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专题 > 正文

英雄潇洒走苍穹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06:06 中国青年报

  当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亮闪闪地划过夜幕,所有时髦的明星都黯淡无光……

  本报记者冯春梅 特约记者刘程

  10月15日凌晨2时,杨利伟被工作人员从睡梦中推醒。这一晚他睡得特别香。厨师怕他吃不进过硬的食物,就叮嘱他吃点面条,他说:“我还是得吃点肉。”

  身旁的专家看到大战当前,杨利伟能保持这样好的心态,都为之高兴,而杨利伟想的是,多增加些热量,保持充沛的体力,去迎接艰巨的使命。

  这是一个永远留在历史底片上的画面,这不是既定程序中的动作:“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6秒时,杨利伟轻松自然地向地面的人们行了一个军礼。

  出人意料的军礼,使得地面测控大厅里爆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特别军礼,是杨利伟走向太空的宣言,也是一个民族向等待千年的历史告别。

  21个小时之后,杨利伟回到地球。

  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在杨利伟落地之后的这些日子里,有两个“中国富豪榜”先后问世,有一场全国选美比赛举行,有一位刚刚出狱的著名女演员又接拍了一部电影……生活在继续,但这些本该星光四射的名角儿,再也吸引不了过去那样多的目光。

  杨利伟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头号英雄,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一连串的满分记录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个叫“圆梦园”的地方,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就坐落在它的里面。

  10月12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梯队来到这里,等待受命出征。

  10月14日下午4时,首飞任务指挥部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由杨利伟执行首次航天飞行任务。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悬念的决定,因为在确定三人梯队时,杨利伟的综合成绩就排在首位。

  晚上6时,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领导吴川生把杨利伟叫到一个房间,正式向他下达了指挥部的命令。吴川生满怀期待地说;“明天就看你的了!”“请放心,我一定把任务完成好。”杨利伟平静的话语充满着自信。

  5年多前,杨利伟参加航天员选拔时,也是这样充满着自信。当时从1500多名空军飞行员中选出20人到北京体检,杨利伟是其中之一。他是第一个赶去报到的,他相信自己会被选上。

  从很早开始,杨利伟就是一个想上天的人。

  18岁那年,空军部队到辽宁绥中县招飞行员,杨利伟没有犹豫就报了名。在4年的航校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每个科目都是第一个“放单飞”。

  1987年,杨利伟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后来又改飞歼击机。当了10年飞行员,从华北飞到西北,又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有人认为飞行员是个危险的职业,杨利伟却说:“我非常喜欢飞行事业,我要一直飞到飞不动的那一天。”

  航天员是比飞行员更具风险的职业。在杨利伟被确定为首飞梯队成员时,有人问他:“如果让你执行首飞任务,你紧张吗?”“我不想用紧张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我只考虑如何把任务完成好。”

  进入航天员训练队,杨利伟就渴望能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女教练黄伟芬说,这些年来杨利伟的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进入三人首飞梯队前,杨利伟做了大量艰苦的准备。做跑步训练时,他光着脊背在跑步机上连续跑了一个多小时,心率达到每分钟150多次,汗水把跑步机都打湿了。做了10轮的强化训练,杨利伟没有出现一次差错。教员为之感动:长时间做这种大负荷的训练不出问题,实属罕见。5次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后,教练问杨利伟:“你感觉怎么样?”杨利伟想了想回答:“感觉没有什么错。”果然,前两次成绩是99.5分和99.7分,后三次全是100分。

  突然,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舱内的灰尘也都漂浮起来。

  突然,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抵抗着环境束缚,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都做够最长时间,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像。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时速100公里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它确实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师长,让你说中了,现在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后,有关人员很快在旷野上找到了飞船上的“黑匣子”,里面的记录显示,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各项操作准确无误,连睡眠也是按照计划进行。

  这是令人吃惊的表现,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杨利伟在飞行中有202个操作动作,哪一个操作都容不得半点儿失误。比如防潮插头,万一操作失败,返回舱有可能断电。航天服气密检查不细致,航天服就会失去功效。切割主伞不及时,飞船着陆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些操作程序既不能早一秒,也不能晚一秒。

