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记者陈峰:把孙志刚案的真相告诉人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8日12:18 南方都市报
记者陈峰:把孙志刚案的真相告诉人们(图)

记者陈峰。 储璨璨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记者陈峰:冷静地用客观事实把孙志刚案的真相告诉人们

  记者节特别报道

  个人简历

  陈峰男,1972年8月生,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

  1994年加入河南国际经贸报社,1998年加入河南日报下属的城市早报社,2002年加入郑州晚报社,2003年加入南方都市报,现在南方日报与光明日报联手打造的《新京报》新闻部任职。

  今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率先刊登了孙志刚案的报道,记者陈峰成为国内第一个采访报道孙志刚案的记者。孙志刚的家属为了申冤,曾到许多部门上访投诉,无一受理,最后经本报记者陈峰、王雷详细采访后,事实真相才被社会公众所了解,也促成国家“收容”法规的废止以及相关“救助”规定的出台。现在陈峰已北上供职《新京报》,在记者节前夕,记者与他进行了对话。

  胡舒立是我的一个方向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职业新闻人吗?

  陈峰(以下简称陈):应该说我在努力想成为一个职业新闻人,但是目前还不够。

  记:那你理想中的职业新闻人是个什么样子呢?

  陈:具体的标准我没有想过,但是我想最起码我现在还有一定的距离。

  记:你觉得在目前中国的新闻界里,能够称之为职业新闻人的人多吗?

  陈:胡舒立(《财经》杂志主编)算一个吧。在我的理解里,能够达到这种成就的,她算一个。

  记:与她相比,你觉得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呢?

  陈:如果我到了她的那个位置,如果再让我整天带着一帮普通记者去找新闻,去采访,我想我做不到。可能我会有惰性,躲在后面享享清福。在新闻圈里,她能够呆那么久,做得那么好,办的刊物又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准,这个确实是别人比不了的。

  记:她是你的一个方向?

  陈:可以这么说。

  一个现状是,记者在用青春换明天

  记:话题回到整个中国新闻界。你觉得现在记者的生存状态怎么样?

  陈:应该说,不是很好。

  记:为什么?

  陈:现在中国的新闻正处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一个转换过程当中,旧的体制慢慢打破了,新的体制又不完善。我们已经失去了旧体制下的高福利待遇,同时我们又必须承受新体制转型的痛苦,比如高强度劳动,按件计酬等,这样肯定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和痛苦,如果一个新闻从业者没有很高的追求的话,他很快会变成一个计件工人。

  记:你觉得作为一个记者来说,怎样才能够避免成为计件工人呢?

  陈:这不是哪一家报社甚至某一个省份可以决定得了的,这是中国整个媒体的现状。在现有的体制下,记者很难得到很好的福利待遇,还有很好的失业保障。因为整个的中国经济都没有达到这个程度,福利制度都不完善,要想单独在媒体这一行业实现这一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

  记:那你觉得在目前来看,中国新闻从业者的出路应该在哪里呢?

  陈:现在媒体的从业环境还是很不好的,要求每个人都洁身自好,显然不现实。像很多记者被打事件就说明,别说你洁身自好了,记者连保护自己都很难做到。这就是跟国外有很大差距,无论国外记者的收入怎么样,(起码)他们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他们的工作是有成就感有荣誉感的。在中国,一个现状就是记者在用青春换明天。

  漂来漂去的我希望未来能稳定下来

  记:你从河南到广州,现在又跟着南方都市报从广州到北京,你的路可能代表了一大批正在漂泊的新闻工作者,你觉得自己漂来漂去是为了什么呢?

  陈:可能是因为我希望在这一行里做出点成绩,至少是有所发展吧。

  记:为什么要离开河南?

  陈:在那里我能够感受到的成就感很小。我希望自己选择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更高的平台。广东和南方都市报给我的正是更好的环境,更高的平台,我可以做的事情更多。而且同样的事情,我在河南写一篇报道,和在南方都市报写一篇报道,影响力是不同的。

  记:你会这样继续漂下去还是希望有稳定的生活呢?

  陈:我肯定是希望有更稳定的生活,至少在未来三四年里,我希望自己稳定下来。这个职业的确充满了变动,如果我继续这样漂来漂去,一旦身体或者其他地方出了问题,我肯定是得不到任何保障的。我觉得工作要好好干,但是生活上我也要照顾好自己。但是现在,我理解中国媒体的现状。

  记:你觉得新闻这个行业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呢?

  陈:如果说到这个行业对我的吸引,过去可能是这样的——确确实实就是那种铁肩担道义、正义啊公平啊这样的理想吸引我。

  记:现在呢?

