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老人千里赴重庆 提供日军大轰炸罪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9日02:11 重庆商报 | |
本报讯(记者陈宇) 1939年5月3日,日机轰炸重庆市区让时年22岁的潘苏之失去了结婚仅1年多的妻子。64年后的今天,远在温州老家的潘苏之老人看到《温州都市报》转载的本报关于大轰炸的文章后,千里赴渝找到本报记者,揭露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 10月底,住在浙江温州永家县的潘苏之老人看到当地报纸转载本报的“大轰炸原告首定11名”的报道后热泪盈眶,“这则报道勾起了我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今年已87岁的老人与已照顾他6年的刘宗珍商量后,决定赴渝找到本报记者,控诉侵华日军的罪行。11月1日,两老人乘火车来到重庆,暂住在铁路坡一小旅社。昨日上午,两老人因找不到报社的地址,便到市政府信访办求助。本报记者接到信访办工作人员的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见到了两位老人。据潘苏之回忆,1937年底,时任国民党陆军第87师某部排长的他在往汉口撤退途中,遇见了难民中的扬州人李淑君,“知书达理的淑君那年才20岁,我们一见钟情后不久就相爱结婚了!” 1938年,潘与妻子来到重庆,潘苏之当时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警卫营中的一个排长,而妻子则住在观音岩神仙口,两人相濡以沫,很珍视这段患难中得来的真情。1939年5月3日午后1时,45架日机突袭重庆市区,潘当时正在如今的上清寺一带执行任务。下午3点过,待潘回到观音岩住所时,那里已烧成一片火海,他发疯似的跑到神仙口附近一防空洞,一些工人正在搬运堵在洞口的石块,待洞口打开后,潘在死尸堆中找到了仍有体温的妻子,那一刻他欲哭无泪,1945年抗战结束后,潘便回到温州老家,至今再未娶妻。 重庆大轰炸联谊会负责人王永钢建议潘将这段经历整理成材料,“不久后对日本政府提起索赔时,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便是重要的证据!” 又讯(记者陈宇)记者昨日从重庆大轰炸受害者原告诉讼团获悉,本月15日之前,最近确定的10位受害者材料将寄给日本律师,而一濑敬一郎先生已明确表示愿意为重庆大轰炸受害者原告诉讼团提供辩护。三个月内,一濑敬一郎先生将会在充分消化材料后亲自来重庆补充调查取证,并最终确定10位受害者的索赔金额。(来源:重庆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