当时,穆青好像这样说,这样一个动人的典型,我们无论如何要把他写好。写出来、写好,如果写不出来、写不好,这是我们记者的失职。

  为了解更详实的情况,穆青他们深入到兰考农村,采访了焦裕禄生前去过的120个村庄,行程5000多里。

  冯健:因为他有一个信念,他认为新闻的主要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因此对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他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能够把他报道好。

  后来穆青他们对稿件进行7次大的修改,终于完成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文章,但是在发表还是不发表的问题上大家都犯难了,因为在哪个年代,对一个去世已经两年的人,进行全国性的宣传是缺乏新闻由头,且不符合常规的。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在关键时候一锤定音,下面是穆青生前对这一场景的描述。

  穆青(生前):这个时候就要打破那种常规,不需要什么新闻由头。一年零几个月之后,死了两年多了,两年的样子,群众还这么怀念他,这就是一个最大的理由,可以写!

  1966年2月7日,文章终于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之后,许多报纸进行了转载。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广播(同期声):在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事迹鼓舞下,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千千万万像雷锋、王杰、麦贤德、焦裕禄那样的英雄正在涌现。

  距1966年2月播发那篇焦裕禄的通讯,至今已37年了,冯健至今还清晰地记着他们在采写焦裕禄的过程中,穆青反复提起的一句话: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大地上播撒下了生生不息的种子。这句话最终被冯健写进那篇焦裕禄的通讯,成了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现在穆青去世了,74万兰考人民在当地也为穆青设立了灵堂,以此表达对他的哀思。

  焦裕录的儿子焦跃进:我作为一个杞县的县委书记,我是受了我们全县百万人民的重托来给穆老送行的,另外我来的时候我母亲交代我:你去了以后你要代表我,代表我们全家给穆老敬献一个花圈,代替我送送穆老。

  穆青葬礼那天来了很多人,这其中有他生前采访过的,但更多的是专程赶来为他送行的普通百姓。

  范敬宜:他对老百姓这样子,反过来老百姓就用加倍深厚地感情来对待他,有的时候我们都很难做到。红旗渠的排险英雄雷阳成,那个当时不像现在有那么好的条件可以爆破,那都是自己身上勒着很粗的绳子掉在那儿打钎子搞爆炸,整个的腰有厚厚地一大层的茧子,就这么一个硬汉子他竟然听到北京降温了,他从乡里头跑到县里去为了打个长途电话,告诉他老穆天气凉了,你年纪大了你得保重了,穆青感动得不得了。

  穆清的儿子:我有一次有印象的就是种棉的劳模吴吉昌,他带了一包棉花,这个棉花是纯棉,摘下来的原棉。那东西拿来以后我妈还说,这个怎么处理,这包原棉。原棉还得找人去弹,弹成棉套。就是说他们这些劳模,或者这些普通劳动者他们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带给他。

  范敬宜:他说他到老百姓中间去感到特别踏实,觉得在一起是如鱼得水。对他来说是非常自觉的一种性格,而不是说你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你应该去,在外在的、外力的推动下说是你的工作的需要我才去做的。

  在穆青晚年,他并没有为自己写传记,而是把他六十多年新闻工作中所撰写典型人物报道汇成了《十个共产党员》一书,他认为这是他一生最好的总结,当时,他邀请范敬宜为这本书作序,范敬宜比穆青小十几岁,平时与穆青没有多少私交,但是让范敬宜没有想到的是穆青认为他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范敬宜:我想我们的沟通其实是很少的,我一年也不一定打一个电话。我到他家里去,连这次吊唁加在一起一共就两次。平常没有什么多的语言,但是我觉得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白头如新,亲盖如故”。

  这是穆青工作了20多年的办公室,范敬宜和穆青关于这本书的交谈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据范敬宜回忆,那天,平日很少讲话穆青说了很多,说到激动处穆青甚至流下了眼泪,当时范敬宜被穆青发自内心的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打动了。

  范敬宜:后来他就哭了,他就讲我相信你会写好,因为我知道你是个有感情的人。后来我就安慰他,我说穆青同志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同时我也非常羡慕你,你是一个非常幸福的新闻工作者。第一你有幸经历了跨度达到50年的那么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你都参与了,亲眼看到那么多英雄人物。第二个,你有幸写出了那么多振动人心的作品,至少有两三代人受到你的鼓舞和熏陶。第三个就是,你有幸能够受到你写过的这些主人公对你的深情厚爱,这不是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够得到的。

  事后范敬宜把他和穆青交谈的内容,改编成这本书的序,范敬宜认为这是他写的最好的文章之一。

  穆青主要作品:《十个共产党员》、《新闻工作散论》、《穆青散文选》、《彩色的世界》、《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铁人王进喜》、《难忘那双手》、《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来源:CCTV.com)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新概念,英语学的阶梯 英语口语速成新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性感宝贝
  • 情趣小内裤48元
  • 绳缚式内衣新品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醉酒:谁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晚上我就把它们都数出来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