  杨利伟刚来到航天员大队时,在14名航天员中间并不算最优秀的,但他的韧劲和钻劲却是最突出的。

  当年离开飞行部队到航天员大队报到时,师长对杨利伟说:“你的身体,你的训练,我没什么担心的,但是你可能要面临学习许多新东西。”果真,来到训练中心不久,杨利伟打了一个电话:“师长,让你说中了,现在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

  那是一段杨利伟感觉“最难熬”的日子。航天员知识学习有8大类、58个专业。面对天文、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等等新知识,杨利伟的头直发懵。刚开始坐在教室的时候,坐不住,从不喝茶的他,拼命地喝茶,让自己别犯困。

  第二天要进行外语考试了,杨利伟住在航天员公寓不能回家,晚上就给妻子张玉梅打电话,让她在电话里帮他背英语单词。电话一直打了两个多小时。第二天,他的教练在路上遇到张玉梅,告诉她:杨利伟的英语考了100分。

  第一段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综合考试得了93分,排名第三,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他的两名教练。

  在“神舟”五号发射处于上升段时,医监医保专家李勇枝的眼睛紧紧盯着从飞船上传来的杨利伟的生理数据,因为这个时段航天员所受的负载要达到5个多G,而杨利伟的心率显示只有每分钟76次。在飞船飞了一圈后,杨利伟的心率仍保持在70多下,与他平时的心率一样。

  李勇枝说:“这样的心理状态世界少见。”

  在首飞梯队进入发射场进行模拟演练时,心理训练教练刘芳为了让杨利伟抛弃首飞前的心理负担,把他叫到面前说:“你现在看着我,5分钟不许咽唾沫。”杨利伟一时有些莫名其妙,但他仍按教练的要求做了。“5年多来,杨利伟一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这样锻练出来的。”刘芳说。

  在太空飞行中,杨利伟经常拿着飞行手册,一遍遍地翻阅。尽管这些程序杨利伟早已烂熟于胸,但他仍然看得很专注。

  航天员们把任务模拟训练称为“走程序”。每次“走程序”,杨利伟都做得非常认真。在航天员公寓他的宿舍里,墙上贴满了飞船舱内的各种电门、仪表的图标。每次训练结束后,他都要把操作程序在脑子里“复走”一遍,自己先检查有没有错漏的地方,然后再去听教练的讲评。

  在模拟舱训练时,他还用摄像机把舱内的各种电门、仪表拍摄下来,输入电脑,编辑成模拟舱直观景象,一有时间就熟悉、默记。在执行首飞任务前,他对记者说:“我现在只要一闭上眼睛,眼前马上会呈现出一幅清晰的舱内景象,甚至连按钮上被手指磨出的发亮的痕迹也都印在我的脑子里,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操作了。”

  等待发射的晚上,杨利伟和翟志刚、聂海胜在“圆梦园”散步,仰望星空:“明天,我们3人中会有一个到达那里。”彼此间的眼神交汇在一起,充满了默契。

  10月16日晚,北京航天城,杨利伟再次仰望星空。他在心里默念:“我到过那里了,中国人到过那里了!”

  在电视观众看不见他的时候,杨利伟使劲把自己折腾了一番

  从太空回到地面,杨利伟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全中国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他的名字与形象频频出现于电视和报端:身着天蓝色的航天服,平头,自信的微笑。“杨利伟旋风”刮到哪儿,哪儿便是一阵如潮的掌声和涌动的花海。

  而杨利伟心里想的却是,回到训练馆去,回到战友们中间。

  10月27日,杨利伟在航天员大队恢复了正常的训练。下午,他和战友们打了一场篮球比赛。这一天,距他首飞归来只有11天。

  在航天城棕红色的航天员公寓里,杨利伟和战友们朝夕相处。5年的学习与训练,3000多个学时,千锤百炼,只为一飞冲天。离开了地球的引力,杨利伟乘坐“神舟”飞船在遥远的太空转了14圈,一天之内比地球人多经历了14个白昼。但回到地面,杨利伟仍然和出征前一样,想着学习和训练。