  陈:(现在)可能是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这个,做别的还做不了。另外一个是,做记者是可以跟这个社会接触更深,能够看到更多,而且是一种很丰富的生活。

  记:虽然你也对这一行会有着一些抱怨,但是你还是清醒地知道,自己适合它。那么你爱这份工作么?

  陈:可能我入行以来,都算是比较成功吧,不用担心失业,不要担心任务量啊,金钱啊,还是处于一种相对满足的状态中,但是我还是很理智地对待我的工作,要说很爱它也谈不上。

  记:也就是说,你是觉得做起来比较游刃有余,也就接受了这份工作。

  陈:是这样,我做起来从来没有感到太大的困难。而且我的性格做记者也比较合适。

  记:你觉得你所具备的哪些性格是比较适合做记者的呢?

  陈:首先我这个人,不是很愿意受约束。做记者,可以让我不用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看公文等一些毫无创造力的工作。还有在这一行里,有很多的新鲜东西可以学习,这让我觉得欣喜。而且,也总是有很多媒体的前辈、媒体英雄站在那里,他们身上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这些人都是我的方向。最让我满意的,是做记者可以给你一个舞台,你可以尽情把你学到的东西展示出来。这是一件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记:这是一个给你很多表现机会的行业。

  陈:对,相比较很多其他职业,媒体是这样。

  记:最初就是因为兴趣而进入媒体?

  陈:当时也有很多别的机会选择机关啊什么的,那时候觉得记者是很光荣很正义的职业,就到了媒体。

  记:后来你发现这一行跟你的理想和想象差距大吗?

  陈:首先我发现记者不是一个仅仅靠理想就能够支撑的职业。它更需要的是一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这样最基本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理想是高高在上的东西,把它当作一个理想化的职业是很愚蠢的。

  记:没有一种理想支撑着,你觉得自己会做得好吗?

  陈:也不能说我失去了理想,但是它现在已经从那种狂热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记:你尝试过离开?

  陈:是的,我尝试过做生意这样能够挣更多的钱的机会,但是都没有成功,我做新闻以外的所有事情都失败了。

  孙志刚案给我更多机会和压力

  记:谈到你今年的工作,就不能不谈起孙志刚案。你最初接触孙志刚案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情形?

  陈:当时是一个朋友告诉了我这个线索。我觉得这个事情有做的余地,就接触了一下,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个案子会有这么大的轰动效应,也没有想到自己去给别人打抱不平。我就是把它当作了一个普通的线索来对待。

  记:经过你最初的采访,你在写稿的时候,是不是对事实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判断?

  陈:孙志刚案,事实是很清楚的,虽然我没有预料到当时的情况是如此严重,但是我基本上已经认定了这个是非是比较清楚的。

  记:你觉得一个记者的头脑中是否具备一个清楚的正确的判断力,重要吗?

  陈:比较重要。同样一个线索,如果一个记者没有自己的判断力,那么他可能会把这个案子这个线索忽略过去,可能他会觉得这样的事情很多,或者觉得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事情。我很庆幸的是(当时)我在深度报道小组,我认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价值,我一定要尽可能客观地通过大量的采访,来还原事情的真相。

  记:你觉得孙志刚案的新闻价值在哪里呢?

  陈:我是这样想的,这是一个标准的舆论监督的报道。它的价值在于,能够让人们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他的死具有一种符号意义,代表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有一定的缺陷的,他的死,提醒了这个缺陷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孙志刚案的价值就在于揭示了我们生活中的另外一面真相吧。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甚至黑暗的一面。作为记者,你是有责任也是必须把真相告诉人们。

  记:你一共采访了多久?

  陈: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个月,包括王雷,我们的采访一起进行了大概十天左右。

  记:孙志刚案后来的发展和解决,包括收容制度的废除,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陈:在我意料之外。

  记:你觉得孙志刚案最让你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陈:最让我满意的,是我和王雷在孙志刚案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只是报道新闻事实的记者,那就是忠实地表述事实。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事实,不管是博士上诉也好,很多人的愤怒也好,我们都没有受到太多情绪的影响,我们只是做一个冷静客观的旁观者。

  记:你觉得记者在这个时候,冷静和克制是必要的吗?

  陈:一个记者,在任何时候,都要尽力做到这一点,当然这很难做到。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角色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读者或者公众。

  记:孙志刚案报道的时候,他已经死去了一段时间,在这些日子里,他的家属和同学找过很多部门很多地方,都没有任何结果,可是后来被媒体报道后,事情就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你怎么看媒体的作用?

  陈:如果一个记者报道的是事实,而且是经得起推敲的事实的话,你的任务可能就已经完成了。之后的事情发展,包括有关部门的答复,包括孙志刚家人获得的赔偿,包括收容制度的废除,这是社会上的学者,包括政府有关领导,一拨拨地在努力。我们所做的,其实只是报道事实而已。

  记:后来孙志刚案影响到了收容制度的废除,可以说推动了我们社会文明的进步,你怎么评价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呢?