  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告诉记者:“杨利伟这些天心里想着的总是任务。”

  对于所从事的事业,杨利伟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从他当上航天员的第一堂课开始,他笔记已经记了几十本。这次太空飞行给了他全新的体验,尽管每天安排的活动很多,他也抽出晚上的时间,把执行首飞任务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记下来,为下一次任务做技术和经验上的储备。杨利伟说:“做飞行总结,给专家们提供参考意见,是我的责任。”

  杨利伟在太空中只睡了半个小时。“首次太空飞行,机会太难得了,时间太宝贵了。”除了完成规定的飞行程序和任务外,杨利伟抓紧分分秒秒,尽可能多地体验在太空中的感受、多做一些动作、多拍一些资料,为今后的训练和任务多积累经验。

  大家在电视上每次看到他,都是系着束缚带躺在椅子上,但实际上,在电视观众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做了各种失重试验,“使劲把自己折腾了一番”。他把飞行手册、摄像机皮包、笔和电池板等物品抛在空中,还解开束缚带让自己飘在空中,一会儿倒立,一会儿旋转,尽可能做着各种动作,体会身体的感受。杨利伟把这一切都录了下来,带回了地面。

  不事张扬的杨利伟其实已经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两年之内发射的“神舟”六号和今后更艰巨的飞行任务上。他说,他会像10月15日以前的那个普通的杨利伟一样,一切重新开始。

  在塔架平台,教练动员身边的人给杨利伟讲几个笑话

  回到航天城当晚,杨利伟迫不及待地给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室主任黄伟芬打了电话:“感谢您,黄主任,你的训练是管用的。”

  电话那头,黄伟芬眼睛湿润了。在这些航天员身上,黄伟芬倾注的心血比对自己的女儿还要多。有时她就像他们的保姆,连每次训练后擦汗的毛巾她都要提前给他们准备好。这位女教头的女儿已上了小学四年级,她居然不知道孩子到底是在哪个班。

  10月15日杨利伟出征前,黄伟芬想好了大段送别的话,出口却只剩下两个字:“走吧。”16日,杨利伟归来的时候,她早早就站到航天城的大门口等待。她期望看到自己学生熟悉的身影,狂热的人群一冲,瘦小的她没有看到杨利伟。杨利伟的这个电话让她心里热乎乎的,她感到,经过太空洗礼的杨利伟还是那样谦逊、坦诚。

  杨利伟是个很有人缘的人,不论是对教练还是他人。

  10月15日凌晨5时50分,护送杨利伟上发射塔架的教练田力平和保健医生谢俊水,面对临战的气氛,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在塔架平台,他们动员身边的人,给杨利伟讲几个笑话,别让他太紧张了。

  但实际上杨利伟反倒比他们都轻松。他指着身边负责飞船工作的一名高鼻梁的技术人员,逗他:“我怎么瞅着你长得像俄罗斯一位宇航员?”那位技术人员回答:“是。不过人家现在是俄罗斯宇航博物馆馆长啦。”杨利伟进入飞船的时候,握着他的手说:“再见,馆长。”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成功体现在我身上,但功劳是大家的,是无数双手把我托举上去的。”杨利伟在这一点上格外清醒。

  杨利伟和翟志刚、聂海胜组成的首飞梯队,配合非常默契。在准备阶段,3个人想的最多的是飞行程序和过程,互相进行技术交流和心理支持。15日早上4时,杨利伟一切准备完毕,在等待的间隙,翟志刚、聂海胜搬了椅子坐在他面前。翟志刚握着他的手,给他按摩,并不断叮嘱:“发射的时候,要适当地做些对抗动作;入轨后,别着急解束缚带……”一边说着,一边把杨利伟航天服上的带子调到最松,以便他出征时走着舒服一些。聂海胜对杨利伟说:“我相信你能完成任务。”“我们14位航天员都很优秀,不管谁上,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直到现在,杨利伟还一直这么说。

  送走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赶到指挥控制大厅,去为杨利伟助威。杨利伟出舱的时候,他们和其他航天员一阵狂呼。再次见到杨利伟,聂海胜对他说了句:“你真棒。”眼泪就掉了下来。

  “我教你调调电子闹钟吧。”去发射场前,杨利伟对妻子说

  10月14日深夜,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突然惊醒,她看了一下时钟:1时40分。她对自己说:“看来一定是利伟首飞了。”

  20分钟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杨利伟也从睡梦中被医生叫醒,开始了首飞前的准备。

  在发射前杨利伟和妻子的最后一次通话中,杨利伟已经知道了是自己首飞,但他并没有把消息告诉妻子。张玉梅也只是在电话里叮嘱他:“各方面注意点,不管怎样,你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10月15日晚上8时多,杨利伟从遥远的太空告诉妻子:“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天地对话”结束后,张玉梅和父母从航天城测控大厅回到住处,一夜无眠。利伟的父亲一直在客厅里抽烟,母亲默默无语。

  这是杨利伟离家人最遥远的一个晚上,但心灵深处,也是和家人心贴得最近的一个晚上。

  张玉梅平时的眼泪最多,用杨利伟的话说就是“眼泪方便着呢!”但杨利伟首飞,她只掉了一次泪,就是在返回舱开伞的一瞬间。

  回忆起日常生活,张玉梅告诉我们,自己偶尔也和他拌嘴,杨利伟事后总把错揽到自己的身上。

  2002年7月,张玉梅住院做手术。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她看到杨利伟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歉疚的眼神。手术后,杨利伟一只手拉着她的胳膊,一只手扶着她的腿,在病房的椅子上整整陪坐了一夜。早上,当他返回航天员公寓参加训练前的体检时,一称体重,减了整整3斤。

  在家里,杨利伟和妻子分工明确,家务一般妻子做得多,但涉及到电器之类的都归杨利伟管。去发射场前,杨利伟对妻子说:“我教你调调电子闹钟吧。”张玉梅说:“我不学,等你平安归来,你自己调。”

  杨利伟对孩子要求比较严。从太空回来后,有一次参加电视节目录制,到了现场,他才知道儿子也去了。后来节目一录完,他马上告诉电视台,儿子那一段绝对不能放。他说,小孩太小,该好好学习,不要笼罩在父亲荣誉的光环下,先从一个平凡人做起。

  这些年来,杨利伟与妻儿聚少离多,心中总有几分歉疚。10月15日的“天地对话”纯属临时安排,杨利伟能够在太空与家人说上几句,他感觉十分幸运。据测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对话一完,从大屏幕上可以看见,杨利伟马上就转入了工作状态。

  在5年多的训练中,教练给杨利伟他们安排了古典音乐欣赏、诗词讲座等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培养航天员多方面素质。而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杨利伟也有着许多普通人的爱好。杨利伟喜欢玩电子游戏,有时也玩到很晚,张玉梅就一直站在他的身后,看他如何“深入敌后”,如何克敌致胜。

  在航校时,他最喜欢弹的吉他曲是《致爱丽丝》。在航天员大队的乐团中,他的角色是黑管演奏员,最拿手的是《古老出征》。他擅长短跑,是研究所连续5年的百米冠军,在总装备部的青年演讲比赛中他还拿过优胜奖。

  接受记者采访的间隙,我们邀请杨利伟给大家唱一支歌。杨利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是中国的航天员,驾驶着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太空漫步,在宇宙探险……”

  我们期待着这昂扬的旋律能够陪伴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再上“神舟”,遨游太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上海治近视价格创新低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新概念,英语学的阶梯 英语口语速成新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人员流动,客户永存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陕西群英大“惠”萃!
东北投资沃土!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醉酒:谁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晚上我就把它们都数出来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