  陈:是社会共同的舆论推动了孙志刚案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正是因为记者的存在,告诉别人事件的真相,这对许多受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记者是一个社会的阿望员,不是发出预警,而是告诉别人这个社会是怎么样的。所以记者一定要报道事实,否则,你的角色就不对头了。

  记:孙志刚案给你个人的职业生涯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陈:给我自己,可能是更大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吧,使我更愿意为自己的职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外人来看,是认为我是一个比较优秀的记者,是给我更多机会和压力。

  记:出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会更多地接触到这个社会太多的不完美的地方……你会不会因此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呢?

  陈:我觉得是有影响的。你一旦做多了这样的报道,负面报道也好,悲惨的报道也好,心理上会觉得很压抑的感觉,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尤其是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见报的采访,会让我觉得更加压抑,在很热闹的时候,你可能感受不到这种压抑感,你会通过骂骂咧咧几句来解除这种压抑,可是你一旦一个人呆着的时候,这种压抑和孤独,那种感觉是很难受的。

  采写:本报记者姜英爽

  -同题问答

  新华社记者朱玉

  问:你觉得自己是个好记者吗?为什么会选择做记者?

  答:那当然了,毫无疑问。我觉得自己有激情,当初我是分配来做记者的,自己并不知道。但是工作以后,很多人觉得我天生就适合这个行业,天生就是这块材料。

  问:对自己现在所在的媒体满意吗?最想在哪家媒体工作,为什么?

  答:对新华社很满意,毕竟是中国最大的通讯社,在这里看得更远。我喜欢的媒体很多,但很难说哪个最喜欢:《中国青年报》的活泼和它的优秀年轻团队;《南方周末》的见解和敏锐度;《三联生活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的快速和广泛,有时真是令人惊叹。

  问:你理想中的薪酬是多少,对自己目前的收入满意吗?

  答:收入还可以。如果新华社愿意给我多些,当然更好。理想的收入大概是万把块钱吧。

  问:你认为做记者最难的是什么?

  答:如果想表达的东西和我的笔力有差距时,会觉得挺难。还有,我觉得突破自己,就是对自己创新、变革是最难的。

  问:记者是你最喜欢的职业吗,如果转行你会做什么?

  答:目前是,以后也是。在我眼里,很难有一种职业像记者一样这么丰富、有趣、欣欣向荣,而且记者心态年轻。我没有考虑过转行,因为对其它行业没有动过心。我觉得这个行业最适合我。

  问:你觉得自己做记者可以做到多少岁,为什么?

  答:我可以做到50多岁,退休。

  问:你愿意找同行做伴侣吗,为什么?

  答:我愿意,我老公以前也是记者。我反而希望对方是记者,因为这样比较有趣,我喜欢有趣的生活。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柴静

  问:你觉得自己是个好记者吗?为什么会选择做记者?

  答:尽力做到恪尽职守吧。我觉得这个职业满足了我的欲望:其一是它给了我打开心灵的权利,其二是给了我表达自己的可能。

  问:对自己现在所在的媒体满意吗?最想在哪家媒体工作,为什么?

  答:满意,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应该是我目前最希望呆的地方。因为我觉得在这里可以触及中国大地最深的土壤,这个节目和中国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央视这个平台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和机会,这是很多媒体无法做到的。

  问:你理想中的薪酬是多少,对自己目前的收入满意吗?

  答:我有3/4的时间在出差,这些时间里很少有花销。所以,现在的收入就足够满足我了。我不太希望被金钱束缚,维持现在的收入状况就很好了。如果说理想,当然越多越好。(笑)

  问:你认为做记者最难的是什么?

  答:我们尽力做一些节目,是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但有时候却无能为力,会觉得毕竟只是记者。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就会让自己产生负疚感。而且有时报道的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有些采访对象会因为面对了媒体而付出代价。一方面是记者职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采访对象对记者的充分信任,有时候令人沮丧。

  问:记者是你最喜欢的职业吗,如果转行你会做什么?

  答:到目前为止肯定是我最喜欢的职业,我会一直做传媒。如果老了,不能上镜了,至少电脑或者笔不会离开我,我可以用文字来继续。文字是我安生立命的根本。

  问:你觉得自己做记者可以做到多少岁,为什么?

  答:可以做到齿摇发落时。岁月对记者而言只能带来更丰富的保障。

  问:你愿意找同行做伴侣吗,为什么?

  答:(笑)没想过。这要看机缘巧合了。如果恰恰爱上的就是同行就可以,相爱才是条件。至少现在还没有这个机会。

  采写:本报记者 季敏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